
全国政协委员、贺龙之女贺捷生
贺龙之女贺捷生:领衔军事百科研究的女将军
1935年11月1日,贺捷生诞生在湘西桑植县冯家坳村。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和蹇先任才把女儿从湘西找回来。这时,贺捷生已经是一个患有严重关节炎、瘸着双腿的15岁的少女了。
在北京医院四间相邻的病房里,分别住着史良、齐燕铭、廖沫沙和贺捷生。这三个“病友”都鼎鼎有名,在中国妇女界和史学界有很高的声望,能成为她们的“病友”,应该说是贺捷生的“幸运”。事实也证明,坐在轮椅里的贺捷生在此住院治病期间受益匪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等中外名著,都是由这三个“病友”提供和辅导读完的,这不仅充实了她的住院生活,而且培养了她对文学和历史的偏爱,同时还对她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1954年,19岁的贺捷生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轰轰烈烈,祖国城乡蒸蒸日上。满腔热血的贺捷生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没等大学毕业,就毅然地踏上了去青海支边的征途,是支边队员里最年轻、柔弱的女孩子。

全国政协委员、贺龙之女贺捷生
生活在青海,对于北京来的青年人,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强烈的高原反应。贺捷生先天发育不良,加之粮食蔬菜紧缺,营养跟不上,注定要比别人经历更多的苦难。由于高原反应严重,她脸庞常年浮肿,鼻子出血,周身不适。尽管如此,她每天仍然坚持劳动,与大家一起背起粪筐出外捡粪。晚上,别人睡觉了,她还要在摇曳的煤油灯下备课,去教那些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民族学院的学生。她是学历史的,还要参与编纂西北地区及青海省的地方志和民族史。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她品尝着生活的不易和艰辛,终于累得吐了血。“文化大革命”期间贺龙被林彪以“大土匪”、“大叛徒”、“二月兵变的黑干将”等莫须有的罪名迫害致死时,贺捷生在劫难逃,被关押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进行劳动改造。身体本来就很虚弱的她,在那里受尽了人间磨难,身体垮掉了,白血球减少,全身长满了甲状腺瘤。为了对付这种日益严重的甲状腺瘤,医生用手术刀在她脖子上刻下了一条永远摘不掉的“项链”!
“文化大革命”带给贺捷生心灵上的伤痛,远比肉体上的苦难惨烈!继父亲之后,与她相濡以沫的丈夫因受牵连而被迫害致死,秀丽聪慧的二女儿也被冷酷的现实生活逼上了绝路……所有的不幸和灾难,劈头盖脸地砸向这个命运多舛的女性。

全国政协委员、贺龙之女贺捷生
1975年4月,贺捷生终于被“解放”。
她顾不上检查浑身的病痛,当天即上书毛泽东,要求寻找父亲的遗骸,为父亲平反昭雪。不久,她得到通知,贺龙骨灰安葬仪式将秘密举行,安葬仪式不致悼词、不献花圈、不组织治丧委员会、不公开报道、不进行宣传。
贺捷生再次上书毛泽东,并请邓颖超妈妈转呈周恩来。周恩来看完信后,气得双手颤抖。他亲笔给毛泽东写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将贺捷生的信附在后面。
1975年,贺龙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周恩来抱病参加,并亲自致悼词,代表中共中央高度评价了贺龙的一生,字字千钧掷地有声!
贺捷生胜利了!她抱着总理的胳膊,热泪滂沱……

全国政协委员、贺龙之女贺捷生
1980年,她第二次穿上绿军装后,在基建工程兵报社当编辑。
1982年,部队精简整编,基建工程兵撤销,贺捷生被调到总政干部部军事百科研究室工作。凭着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多年的生活积累,她在工作之余搞起了文学创作,并且年年都有新作、佳作问世。连续创作了报告文学《击毙二王的报告》《祝您一路平安》,散文《哦,五角大楼》,电影剧本《柳浪闻营》《残月》《心祭》,还有《通向世界的窗口》《潇洒身清闯江湖》《世纪同龄人何长工》等等。
报告文学《共青畅想曲》,在《昆仑》杂志上发表后好评如潮。胡乔木曾在《人民日报》头版撰文,热情向读者推荐。
贺捷生文学创作登上了一个个新台阶。她先后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被选为全军优秀的中青年作家代表,出席了第四届中国作家代表大会。
在文学创作丰收的同时,贺捷生总算在年过半百后,有了一个安稳的家。丈夫李振军,是中国武装警察部队第一任政委,也是一名军中儒将,善诗词歌赋,又有一笔好书法。他们结婚时,邓颖超作为女方代表,亲临婚礼致贺。
1991年,贺捷生调军事科学院,先后任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部长,主持编撰《中国百科全书·军事卷》、《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不得不“淡出文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