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叶剑英的女儿叶向真
叶向真: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只因立志“为人民”
[主持人]:叶帅在大家的心中是一个非常高大的形象,我们想听一听,作为女儿,您的看法。毛泽东对叶剑英元帅有两句评价,“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叶剑英元帅也曾经在一首诗叫《题画竹》当中讲到,“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我们想了解,叶帅有没有跟您讲起过,在经历的那些艰难考验的时刻,他是以怎样的心态和原则对待这些大事的?
[叶向真]:刚才您说的这个问题,我想,核心在于“人生贵有胸中竹”这句话。他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的一些想法可能是不完全吻合的,因为也许人家觉得现在还有这样的人,肯定是一个傻瓜。在1954年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一张我的祖母的照片,我可以给大家看一看。这个就是叶帅的母亲,也是我的祖母,他得到这张照片以后,就在他的照片下面题了几个字,他写的是“为人民的中国而欢心,为人民的儿子而微笑”。我想这是他自己的人生定位,就把自己定在了“为人民”。所以他的一生中确实履行了他自己的志愿,他在面对每一个人生抉择和选择的时候,他把什么是人民的利益,什么是人民的需要,什么是民族的大业,什么是对自己的国家、对自己的民族最有利的事情放在了第一位。这就是我感觉到他在这一生中几次大的抉择、选择自己人生路的时候,他是以这个定位的。所以我说,刚才您问的这个问题,核心就是“人生贵有胸中竹”。他早已经立了这样一个志,他的抉择,他在“吕端大事”面前不糊涂,是因为他有这个明确的定位。

叶剑英与小时候的叶向真
[主持人]:叶帅对“竹”情有独钟,我们讲竹子时都说,“未出土时已有节,高凌云处尚虚心”,叶帅在《题画竹》里对竹子的定位是“虚心劲节是吾师”。叶帅非常谦虚,据您介绍,在有些场合,是比较谦卑的一个人。这和一般人的想象可能有一定的距离,为什么是这样的?
[叶向真]:我说一些小事。过去很多人说你是一个电影导演,你应该最有权利和最有资格拍摄叶帅的专题片和拍摄叶帅这样的一个故事片。后来我说,我拍不了。为什么拍不了呢?因为我在他身边那么长的时间,我感觉到,他是一个非常谦卑的人,因此在很多的大的场合下,他不出声,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手势,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警示名言,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没有那种让人家一看觉得吸一口凉气,觉得这个人了不得,没有这种情况。他完全是一个很低调、很和蔼、很慈祥的人,所以人家称他为“儒帅”,就是他身上有儒家的风范和受这种教育所留下来的一种态度和品格。所以,我找不出他的特征来,他既不说,也没有太多的动作,我说我拍不了。
[主持人]:叶老师是谦虚了。您作为电影导演,在80年代的时候,曾经名震影坛,您拍的曹禺先生著名的《原野》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在国际上也获了大奖。只是后来,您改行,做了文化方面的工作。刚才谈到叶帅的诗,叶帅确实是文武兼备,真正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开国元帅。毛泽东曾经将叶帅的一首诗赠送给毛岸青和劭华夫妇,叶帅那首诗叫《远望》。
[叶向真]:原来这首诗叫《望远》,后来主席看到了,把《望远》专门给改了题目叫《怀远》,还亲笔写了下来送给毛岸青和邵华夫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