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古田会议后,1930年1月7日,毛泽东指挥红四军第2纵队离开古田,经宁、清、归进入江西,24日与朱德部队会师于宁都东韶。途中,1月10日到达林畲,居住在林畲村塘堀自然村一座邱氏祖厝“诒燕第”。16日离开进入明溪。在林畲居住了七天,其主要活动是:部队休整、筹集军饷和补给,研究分析朱德部队行动方向,制定战略决策,宣传党和红军的宗旨纲领,发动群众,帮助贫困群众、救治病人,构思创作《如梦令•元旦》词。毛泽东1930年1月的清流之行,时间虽然不长,但意义重大。
[关键词]毛泽东 林畲 活动情况 考证
1929年12月,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古田召开, 会议结束后,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第二次三省“会剿”阴谋,发展赣南局面,开辟更为广阔的割据区域,红四军离开闽西,重返赣南。1930年1月3日, 朱德率红四军1、3、4纵队从古田出发,由连城北团先期进入清流灵地的李家寮,翻越鳌峰山后,经嶂下、留坑、江坊、长校等地,9日抵达里田,在里田锅蒙山歼灭敌地方保卫团马鸿兴部600多人,顺利挺进宁化。1月7日,毛泽东指挥红四军第2纵队离开古田,经连城姑田进入清流县,的沙芜乡洞口、林畲,归化县的盖洋、张地,于16日到达宁化县的青瑶、罗坊坝、泉上、泉下、水茜,19日从安远出发,经宁化肖坊、营上、吴家等地进入江西。24日与先期抵达的朱德部队胜利会师于宁都东韶,顺利地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的[1]。途中,1月10日到达林畲,居住在林畲村塘堀自然村一座建于清光绪三年(1878)邱氏祖厝“诒燕第”,16日离开进入明溪,居住了七天时间。在这里,毛泽东组织部队休整,筹集补给,宣传党和红军的宗旨纲领,发动群众,播下了清流人民的革命火种,创作构思了著名的《如梦令•元旦》一词,做出“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的西越武夷山,与主力红军会师的战略决策。
林畲乡这座“诒燕第”是目前福建省保存最完好的毛泽东旧居。该旧居原系林畲邱氏祖厝,堂名“诒燕第”,始建于清光绪三年(1878),属于闽西客家较常见的“五凤楼”式民居建筑,有两进三厅并附左右护厝,正房24间,厝屋三直20间,占地面积1386平方米。2009年11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11月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2010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2011年,“毛泽东旧居和清流县红军标语遗址”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增补名录”,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得到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复,旧居已全面修缮,恢复了历史原貌并免费对游客开放。
对1930年1月朱、毛东韶会师的这段历史,宁化、清流、明溪各县都曾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查找了大量历史档案资料和进行调查走访。1978年,三明市曾组织各县党史部门工作人员成立了调查组,对在三明革命战斗过的肖克、谭振远、郭化若、黄克诚等同志做过访问,他们对这段历史做了详细回忆。其中,毛泽东同志1月7日离开古田、19日从宁化安远出发、24日到达东韶会师的历史时间和行军路线都已考证明晰,有了历史性的定论。但是,对毛泽东在林畲“诒燕第”居住的时间还有结论。清流县党史研究室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是在1月10日到达清流林畲,在林畲住了七天,16日离开林畲进入明溪,因林畲和明溪县接壤,距离县城仅20华里,一个小时即可到达。具体史实资料和依据如下:
第一、从行军的路程、速度分析,毛泽东应该是在1月10日到达清流林畲。毛泽东1月7日离开古田,经姑田到达连城长汀边境后,发现长汀已被敌军占领,毛泽东才改道走宁、清、归。这段路程,毛泽东为了甩开追兵,应该是急行军,中途不可能作停顿。当年红军行军速度每天约在70里左右,因此,这段路程最多需要三、四天时间,即1月10日完全可以到达清流县境内。
第二、从“肖克同志访谈录”中也可以分析得出,毛泽东率第二纵队是在1月16日离开林畲,1月19日从安远出发。里田锅蒙山战斗发生在1930年1月9日[2],肖克同志说“古田会议后,我们从连城县境进入清流,在里田一个山头上(插话:是锅蒙山)打了马司令……在安乐住了一夜……毛主席走另一条路,慢几天进宁化的” [3]。这里可以分析得出,朱德部队1月12日进入宁化,毛泽东应该在16日后进入宁化境内。当年,明溪县党史办的调查结果也是“毛泽东同志在16日进入归化”“ 1月16日,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结束后,红四军二纵队千余人在毛泽东率领下,由清流林畲进入明溪县盖竹洋、土楼” [4] 。
第三、根据原红四军十一师的政治部宣传委员、曾任江西农学院院长的吴德华同志回忆“在清流住了几个晚上”。“几个晚上”通常是指三天以上,按分析就是1月10至16日共六天左右。1979年2月26日,明溪县调查组采访吴德华同志时,他回忆说“我是一九二八年参加革命,今年七十四岁,当时我在二纵队后转四纵队。”“古田会议后,我们从连城到清流(院子里是大石板),在那里住了几个晚上、到归化县城住了一个晚上”“我在二纵队时纵队长是伍中豪,后来是曾仕诚,党代表是罗瑞卿”[5]。
第四、从林畲的地理位置和地理条件判断,到达林畲时毛泽东部队需要休整。林畲位于整个行军路线的中心点(距古田和东韶各约300华里),红军由北向行军路线改为取道西北方向的转折点,由此可以看出红四军第二纵队在林畲做出“直指武夷山下”战略决策后的动向和意图。根据老将军、老红军记述:在当时供给条件下,红军单兵除携带武器外,所带给养仅可维持5—6天,一旦给养用尽,需就地筹备。从时间节点分析,红四军二纵队1月7日从古田协成店出发,到清流的时间为1月10号,按常规,随队所带给养已经所剩无几。而林畲盆地当时已有居民约4000余人,人口稠密,物产丰饶,再加之林畲当时为将乐、明溪进入闽西的要津之地,商旅行贾不绝于途,工商业发达,是清流东北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为红军部队做短期休整、筹集物质给养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相对封闭的地形条件亦为红军休整时的防御与保卫工作带来便利。 据当地百姓传说,毛泽东到达林畲后,距毛泽东旧居不远处的一口古井竟然汨汨地冒出了鲜艳的红水,且前后持续了整整七日方退。消息传开,山村一片沸腾,十里八乡的百姓们摩肩接踵、纷至沓来、顶礼膜拜,都惊异于这口古井与红军的特殊缘份,后来,这口井被百姓称为“红军井”。据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清流县党史办工作人员到当地走访老同志和查找资料分析,毛泽东在林畲这一周的活动主要是:部队休整、筹集军饷和补给;研究分析敌情和朱德部队行动方向,制定战略决策;发动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宗旨纲领政策;登石寨山仁寿寺,与主持谈论禅理经义;帮助贫困群众,救治病孩官月莲;构思创作《如梦令•元旦》词。
部队休整,筹集军饷:在经过连续4日的急行军后,红军战士的体力严重消耗,加上原本就补给不足,因此,在林畲进行修整补给成了一个必须的行为。林畲乡是个小盆地,村落比较集中,有多处宽敞的家庙等公用建筑,附近有一座小山峰,山上建有仁寿寺,山底是一可容纳二、三百人的溶洞(1931年后成为红军医院),水源近,四周又有众多低矮的山坡地,物产丰富,群众基础好,非常适合部队休整。毛泽东指挥的红四军第2纵队在这里休整、筹集补给,为下一步行动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得知朱德部队已向江西进发后,毛泽东即率领部队选择了最近的路线----归化和林畲交界的盖洋进入宁化泉上、泉下、水茜、安远,以期尽快和朱德会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