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刘善柱、温文梅:清流县林畲乡发现一女红军养伤处——一批红色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
2012-12-06 16:48:03
作者:清流县党史研究室 刘善柱、温文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在清流林畲,这个刚刚被命名为“三明市中央红军村”的土地上,在距福建省保存最完整的毛泽东旧居“诒燕第”不到二百米处,有一座建于清末的老宅。宅子主人吴林清保存了一批当年在此养伤的女红军所留下的苏式茶炊、苏维埃钱币等一批珍贵的红色文物。

    这位在吴家养伤的女红军究竟是谁?清流县党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结合吴林清的回忆,查阅了相关史料,并和省党史研究室一研究员探讨后,认为,该名女红军是邓六金。

    红色往事:女红军治伤留下一批红色文物

    吴家祖籍上杭才溪乡岭头村,在清末吴家太公吴炳公(吴林长的曾祖父)这一辈迁居到了林畲。吴炳公开了个小店,既当裁缝,还卖布,卖杂货,靠勤劳好客,挣下了一份不小的家产,老宅就是当时所建。吴家在林畲很有声望,人脉很广,解放前,外出做事的上杭老乡都会到这里落脚;解放后,吴家也经常有人在村中担任职务,吴林长的弟弟吴林清现在就是林畲的村委会主任。

    吴林长说:我奶奶杨文秀是宁化泉上延祥人,人称“进龙嫂”, 1984年过世,走时83岁。小时候,奶奶常在私底下念叨当年救治那个女红军的事。

    救治女红军的事情发生在1933年的秋季,那时候32岁的杨文秀已经守寡,带着大约十岁的独子吴载福生活。农历七八月的一天,几名红军士兵悄悄上门,要求吴家帮忙安置一名受伤的女红军。杨文秀很机敏,没有多问,就立刻把她安顿在正房边最阴暗隐蔽的鲁班间里。几个士兵特别吩咐,这事情要绝对保密,又告诉杨文秀,他们从宁化延祥走山路,走了1个多小时到清流林畲,就是要找上杭老乡来照顾女红军。

    杨文秀在娘家学过辨认治伤、治风湿的草药。她虽然裹小脚,但上山走路相当利索。女红军住到家中后,杨文秀除了上山采草药,哪儿也不去,寸步不离地守护在女红军身边,悉心呵护,把自己熬的草药一口一口地喂给女红军喝。当时吴家家境宽裕,杨文秀还经常炖鸡蛋给女红军补充营养。杨文秀对这事守口如瓶,吴家旁边是乡公所、戏园子,赶圩到家中做客的人进进出出,可她没有向外透一点风声,连一墙之隔的邻居也不知情。

    在杨文秀的精心照顾下,女红军的伤势恢复得很快。朝夕相处,她们结下了很深的感情。20多天后,几名战士如约前来接人。临走时,女红军和杨文秀两人依依惜别,女红军把铜茶炊等随身军用品留下来,把一床棉被一分为二,送了一半给杨文秀。临走时,女红军拉着杨文秀的手说:“如果能活着,我一定要回来看你。”

    女红军走后,杨文秀一直把这个秘密放在心底。解放前动荡不安,她担心这事泄露出去,会导致飞来横祸,于是缄默不言,只当做从未发生。解放后至“文革”前,也有人到林畲来查问此事,但杨文秀本着谨小慎微的念头,也并未声张,只依旧悄悄地和小辈们说,“她说,‘如果能活着,我一定要回来看你’。”

    “可奶奶说那女红军不知名不知姓,不敢认。”吴林长的大姐吴玉莲从小就和奶奶睡,她说,当年奶奶只是在睡觉时,才会偷偷和她说起这个女红军的故事。

    女红军一走就是几十年,再也无音讯。数十年来,杨文秀一直惦记着这个女红军,心里默默地为她祈祷祝福,回忆起往事时,她总会低声和小辈喃喃:“也不知道她还在不在,她说,一定会回来看我的。”

    女红军留下的那半床棉被,杨文秀用蓝底白的石灰布套起来盖,后来做垫被,吴玉莲与奶奶同睡时就用这床被,后来棉被发硬变黑,中间有了破洞,就扔了。

    女红军留下的其他军用品,吴家人都也都珍惜留存,放在厢房边的谷仓顶上。吴林长同胞兄弟姐妹共有6人。吴林长回忆说,奶奶每次给我们讲女红军的故事后,都会叮嘱我们不敢讲出去,我们很懂事,从来不对外人讲。

    考证:女红军不是普通一兵

    1977年,吴林长的父亲吴载福离世;1984年,杨文秀老奶奶过世。两位当事人的先后离世,让这个红色回忆变成记忆中的一个故事。这位女红军到底是谁?在吴家后人心里,成了一个谜。

    2年前,清流县委党史办、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林畲乡进行红色遗址遗迹考察,杨文秀一家照顾女红军的故事才慢慢浮出水面。

    当年,女红军除了留下半床棉被,还送给杨文秀铜茶炊、铜盆、烤火笼用的暖手炉、洋镐,还有一些苏维埃纸币。

    纸币的正面清晰地印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字样,背面正中则印着时间“公历一九三二年”,面值有伍分、壹角、伍角、壹元不等。

    那个铜茶炊基本完好,中间炉膛可以放炭,底部的铜管有些破损,外围一圈可以烧水,有盖。清流县博物馆研究员刘光军说,这是行军打仗用的茶炉,行动时可以用担子挑着起,战斗间隙可以架起来,对准风口方向,很容易就能让火烧起来,前苏联小说里经常提到的茶炊就是这种用具。这种器具在闽西、赣南一带十分罕见。铜炉、铜盆延长性好,比锡器硬,成为军用品。从那些纸币上标注的时间可以推断,女红军在这里养伤的时间应该在1933年夏至1934年春之间。

    历经一个世纪风雨,吴家的老宅有些残破,谷仓已经废弃,吴家人将奶奶留下的红军遗物妥为保存,女红军睡过的鲁班间也改了门,变得亮了一些。2年前,女红军留下的洋镐被清流县博物馆收藏。今年5月间,小偷光顾吴家,偷走了祖上遗留下来的嵌银黄檀木银案,所幸红军遗物没有丢失。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任非:邓小平故里召开游客中心建设协调推进会(图)
·下一篇:朱玫、尹芳:《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刘少奇》全国巡回展哈尔滨站开展仪式(组图)
·清流县林畲乡发现一女红军养伤处——一批红色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
·安永香:巾帼忠魂
·“七一”迎党日 相约博物馆(组图)
·特稿:女红军邓六金一生走过的六个“金”步(组图)
·女红军邓六金一生走过的六个“金”步(组图)
·特稿:女红军邓六金一生走过的六个“金”步(组图)
·特稿:女红军邓六金一生走过的六个“金”步(组图)
·特稿:《讴歌伟大母亲——长征女红军》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在京启动(组图)
·《讴歌伟大母亲——长征女红军》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在京启动(组图)
·何丽、马京章:《讴歌伟大母亲——长征女红军》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在京启动(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曾莹: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特稿:井冈山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行动
张继平: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
特稿:情系红军路 瓷绘井冈山——景德镇百名陶艺家上
蒋阿平、曾莹: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特稿:井冈山“乡村大讲堂”讲出幸福好生活
动车吸烟罚款千元太轻了
沂南县旅游局办公室: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
特稿:沂南县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凤凰阁景点奠基仪式举
马云龙:军民一致筑造钢铁长城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