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势,逼迫敌军早日撤退;但毛泽东主席对青岛我军以弱攻强的形势也是了然于胸,从解放军在青岛一带的兵力不具备大规模歼灭敌军的实际情况出发,为部队作战行动制定实事求是的方针。从我军作战情况看,我军作战非常艰苦,在进攻上疃等战斗中多次冲击未果;华东军区5月28日曾致电山东军区,拟调24军配属野榴、机械化团加强进攻青岛力量,说明青即战役中敌我兵力火力差距甚大,不具备打大规模歼灭战的条件。
解放青岛与中美关系
至于毛泽东主席在电报中特别要求参战部队“避免与美军作战”,说明解放青岛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问题,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毛泽东主席是在中共对美政策大格局中思考解放青岛问题的。
一是考虑美国对华政策。随着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美国政府虽然在表面上继续标榜支持和平解决国共争端,但其政策从1947年1月支持国民党政府反共内战,到1948年末开始考虑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到1949年2月,新上任的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发表“等待尘埃落定”讲话,采取静待形势发展而后确定对策,其对华政策一直处于摇摆、矛盾之中。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与苏联在欧洲的对峙决定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只能是有条件的和有限度的。解放青岛前夕,面对解放军进军全中国的形势,美国更急于从中国内战中“脱身”,但又难以摆脱国民党政府的纠缠;还想与中共建立一些联系以便维护其在华利益,保持一些影响。
美国把青岛作为海军基地,常年驻扎美西太平洋舰队10-15艘军舰,主要是巡洋舰和驱逐舰;驻有海军航空兵3个中队,1000余人;1948年11月初美国驻青海军陆战队为旅级单位,隶属美国太平洋舰队,作战部队4个营2000余人,驻青总兵力3470人,同月从关岛增防1250人。1948年12月初,中共中央接到报告说,一个被认为与马歇尔和美国务院过从甚密的美国记者告诉中共代表,美国承认新中国的条件就是政府中要有美国可以接受的反对派,以及允许美国在上海和青岛有驻军权。可见美国对长期占据青岛海军基地持有幻想,甚至将青岛作为与中共打交道的筹码。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大框架下,驻青美军的主导思想是避免与解放军直接冲突,1949年,美军逐步撤出青岛。我军发起青即战役后,美军除留下一个班海军陆战队护卫驻青领事馆外,5月4日全部撤离青岛。
二是考虑国民党政权把美国拖入中国内战的企图。1949年,国民党政权随着战局的不断失利而行将崩溃时,寄托于美国直接介入中国内战,将美国拉下水的意愿愈加强烈。这一时期国民党政府处理与对美关系的宗旨就是挽救自己的覆灭,其努力大致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继续争取美国的援助和支持,阻止美国从国共内战中脱身;其二是使中国内战国际化,利用国际力量的介入来阻止中共夺取全国政权。在华北仅余青岛数地的情形下,国民党政府更是千方百计留住美国部队,既作为防护盾牌,也为拖美国下水留下伏笔。1949年3月兼任青岛市长的国民党国防部次长、山东省主席秦德纯,在其回忆录中记述了4月初他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一次谈话,他把青岛比喻为象棋的边卒,说中共已经在长江以北吃掉了车马炮,为什么不吃这个卒子,“我认为就是青岛是在太平洋西岸的海军基地。”“如果攻青岛而与美国发生冲突,他们认为是不划算的”。他指出,如果美国不干预中国内战,共产党在控制中国大陆后,必然侵入东南亚各国,“民主国家阵营与集权国家阵营在亚洲的比重,就会发生变化”,“对于国际和平有了很大的障碍”,要求美英等国发表声明、援助物资,采取强硬措施帮助国民党政府实现划江而治。这些混淆是非的观点,是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争取美国支持的一种外交策略。
三是考虑了中共对美外交的总体战略。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