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土地革命时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1935年1月,方志敏不幸被俘入狱。同年8月被蒋介石下令秘密杀害后,烈士的忠骨却一直下落不明。
1955年,党中央作出了寻找方志敏遗骨的决定。在刘少奇的直接指示下,江西省成立了以方志纯(方志敏的堂弟,省委、省政府领导人之一)等领导组成的方志敏遗骨调查小组。
昔日刑场,何处葬英魂
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由于方志敏被秘密杀害,能知道掩埋烈士遗体准确位置的人极少。方志敏遗骨寻找小组向社会发出通告,号召人民群众积极提供线索。
1957年春,江西化纤厂在南昌下沙窝破土动工了。一天,工人们在挖地基时突然发现一堆遗骨,并伴有一副脚镣!调查小组得到报告后,立即指示专家和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实地勘察。
同时,一份以江西省政府名义发出的加急电报发往浙江东阳北麓中学。当年一度兼任看守所长的凌凤梧先生火速被邀请至南昌。据凌凤梧回忆:1935年8月6日,是个浓云密布的清晨,天空不时还飘着雨点。看守员黄克明惊慌失措地跑来,把他从梦中唤醒:“快!快!方志敏被拉出囚室,押到牢外,看来要处决。”
凌凤梧一到南昌,就被烈士遗孀缪敏热情接去。次日凌凤梧、缪敏与方志纯等省委领导驱车直奔下沙窝实地勘察。
面对着深埋地下达22年之久的遗骨,烈士生前的亲友们一个个心都在颤抖,忍悲含泪地审视着。凌凤梧双手托起那副在地下还套着两根胫骨的铁镣,掂掂它的分量,用手指抹去一些剥落的锈屑,仔细辨认镣铐。“就是这副脚镣!”凌凤梧肯定地说。在场的人潸然泪下……
今日法医,如何辨忠骨
在省委领导的关心下,一只大木箱送到了江西省公安厅的法医工作室。这木箱内装的正是从下沙窝方志敏就义处小心翼翼收集到的残缺不全的骨骸,共计79块。这项辨别遗骨的重任交给了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法医张伟纳。
箱子打开了,只见所有的骨骸几乎都已发黄变黑,有的松脆断裂。张伟纳小心翼翼一块一块地清点。为了准确鉴别烈士的遗骨,方志纯、缪敏等方志敏的亲友向张伟纳提供了方志敏的有关情况。方志纯说:按我的身高类比,方志敏的身高应近1.8米。张伟纳根据戴镣的那一对胫骨的长度,推算出死者生前身高应为1.77米左右,这与志敏的实际身高基本相符。同这两块胫骨埋在一个穴内的,还有7块骨骸,由此鉴定出死者为男性,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这与方志敏就义时的年龄也基本相符。通过法医的技术鉴定,确认有9块骨骸是方志敏的遗骨。
为了确保鉴定无误,张伟纳又把遗骨带到上海,于1957年12月28日交送当时的司法部法医研究所,请示再次予以审定。经过专家们反复切磋,化验分析,对遗骨的埋葬年限、性别、年龄、身高等再次进行检验和推算,结果证明张伟纳的鉴定是正确的。
十年动乱,遗骨遭劫难
1965年,方志敏烈士墓建设工程终于完成。正当方志敏遗骨安葬前的一切工作紧张有序进行之时,一场“史无前例”的内乱在神州大地降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