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应为红底,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会后,周恩来对五星和“八一”两个字的位置怎么摆放的问题,指示李涛等同志,再设计几个方案,待进一步审议后,确定一种样式,制作标准样旗;军徽,也按军旗的基本图案来设计。
1949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迁到北平。毛泽东等5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住进香山原慈幼院内。在香山,江右书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组织工作人员拟出了军旗的几种方案,反复征求了许多同志的意见。最后,经过再三斟酌,确定了3种送审图案:
一、五角星右侧加“八一”,置于靠旗杆一侧的左上方。
二、五角星置于中央,“八一”二字竖排,置于五角星内。
三、五角星右侧加“八一”,置于上半部中央,下面加几条蓝色波纹水线,象征中华大地的山川陆水。
三种图案中,毛泽东和中央书记们的意见倾向第一种方案;军徽,倾向于用军旗的第二种方案,并指示将“八一”放在五星中央就可以了。周恩来在书记处会议后对张清化等同志做了进一步交待。指出制定军旗、军徽是国家的一项大事,还应该再征求一下在北平的中央委员们的意见,请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征求参加新政协会议的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人物的意见。我们解放军很快就要渡过长江向全国进军了,不能等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再批准颁布,要尽可能快些,以便解放军能戴着新的军徽,把军旗插遍全国。张清化和江右书遵照这一指示,派一局的几位同志分头带了三种样旗征求意见。看过样旗的同志都认为第一种图案最好。
此后,周恩来指示按第一种图案制作一幅绸料标准样旗,要求华北军区安排步兵、炮兵和坦克兵部队,举行一次授旗仪式,包括旗手在方队、横队、纵队和行进间的位置,执旗姿势等,请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一部纪录影片。尔后,把标准样旗、纪录片一并呈请毛主席及中央领导同志审查。待审定后,在6月间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开幕时颁布。
李涛向华北军区参谋长后延杰传达了周恩来关于调动部队拍摄军旗纪录片的指示,并商定由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唐永健具体组织实施。张清化和作战部参谋赵光琛到北平新街口新闻电影制片厂,同该厂负责人汪洋商议筹组了一个摄制组,并由赵光琛负责编写脚本。拍摄地点安排在北平的北苑。
1949年5月26日,也就是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之后的第五天、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的第二天,毛泽东审阅、修改了李涛关于军旗问题的请示报告,批示:“(一)请朱、周、任阅,如同意,即照此确定。(二)请周交罗迈(即李维汉)征求各民主党派领袖人物的意见、因军队是国家的主要部分,似有征求他们意见之必要。”
此时军徽的研制工作也在全面地进行着。军徽的样式,是将“八一”二字置于五角星中央,字体为宋体汉字;五角星的周边和字均为金黄色。
以军徽形式缩小制作帽花的标准样品,是由赵光琛承办的。他将图纸拿到北平前门外西河沿的一家工厂,制作了一枚将“八一”二字镀铬(银色)的帽花。周恩来看过后说,电镀得太亮,战士戴上反光,太耀眼。于是,赵光琛又到西河沿制作了一枚涂上黄红两色法朗釉的帽花。再一次请周恩来审看第二枚帽花。周恩来审后很满意,他指示江右书和赵光琛:“固定帽花不要用铁丝。铁丝容易扎伤战士的头。还是用棉线固定好。”
5月27日,由周恩来安排中央领导同志在毛泽东的住处——双清别墅院内,将第一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插在池塘旁的空地上、在苍松、翠柏、绿地和池边那株高大的银杏树映衬之下,鲜红的“八一”军旗显得格外光彩夺目。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军委机关各部门领导同志在院内围着样旗仔细观看,纷纷点头称是,都认为可以照此样旗制作。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