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签订和平友好条约的谈判。”
邓小平回应说:“既然福田首相声明搞这件事,我们期待他在这方面做出贡献。其实这样的事只要一秒钟就解决了,不要很多时间。所谓一秒钟,就是两个字 ‘签订’。”
福田首相在进一步协调日本内部意见后,逐渐下定决心。1978年春节之后,两国代表展开以恢复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谈判为目的的预备性会谈。
看到中日准备重新展开友好条约的谈判,苏联方面又开始蠢蠢欲动。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亲笔写信给福田首相,呼吁在苏日缔结和平条约之前首先缔结睦邻合作条约,其目的依然是想以此牵制中日谈判。日本则坚持在领土问题解决之前难以缔结此类条约。
当时,美国卡特政府也在推行“联华制苏”战略,下定决心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并规劝日本在中日缔约问题上积极行动。
对于以日美关系为基轴的日本来说,有了美国的支持,便不把苏联的说三道四放在眼里了。
1978年7月,中断两年多的中日缔约谈判在北京重新开始。谈判双方从一开始就切入主题,围绕有关联合声明中反霸条款内容的理解、不针对第三国或特定第三国、反霸的地区范围以及反霸态度的表达方式等问题进行了14次会谈。
经过认真磋商,日方在会谈中逐渐接受了把反霸条款写入条约正文的主张,只是提出将这一原则的范围扩大至“世界任何地区”,以淡化其针对性。对中方提出的“不是针对第三国的”,日方认为与反霸条款联系不密切,提出改为“不影响缔约各方同第三国的立场”。条约中曾引起分歧的“反霸条款”最后表述为:“缔约双方表明,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第三国条款”则表述为:“本条约不影响缔约各方面同第三国关系的立场。”
邓小平看了上报材料后当即拍板同意,并说:“这不是很简洁的表达嘛!”
8月8日,日本园田直外相来华,在双方事务级谈判基本达成一致的基础上,与黄华外长先后举行了三轮正式会谈。8月12日,经过 “马拉松”谈判之后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终于在北京正式签署了。两个月后,邓小平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位国家领导人访问日本,并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两国批准书互换仪式。邓小平对条约高度评价,他说,条约 “不仅在事实上,而且在法律上、政治上,总结了我们过去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更进一步肯定了我们两国友好关系要不断地发展。”
(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