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美国作家、世界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冲破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奔赴陕北苏区进行历时4个月深入采访,成为近距离接触延安的首位外国记者。1937年7月初,他在北平寓所夜以继日地赶写《红星照耀中国》,几天后便发生了“卢沟桥事变”,北平沦陷。斯诺利用特殊身份积极掩护和帮助中国的爱国者,并成功把当时正在北平疗养的邓颖超护送到延安。
北平沦陷遇到邓颖超
1937年7月7日夜,斯诺刚刚写完《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一书的最后一章,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7月8日一大早,斯诺迎着北平西南方传来的隆隆炮声,驱车赶到永定河边观察采访。此时,据守宛平城和卢沟桥铁路桥东桥头与回龙庙的中国守军在营长金振中指挥下,正在跟驻丰台的日军第一联队三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部展开浴血奋战。斯诺目睹中国人民揭开了八年抗战的帷幕。当时他就断言,卢沟桥抗战将要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
7月29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后,大肆搜捕、迫害中国的抗日爱国人士和革命青年。当时,西方各国在中日战争中保持中立,日本侵略军对在北平的欧美等国人士还没敢公然侵犯。斯诺常常将中国抗日爱国青年化装成乞丐、苦力或小贩,帮助他们逃出北平。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的投奔延安,有的到西山参加了抗日游击队。
1937年8月初的一天,斯诺收到居住在北平城郊的东北大学教授徐冰夫人张晓梅女士托人送来的请柬,请他于次日中午务必去她家赴宴。斯诺知道徐冰教授是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的负责人,其夫人张晓梅也是中共地下工作者,1936年赴陕北苏区采访的介绍信就是徐冰让张晓梅转交给他的。在这兵荒马乱的日子里,若没有重要的事情要谈,他们是不会有这般闲情逸致举办什么家庭宴会的。
于是,第二天,斯诺按约定的时间赶到了徐冰教授家。在徐教授家的客厅里,斯诺看见一位身穿蓝色绸旗袍,戴一副深色墨镜的气质高雅的女士端坐在沙发上。女主人张晓梅向斯诺介绍道:“这位是李知凡太太。”
“李知凡太太?”斯诺对这个姓名很陌生,但见这位显然已化了装的太太的举止神态有些眼熟,一时又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斯诺先生,你认不出我了吧?”李知凡太太爽朗地笑道,说着摘下了墨镜。
“嗨!原来是邓颖超女士。”斯诺万万没有料到,大名鼎鼎的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周恩来的夫人竟会出现在沦陷了的古都北平,惊讶得连连说:“真没想到!真没有想到!”
陕北苏区采访 与周恩来邓颖超结缘
斯诺认识邓颖超就是一年前他进入陕北苏区采访期间。
斯诺进入陕北苏区后,在白家坪红军前方司令部受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笔者注:当时对外称“西北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周恩来的热烈欢迎。周恩来是他在中国遇到的第一位共产党和红军的重要领袖。斯诺不失时机地向周恩来提出了许多问题,周恩来为此与斯诺作了两次长时间的谈话。
周恩来说:“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公正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很友好,我们也相信你能如实报道。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我们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任何一个新闻记者要来苏区采访,我们都欢迎。不许新闻记者到苏区采访的,不是我们,而是国民党。你在苏区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将给你提供一切帮助。”接着,周恩来提笔,替斯诺开列了一个采访旅程(计划)。周恩来很真诚地对斯诺说:“这仅是我个人的建议,你是否愿意遵照,那完全是你的事情。你会觉得这次旅行是非常有趣的。”
周恩来向毛泽东拍电报,报告斯诺已到苏区的有关情况。因为他要赶赴前线处理事情,便向身边的李克农交代,给斯诺先生配备一匹马和一名勤务兵,在斯诺先生所要去的地方,一定得通知当地的最高负责人予以热情接待,安排好他们一行的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