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庭教师。汪老太太将家中的丫环许配王宗沂。这丫环姓朱,年仅二十岁。婚后,朱氏生一子。王宗沂半百得子,分外欢喜, 取名王光宾,亦即今日之王力。
大抵由于生母出自丫环之故,王力过去从未说起这身世。他告诉我,他后来曾打听过生母朱氏的身世,无所得。因为朱氏被卖到汪家,究竟叫什么名字,什么地方人,均不知道。
王力是长子。后来,朱氏又生一子一女,次子叫王光宵,现在盐 城;女儿叫王光安,当年随第二野战军南下成都,从此一直在成都工作。
王力十岁(虚岁),亦即1930年,父亲去世。十多年后,母亲去世。王力在淮安县城度过童年。1935年11月,他十四岁,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39年3月,他不足十八岁,便加人中国共产党。他的人党介绍人是谷牧。
“当时,我在东北军六六八团做统战工作,担任党支部宣传委 员、代理书记。我在‘文化大革命’中倒台时,康生竟诬蔑我是‘国民党特务’。其实,我在东北军里是中共党员,谷牧是党组织负责人, 怎么会成了‘国民党特务’?!”他说道,“在东北军里,我叫王光宾。 后来,1940年,由于形势的变化,毛主席决定不在友军中建立党组织,于是我们离开了东北军。离开后,为了工作方便,谷牧同志为我改了个名字,叫‘王犁’。”
王犁调往山东《大众日报》任记者、编辑、编辑主任,1943年,任中共山东分局党刊《斗争生活》主编。这时,他写起小说来,写了一本当时在解放区流传颇广的小说《晴天》。小说署笔名“王力”,取 “王犁”的谐音,而“力”字笔划简单,写起来方便。
1945年,当他调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教育科长时,干脆把笔名当作名字,从此大家都喊他“王力”。
“你当时知道有另一个王力吗?”我打趣地问道。
“不,不知道。那位语言学家王力,那时叫王了一。”此王力似乎对彼王力很熟悉,笑道,“如果知道王了一也改名王力,我当时就不会改名王力了。两个王力,又都是笔杆子,多麻烦--弄得人家后来 要分别称呼我们‘北京大学的王力’和‘中央文革的王力’。”
解放后,他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时,那位语言学家王力则是全国政协委员,人民来信写着“王力同志收”,人大、全国政协常常把信转错,把给他的信转到那个王力手中,这么一来,两个王力之间有来往。 人大开会时,全国政协委员往往列席。有一次,两个王力在会场见面 了,互致问候。
不过,有一次中国艺术团出访南美,团长楚图南,副团长王力,团 员有刘淑芳、袁世海、张君秋、赵青、刘庆棠等,海外报纸在介绍副团长王力其人时,却赞扬他在语言学方面的种种贡献,弄得此王力哭笑不得!
王力爽朗大笑之后,又继续谈自己的经历。1947年,任中共中央华东局驻山东渤海区土改工作总团团长兼党委书记,还担任土地干部训练班主任,当中有焦裕禄。又兼渤海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后留渤海区任宣传部长兼区党委委员。
由于他发表过小说,在建国前夕召开的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上,他被接受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一批会员。
解放后,王力来到上海,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宣传处处长兼秘书长。那时,他常为上海的《解放日报》撰写社论。
1953年冬,王力奉派前往越南,出任胡志明领导下的越南劳动党的宣传文教顾问组长。
1955年10月,任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 1958年6月I日,当毛泽东主席提议创办的中共中央理论刊物《红旗》杂志诞生时,王力被任命为编委,后来任副总编辑。
王力的记忆力极好,他竟一口气报出了第一届《红旗》杂志编委 的名单:“邓小平、彭真、陆定一、王稼祥、张闻天、胡乔木、陈伯达、康 生、陶铸、王任重、李井泉、柯庆施、舒同、李达、周扬、胡绳、邓力群、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