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谭平山、邓中夏、恽代英、叶挺、聂荣臻等人当即于7月20日晚在九江开会研究对策。李立三在回忆文章中指出:
觉到张发奎态度之犹豫与右倾,那么依靠张为领袖之回粤运动,很少成功之可能,甚至为三、六、九军所包围而完全消灭。纵然回粤成功,我们亦必在张、汪协谋之中而牺牲,将与我们回粤去号召农民暴动,实现土地革命,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之目的完全相反。所以我们应该抛弃依张之政策,而决定一独立的军事行动。(《李立三百年诞辰纪念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但李立三也承认,在动身时,中央并未给他们准备此项工作任务。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会者主张叶挺与贺龙的军队联合,在南昌实行暴动。对此,叶挺回忆道:
多主张令我即刻联合贺龙的军队,向武汉政府示威,作一个革命的许克祥,表示我们反对分共的主张,保持国民党的三大政策……(叶挺:《南昌暴动至潮汕的失败》,《南昌起义》[资料选辑],第80页)
经过讨论,会议作出决定:“在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运动二十军与我们一致,实行在南昌暴动,解决三、六、九军在南昌之武装。在政治上反对武汉、南京两政府,建立新的政府来号召。”(《李立三百年诞辰纪念集》,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38页。)
鉴于在这次会议中没有出现不同的意见,李立三遂将这项计划报告中央。
“到九江去,通知我们的同志,叫他们了解中央的意图,做好起义的准备”
7月21日,李立三、邓中夏上庐山征询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和瞿秋白的意见。瞿秋白赞成南昌起义的计划,并准备立即动身回武汉出席中央常委扩大会,将李立三等人在九江开会提出的建议报告中央。对此,李维汉回忆说:
汪精卫公开叛变后,五人常委派了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等一部分中央负责干部前往九江,准备组织党在北伐军中的一部分力量,重回广东,继续革命,反对新老军阀。旋因军事形势变化,敌情紧急,李立三同志等一致向中央建议,在南昌举行起义,并征得当时在庐山休息的瞿秋白同志的同意。[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160页]
瞿秋白到达武汉后,参加了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周恩来、张太雷、李维汉、张国焘、罗明纳兹等人。会议通过了瞿秋白带来的提案,赞成发动南昌起义,决定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组成前敌委员会,并作如下准备:一、经费的筹措;二、许多同志及俄顾问陆续派往九江;三、实际赞助国民党左派在九江的会议和结合。
张太雷后来回忆说:
当时秋白把南昌的决定由浔带到汉口,中央已决定对张发奎的态度,如张不与汪精卫联络则到东江之后始解决之,否则在浔便解决他。故赞成南昌的决定,并派恩来去主持。(《张太雷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广东省委联席会议上的报告》,《南昌起义》[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10-11页)
对此,聂荣臻在其回忆录中也有记述:
我没有参加那次会议。那天晚上,恩来同志在会后到了军委,向在军委工作的几个同志进行了传达。他传达的大意是,国共分裂了,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起义。今天,中央会议上作了决定,要在南昌举行起义。恩来同志还说,会议决定组织前敌委员会,指定他为书记。他传达完后,就指定贺昌、颜昌颐和我,组成前敌军委,我为书记。任务是先到九江去,通知我们的同志,叫他们了解中央的意图,做好起义的准备。但什么时候发难,要听中央的命令。[《聂荣臻回忆录》(上),战士出版社1983年版,第60页]
面对张发奎的拉拢与威逼,在甘棠湖的一条小船上,叶剑英、叶挺、贺龙决定了三件事
在中共中央酝酿和决定南昌起义的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