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已交换了意见,并研究决定,为了落实毛主席的指示,让你立即先从‘五七’干校回来创作《李自成》,手续暂不必办,何时正式回来,另外再通知你。”
从此,姚雪垠结束干校劳动回到武汉家中,专心致志地投入了《李自成》第二卷的写作。湖北省图书馆也接到有关指示,给他查阅资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1973年3月,姚雪垠正式调回市文化局“创评室”,市委宣传部明确要求,不要让姚雪垠搞杂事,专门创作《李自成》。1975年的国庆前夕,姚雪垠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李自成》第二卷初稿,他一边修改,一边开始写第三卷。可是当时的政治运动所造成的纷乱环境,使他不得不再次停笔。
就在他一筹莫展时,当年出版《李自成》第一卷的中国青年出版社责任编辑江晓天此时正好到武汉出差,来看望姚雪垠。他得知写作面临的不利情况后说:“我建议你直接给毛主席写信,请求毛主席对你的支持。”姚雪垠考虑再三,他决定孤注一掷:给毛主席写信!
毛主席看到了邓小平转来的姚雪垠给他的信,并在胡乔木转信的报告上,用粗铅笔作了批示:印发政治局各同志。我同意他写李自成小说二卷、三卷至五卷。毛泽东 十一月二日
这时的毛泽东已病了很久,而且病情加重,行动、说话都已十分困难;这年7月下旬医生还给他施行了白内障手术,虽然可以看书批阅文件,但写字仍很艰难。即使这样,年事已高而且重病在身的毛泽东仍然关注着姚雪垠和他的《李自成》。
稿费设立了长篇历史小说奖
毛泽东同意姚雪垠写书的“最高指示”传遍政治局,“舆论总管”姚文元不得不迅速批转。中央有关部门为改善姚雪垠的写作条件,于1975年底将他从武汉调到北京,开始进入他人生旅程和文学道路的冲刺阶段。就在他潜心修改《李自成》第二卷的过程中,毛泽东主席于1976年9月9日逝世,姚雪垠悲痛得泪飞如雨,他愈加感到肩上的责任。这部写了16年的第二卷终于在1977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
为报答领袖的关怀,实现自己的承诺,他立即投入第三卷的写作。伴随党和国家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姚雪垠的个人际遇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978年他当选为湖北省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长、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1年12月,71岁的姚雪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还出版了《李自成》第三卷。其余四、五卷,因作者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改用口授记录的方式写作。1997年姚雪垠中风,身体状况愈差,两年里还是坚持着《李自成》最后两卷的修改。《小说》等杂志曾陆续刊登过“崇祯皇帝之死”、“李自成进北京”、“李自成之死”等章节,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姚雪垠殚精竭虑创作的这部5卷本、300多万字、包括300多个人物的鸿篇巨制,用了42年才于1999年7月全部写完和出齐(如果算上前期搜集资料和构思则时间更长),可谓出版史上的“马拉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篇幅最长的长篇历史小说。就在《李自成》最后两卷出版的前3个月,1999年4月2日,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著名作家姚雪垠,在北京复兴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9岁。作家为写这部书耗去了几乎整个生命。
随着《李自成》诸卷的正式出版,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社会影响,当年就获得我国长篇小说最高奖项———首届茅盾文学奖,又被译成日文后获日本外务省、文部省颁发的文化奖。国内学术界好评如潮。
遵照姚雪垠先生的遗愿,其家人将《李自成》的全部稿费设立了长篇历史小说奖。
姚雪垠
1966年7月中旬,由于毛泽东的亲自出面保护,才使得作家姚雪垠免遭劫难;后来又是他的一次重要批示,挽救了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夭折的命运。姚雪垠感慨地说:“毛主席一再保护、支持我,我是非常感激的,没有他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