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雪垠给主席寄去《李自成》
姚雪垠先生是一位学养深厚的著名作家,他原名冠三,1910年10月10日生于河南邓县。1929年考入河南大学法学院,开始以“雪痕”的笔名发表小说。抗战爆发后,曾辗转北平、开封、汉口、四川等地,从事抗日文化活动和教学工作,并发表了《戎马恋》、《崇祯皇帝传》等作品。建国后,在上海大厦大学任教授兼教务长、文学院代理院长,后迁居武汉中南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1957年姚雪垠被错划为“极右分子”,下放到武汉郊区的东湖农场劳动改造。
《李自成》第一卷1963年秋天出版后,在当时引起了两种不同的反应:称赞者说它是“一部结构宏伟、规模浩大的歌颂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贬斥者说它“歪曲农民革命和农民革命领袖”,歌颂牛金星是“歌颂姚雪垠自己”,甚至还有人联系他的“右派”问题加以批判。当时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对《李自成》持肯定、称赞的态度。姚雪垠工作之地的武汉市委顶住来自全国的反面批评,公开表态,组织文章支持姚雪垠。
在艰难时期的姚雪垠既受到鼓舞,又对那种上纲上线的非正常化批评很不服气。他大胆地想到了一向关注文化艺术的毛泽东主席,很想请他看看这部书,便同妻子王梅彩从武汉邮局把《李自成》给毛泽东寄去了。寄书时,他碰到的一位熟人说,主席那么忙,未必会看你的小说。姚雪垠自信地回答:“我看会的。这不是一般的小说,这是李自成,他一向非常重视李自成。”
果如姚雪垠所料,他给毛主席寄去的那部《李自成》,主席不仅收到了,而且在国事繁忙、日理万机的情况下,还认真阅读了,并对小说和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革爆发,冲击一切,《李自成》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造反派还给武汉市委贴大字报,“控诉”市委曾经压制过他们批判《李自成》的文章,保护姚雪垠这面“黑旗”。然而令姚雪垠奇怪的是,造反派到他家来了几次,却没动手抄家,他本人也没被拉出去游街示众……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1966年7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毛主席畅游长江后在武汉东湖宾馆,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他突然对坐在后排的中南局代理书记、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中央文革”副组长王任重说:“任重同志,我想起了一件事情,要你去办!”毛泽东说,“你们湖北作家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分上、下两册,上册已看过了,写得不错。你赶快通知武汉市委,要对姚雪垠加以保护,让他把书写完。”
这样,姚雪垠才躲过一劫。当然他并不知道毛主席救他的内情。
毛泽东病中批示再次保护姚雪垠
那时,毛主席的保护虽然使姚雪垠躲过了抄家和皮肉之苦,但写作已是十分困难了,姚雪垠1970年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后来他听说了文革初期毛泽东曾出面保护他的事,于是抱着一线希望给中共武汉市委写了一封信,请求贯彻毛主席的指示,继续让他写作《李自成》。
1972年春天,他接到了武汉市委召见他的通知。那天,姚雪垠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入市委办公室,接待他的一位负责同志热情地与他握手,说:“你好!我正等着你。有什么话,你就尽管谈吧!”“今天来,主要是想提出一个请求,希望市委能够支持我继续创作《李自成》后几卷。”姚雪垠见这位领导很认真,就大胆说,“在1965年以前,我已写完了占四分之三篇幅的《李自成》第二卷,大约有60万字,但自从‘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就不得不停止了正在进行的创作。前不久,我才听说毛主席有指示,要对我加以保护,让我把书继续写下去。但至今,毛主席的指示已过去了近6年,我却没有继续写《李自成》。为此,我特提出这一要求。”那位负责人说:“你提得很好,我们完全同意你的要求。本来,前几天接到你给市委的来信后,市里几位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