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史海秘闻>>正文
秘密重建天安门始末
2007-10-29 12:58: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摘自《北京纪事》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凉凉的,好像是块石头。果然是石头,但那是块拇指大的红宝石!再摸出来的是一粒粒像红铅笔头似的东西,手指一捻,变成朱红色粉状物,若离若聚。专家们闻闻说,是朱砂。此外还有五彩粮:黄豆、高粱、黑豆、谷子和玉米,当然有的已分辨不清了。

  这时在下面等候的60多岁的中国古建专家郭老抓起这些粉末状的朱砂说,这可是百年真朱砂啊!他让姚师傅再上去把那些粉末全拿来,包括周围的土。待姚再爬上时,瓦工已将脊瓦全部拆平了。据说金丝楠木盒里的所有东西都是避邪或吉祥之物,后来全部上缴国库。

  新盖的天安门城楼在原来放“宝盒”的地方,仍由姚来泉放了一块汉白玉石。这块汉白玉石高17厘米、宽12厘米、厚3厘米,上面竖着刻有:1970年1月~3月重建,金箔贴字,耀眼明亮。姚师傅事先招呼瓦工别打满洋灰,预留20厘米。他用水泥袋纸将汉白玉石下半部包裹了十来层,再将字体朝南、小心翼翼地插进混凝土里三分之一处,然后将脊瓦盖好。这块汉白玉石将成为新中国重建天安门城楼的历史见证。

  城墙之上贴黄金

  天安门城楼究竟由多少块木料组成,谁也说不清。被拆的斗、拱、声、柱相互咬合,上下垒叠,环环紧扣,严丝合缝,如此庞大的木结构体却找不出一颗钉子。这么复杂的工艺是怎么做的呢?连八级木工的姚来泉都有点挠头。

  他们用塔吊先将城楼西南一个整角吊起,拉到中山公园水榭北侧,每拆一根,在旁边按原样码好,可拆完了,就是码不出原样。

  郭老琢磨了半天之后说,拆下的声、斗、拱虽然次序对,但有的方向不对。后来又把拆下的每一根木料都顺序编号,画草图,拍照片,并写清内、外、上、下、左、右,把拆下的东西反反复复按原样码了几遍,直到弄明白为止。因为城楼完全对称,所以一面明白,就全明白了。整个城楼拆下的木料堆满了天安门的后面和端门大院。

  天安门城楼有60多根柱子,最粗的直径1.2米,最小的也有0.6米,每根12米长,重7吨以上,一个15吨卡车只能拉一根柱子。当时曾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找到了质地较好甚至更大的原木,但运输成了问题,火车时间太长,直升机吊不起来,两架飞机同时吊太危险。最后许多木料是从加蓬和北婆罗州进口,这种木材似红木,质坚,颜色为红或黄,遇火不着,只冒烟。干了多年木工的姚来泉,从没见过这么好的木材。

  大木组装时,也出了难题。当时我国吊车臂最长只有25米,前面吊上去,后面就够不着。工人们采用“斜溜”办法,两个塔吊同时吊一根,把60余根柱子一一溜到柱基石上,柱子到位后,因为直径宽分量重,几个人都推不倒。

  正脊两端的大吻,原为龙。有人认为龙是四旧,要改成向阳花。周总理知道后,坚持说,可以搞龙嘛!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原主体部分不要改。但在某些人的坚持下,棚顶的金龙合玺图案,改成了西蕃莲图案(1984年维修时,又恢复了原貌) 。当时的副总理谢富治坚持要把老檐、小檐下的木结构斗拱改成玻璃钢的,周总理得知后,一锤定音:照原来的木斗拱制作,任何结构不得改动。

  木工活毕,油漆彩画上,所有描龙画凤都经过严格的1麻5灰13道工序。菱花格扇过去是手工操作,费时费力,这次反复研究,试制成了菱花格扇加工机,提高工效150倍。最后是贴金箔,重修的城楼共用去12斤黄金。俗话说一斤黄金包一亩地,可想金箔之薄。此金箔全部为进口,不能直接手拿,否则金会嵌进肉皮。油工们小心地用竹夹一张张夹起,敷在未干的油漆上,再用细毛笔一点点捋平……

  施工高峰用工达2700多人

  重建天安门城楼工程,自1969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到1970年3月7日竣工,整个工期112天。全部木柱木梁皆为整体木材,多为进口。这项工程仅琉璃瓦就制作了近100种规格,10万余件,10层作业,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八一军旗的由来
·下一篇:红墙记忆:毛泽东病逝
·在天安门广场偶遇外国人(图)
·赵勇田:在天安门广场偶遇外国人(图)
·特稿:在天安门广场偶遇外国人(图)
·我碰上了天安门车祸事件
·《天安门影像志》出版(组图)
·秦杰:《天安门影像志》出版(组图)
·特稿:《天安门影像志》出版(组图)
·吕玉兰一家在天安门
·弘扬国旗精神 心系复兴梦想——天安门国旗班举行三十周年座谈会(组图)
·陈人康:弘扬国旗精神 心系复兴梦想——天安门国旗班举行三十周年座谈会(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李中权同志生平(图)
瞻仰先烈事迹,缅怀红色经典——安师大江淮社工“向
细雨传递雷锋情 青春托起中国梦——雷锋导游团队赴王
校彦利、刘瑜晴: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
特稿:八追寻红色足迹:洛师学子重走长征路——记洛
刘姣: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特稿:猴场会址工作人员赴红色景点参观学习(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百岁老红军老将军李中权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