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誉称“军魂”,既是领军的旗帜,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象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是在革命战争时期产生和逐步定型的。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但起义部队打的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1927年9月初,为筹备秋收起义,刚成立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奉命研制了起义的旗帜样式:旗幅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嵌交叉的镰刀斧头,表示工农大众紧密团结;靠旗杆一侧旗幅的白布条上竖写“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9月11日,该师指战员高举鲜红庄严的军旗,举行了著名的秋收起义。
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第51号通告:“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以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自此之后,中国工农革命军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当时的军旗是红旗中间有黄色的五角星,五角星中心设置有锤头和镰刀的标志。但当时各苏区被敌人分割,中央红军和各苏区红军的军旗样式并不完全统一。
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但没有单独的军旗,需要时用“国民革命军”的军旗。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统一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亦未设置统一的军旗。
1948年冬,在全国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时,中共中央军委和解放军总部领导人在河北西柏坡讨论军队正规化问题时,同时提出了统一军旗、军徽的问题,确定由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主持军旗、军徽工作,并由时任总政研究室副主任、第一研究室主任的黄镇牵头组成设计组。一天,周恩来将黄镇找去,说:“黄镇同志,为迎接全国解放,要设计军旗、军徽,可以发通知,向各大军区和机关征集设计图案,然后汇集起来,从中挑选。”黄镇说:“这是个好办法。如果挑选不上怎么办呢?”
“可以根据这些图案的可取之处,综合设计。这项工作由你来主持。”停了一下,周恩来又补充了一句:“总参也参加人。”说到这里,周恩来站起来和黄镇握手说:“你不是喜欢美术吗?你把资料室工作交给别人,专门参加设计工作吧!”随后,周恩来将军旗、军徽样式的汇集、综合和研议工作交给军委作战部一局承办。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与作战部一局作战室副主任张清化等人商议后,决定由作战室二科科长江右书具体承办。
经过3个多月的征集,设计小组从征集的数十种方案中,预选出30多幅制成“样旗”,送交周恩来和中央领导审选。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领导同志看了“样旗”后,都认可了军旗用红底、旗上有五角星,象征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毛泽东还说:“军旗上要有‘八一’两字,表示南昌起义是建军的日子。”
1949年3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迁到北平。毛泽东等5位中央书记处书记,住进香山。 在香山,江右书根据周恩来的指示,组织工作人员拟出了军旗的几种方案,反复征求了许多同志的意见。最后,经过再三斟酌,确定了3种送审图案:
一、五角星右侧加“八一”,置于靠旗杆一侧的左上方。
二、五角星置于中央,“八一”二字竖排,置于五角星内。
三、五角星右侧加“八一”,置于上半部中央,下面加几条蓝色波纹水线,象征中华大地的山川陆水。
3种图案中,毛主席和中央书记们的意见倾向第一种方案。周恩来在书记处会议后对张清化等同志做了进一步交代。指出制定军旗是国家的一项大事,还应该再征求一下在北平的中央委员们的意见,请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征求参加新政协会议的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的意见。经过征求意见。看过样旗的同志都认为第一种图案最好。
在审定样旗之后,周恩来指示李涛、张清化等同志要尽快做好三件事:一、起草一份军委代电,附上军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