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朱玉文章发生在1983年,《毛选》再版是在1991年。在中央没有新的结论之前,回收文章之举正好说明了当时的政治气候。替耿文补充一句:自此之后的1987年,陈铁健发表于《历史研究》第二期的《论西路军》也同样遭到了责难。 李先念的《说明》是根据陈云同志建议写的,而且明确表示“我写的这个材料不发表,如果中央认为合适,是否可将此材料存中央档案馆和中央党史研究室,供研究西路军历史的同志参考”。邓小平、陈云、李先念三位老革命家对西路军问题处置的办法是“存档”,这是由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决定的。 “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忙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西路军的问题已经是一个历史问题了,不应该公开争论。我写的这个材料不发表,如果中央认为合适,是否可将此材料存中央档案馆和中央党史研究室,供研究西路军历史的同志参考,以便今后在讲西路军历史的时候,能注意到中央当时的指示,尽可能符合历史事实。总之,在这件事件上,也要体现中央一再强调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李先念:《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1983年《中央传阅文件》第891号) 西路军的问题不仅关乎两万多将士的政治名誉,更牵涉到党中央对党史、军史上的这一重大问题的重新定位,牵涉党内军内的团结。既要尽早弄清西路军问题的原委,又不能操之过急,引起政治上的动荡,采取存档的办法,说明既重视西路军问题,又须审时度势,是当时最稳妥的处置办法,表现了老革命家高超的政治智慧。 存档不是封存。李先念说得很清楚:“供研究西路军历史的同志参考,以便今后在讲西路军历史的时候,能注意到中央当时的指示,尽可能符合历史事实。总之,在这件事件上,也要体现中央一再强调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现在,许多情况比较清楚了,就应该按照历史事实改过来。这样做,有利于团结。”从《说明》存档到公开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耿文无视当时国内政治环境,无视邓、陈、李一直明确的存档处置办法,无中生有地将存档等同于“留中不发”,就是“未置可否”。借用老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我也想在一个早上就打冲锋,可是不行啊,同志!”
陈云并非“未置可否”,而是积极支持 陈云看了“两遍”,但竟未置可否,“赞成”的是“存档”,并非是赞成《说明》,可见有人偷换了概念。 ——耿仲琳 焦成毅:《关于西路军问题的谎言应当戳穿》 耿文抓住“存档”不放,望文生义,自说自话,得出陈云对《说明》“未置可否”的臆断,造出“赞成的是存档,并非赞成《说明》”的假象,继而反诬“有人偷换了概念”,从否定《说明》入手,进而达到推翻中央关于西路军重新结论的目的。 陈云1983年3月8日给李先念的信: 先念同志: 你写的关于西路军历史上几个问题的说明和所有附件,我都看了两遍,这些附件都是党内历史电报,我赞成把此件存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党的中央档案馆。先请小平同志阅后再交中央常委一阅。 陈云 一九八三年三月八日 李先念根据陈云建议所写的《说明》时在1983年2月25日,陈云日理万机,半月之内即有批复(《陈云年谱》记载,1月5日即已看过,显见在《说明》定稿以前两位革命家即已交换过意见),而且是将《说明》“和所有附件我都看了两遍”,本身就说明了其重视程度。 正是由于这几位老革命家的重视与支持,党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才有1991年《毛选》再版时有关西路军的重大修改; 2000年6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陈云年谱》对重评西路军历史是非的前后经过,及有关西路军组成、行动等档案的公开披露,则是对西路军的历史是非作了公开澄清。 请看《陈云年谱》所作的有关记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