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史海秘闻>>正文
廖汉生军旅逸事
2015-01-18 16:56:01
来源:党史博览
作者:苏振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开国中将廖汉生,湖南桑植人,是抱着“拿起刀枪跟贺龙”的思想参加革命的。在贺龙麾下,他从一个农家子弟成长为人民军队的一代名将。红军岁月里,他担任过师政治委员;抗日战场上,他担任过军分区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他担任过军政治委员;开国将军中,他担任过三个大军区的政治委员;主持办军校,曾是两所著名军事院校的主官。

    “这一段艰苦生活,磨炼了我的筋骨,也磨炼了我的意志”

    1931年春,红二军团奉命二下洪湖,贺龙又离开了湘鄂边苏区。在走马坪送别了红军后,廖汉生跟着贺龙的大姐贺民英领导的游击队,上了四门岩。

    四门岩是湖南桑植与湖北鹤峰交界的一处高山区,一直是贺民英领导的游击队的驻地,开始住的地方叫锅耳台。贺民英领导的游击队,成员大多是贺家亲属旧部,男女老少共有二三十人。这样一支小队伍,要在敌人“围剿”中坚持下去,很不容易。在贺民英的带领下,不论大人小孩,能拿枪的都拿起枪,能拿锄的都拿起锄,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一边打仗,一边生产。大家砍掉山岩上的树丛、茅草,用火烧过,开出几块岩壳田,种上苞谷、南瓜,还养了猪,喂了鸡。

    贺民英领导的游击队活动在四门岩山区一带,敌人一直拿他们没有办法,就像廖汉生后来讲的那样:“大队人马上不来;小股敌军爬上来,我们能打就打,打不了就跑。湖南敌军从南边来了,我们就跑到鹤峰一边;湖北敌军从北边上来了,我们又跑到桑植一边,从这座山头跑到那座山头,跟敌人来回转圈子。我们这里有吃有住,能打能藏。”

    1932年下半年,湘鄂边苏区陷入反革命的白色恐怖之中,其他红色武装损失殆尽,贺民英领导的游击队成为敌人“清剿”的对象。敌人拥上四门岩山区进行大规模“清剿”,游击队驻地锅耳台也遭到团防袭击,敌人搜去了游击队埋藏的粮食,毁掉了正待收割的庄稼。这时,廖汉生已经有了一儿一女,大的不过两岁,带着他们打游击很不方便。他便写信给母亲,然后把妻子、两个孩子送回桑植老家隐蔽。

    贺民英率游击队被迫从锅耳台转移,钻入四门岩山区更高更密的深山老林里,战斗在千层壳、梯子岭、鸡公嘴。

    廖汉生回忆往事时写道:“从这些小地名上就可以推知其地势的险恶、陡峭。这里是人烟绝迹的原始森林,林深草密,不见天日,没有人家,只有狼虫虎豹、狗熊猴子出没其间。我们原有两匹马,用来驮东西和病号,把马放进林子里吃草时竟被老虎咬死了。”

    山下到处是敌人,他们严密封锁,频频搜山,扬言要把游击队困死、饿死、冻死在山上!冬天很快到了,大雪封住了山路,敌人的搜捕仍不见缓和的迹象,山上的生活一天比一天艰难。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贺民英带廖汉生等人下山去摸情况,找粮食。山下村子里正住着敌军,他们进不了村,就摸到靠山根的一户独立人家,主人家姓朱。他悄悄找来附近几户群众,有的捧来几个鸡蛋,有的抱来两个老南瓜,还有的揣来一壶黄米酒。临上山时,主人家又送来了一罐黄豆给游击队。

    回山的时候,贺民英、廖汉生不敢走山路,怕雪地上留下脚印,会使敌人追踪而来,只能沿着流淌山水的水沟走,赤着的双脚被划出一道道血口子。遇到沟边枝丫横生的地方,二人直不起身子,就在冰雪上爬行。他们带回山上的一罐黄豆,成了大家的救命粮,由专人负责保管。每天用铁锅煮上一点,大家围坐四周,贺民英郑重地宣布:吃的时候,只许“骑马”,不许“抬轿”。所谓“骑马”,就是用筷子立着夹,这样一次只能夹上一两颗豆子;所谓“抬轿”,就是用筷子平着抄,那样会多抄上几颗。黄豆吃完了,贺民英又吩咐廖汉生等四处捡野果,挖野菜。猕猴桃、阳桃等野果,大家可吃了不少。

    冬天的寒夜是最难熬的,廖汉生等人无铺无盖,饥寒交加。于是,他们就捡来干树枝,烧起一小堆篝火,围坐着取暖,胸前背后轮转着烤,真正是“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就这样,廖汉生等人食野果,饮山泉,宿岩洞,过着原始人的生活,从黑夜熬到白昼,从夏天熬到冬天,苦苦地坚持着,没有一个人动摇,一直坚持到1933年春天,坚持到贺龙重回湘鄂西。

    回忆这段往事,廖汉生感慨万千:“这一段艰苦生活,磨炼了我的筋骨,也磨炼了我的意志,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解放后,我读到陈毅同志描述游击生活的《赣南游击词》,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湘鄂边的山中岁月。”

    “由于没有受过‘肃反’扩大化的牵连……贺、关把发展新党员的第一个对象选中了我”

    对于从游击队员转为红军战士,廖汉生终生难忘:“1933年农历闰五月的一天,红三军(由红二军团缩编而成)军部率九师从鹤峰太平镇过,在镇上住了一晚。贺龙军长、关向应政委把我从鹤峰县游击第四大队调到军部当书记(相当于文书)。”但是这种喜悦之情,很快就被他在红三军中耳闻目睹的许多怪现象驱散了。

    这时,红三军正大抓“改组派”,部队元气大伤。

    从1932年5月起,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夏曦在红三军中开展“肃反”运动,大抓所谓“改组派”,并一连搞了四次,冤杀了许多人。

    对于夏曦的做法,亲历那段岁月的廖汉生愤恨不已:究竟什么叫“改组派”?我在许多年后才搞明白,所谓“改组派”指的是由陈公博等成立的“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它是国民党内汪精卫派系向蒋介石争权夺利的一个小团体。随着汪派得到了几个职位,这个小团体于1931年宣布解散了。叫人莫名其妙的是,这么个短命的东西,却在1932年被“左”倾路线搬到共产党里来了。

    廖汉生到红三军军部时,军内党团组织都解散了,红三军只剩下四个党员,即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分会主席夏曦、军长贺龙、军政委关向应、红七师师长卢冬生。由于卢冬生党员关系在上海党中央机关,夏曦无权取消他的党籍,但在红三军只能算有一半党员关系。因此,红三军有“三个半党员”之说。在党团组织解散的同时,红三军的各级政治机关也被撤销,政治干部被关的关,杀的杀,只剩下关向应的军政委一职,政治工作制度随之瓦解。

    关向应是在1932年1月由中共中央派到湘鄂西苏区来的。作为军政委,他当然知道军队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所以,第四次“肃反”高潮一过,他就在军部恢复了第一个党支部,接着又开始发展新党员。廖汉生就是在关向应的培养和教导下,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和政治工作干部的。

    对于能在逆境中入党,廖汉生回忆说:“我到红三军刚刚一个多月,由于没有受过‘肃反’扩大化的牵连,可以说是一身清白,另外也由于红三军有文化的干部如留苏生、黄埔生基本上都被杀掉了,我是高小毕业生,能认得几个字,在军部当书记,因此贺、关把发展新党员的第一个对象选中了我。”这年8月,红三军转战到建始县境内。一天,军部在警卫班的房间召开了党支部会议,讨论廖汉生的入党问题。支部会议开始后,“关政委首先代表贺龙和他本人简要介绍我的情况。……关政委作完介绍,其他同志都表示同意,马上就通过了。从这一天起,我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入党后,廖汉生就跟在关向应身边学做党的工作,相继担任军政治部秘书、红七师党委书记。对于关向应的悉心栽培,廖汉生始终铭记:“关政委像循循善诱的先生一样地教导我,培养我。他给我详细解释党的路线、党的政策是怎么样的,手把手地教我怎么样填写党员登记表,亲自带着我去做恢复党组织的工作,当时叫作‘重新登记党’。”

    重新登记党员时,绝大多数党员竟然否认自己的党员身份,这诚如廖汉生所分析的,“由于‘肃反’扩大化捆杀的大多是党员,是干部,人们认为党员、干部等于‘改组派’,‘改组派’等于杀头,我不是党员,就抓不了我的‘改组派’,也就杀不了我的头。……因此当时人皆不愿当干部,不愿入党,老党员则不愿承认自己是党员而重新登记”。

    面对这种情况,廖汉生义愤填膺:“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指战员不敢参加共产党,入党多年的共产党员不肯承认自己是共产党,这实在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悲剧!由此可见,‘左’倾路线把我们党的形象和威望毁坏成了什么样子!”

    尽管困难不少,廖汉生仍然耐心而细致地做着恢复党团组织的工作。那一段时间,他每天背着一个装满党员登记表的皮挎包到处跑,一个一个地动员、解释,一个一个地登记、发展。

    经过全军政治工作人员一番努力,重新登记和新发展的党团员逐渐多起来。到1934年9月,红三军党团员总数达到463人,其中党员267人、团员196人——大部分是重新登记的,新加入的也有几十人。

    老百姓送慰问品,只认得“谁打死了鬼子就给谁吃”这个理

    1939年春,八路军第一二○师奉命挺进冀中平原开展抗日斗争。为了隐蔽部队的动向和意图,第一二○师第七一六团对外使用了“亚洲部第六团”的代号,简称“亚六团”。这时,廖汉生是第七一六团政委,黄新廷是团长。

    冀中的老百姓刚开始曾怀疑过八路军:“这些山西来的老八路身穿灰军装,脚蹬布草鞋,装备不咋样,说话侉里侉气,能打过鬼子兵吗?”很快,廖汉生、黄新廷指挥第七一六团初战告捷,让冀中人民对八路军刮目相看!

    曹家庄位于河间城西约10公里处。为了待机打击河间的袭扰之敌,第七一六团开进该地区。2月2日,河间城里的日军宫崎联队200余人又出来袭扰。上午9时许,日军大摇大摆地进至曹家庄。骄横的日军仍像以往那样,先架起山炮进行威慑性轰击,而后端着步枪发起进攻。第七一六团以一连兵力沉着抗击,用两营兵力向敌人阵地反冲击,当即夺占敌人阵地,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21支,打得日军只好退守待援。下午,驻任丘、河间两城的日军400余人分三路前来增援。四路敌人会合后,气焰又嚣张起来,向第七一六团猛烈进攻。廖、黄指挥部队稳扎稳打,依托村落和工事,利用房角、墙头,一直相持到黄昏。天一黑,廖、黄立即抓住有利时机,发挥八路军擅长夜战、近战的优势,派一个营兵力摸进日军占据的村子,一通猛打。日军顶不住了,弃阵而逃,拉着30多辆大车的死伤人员跑回河间城。

    曹家庄一仗,第七一六团首战告捷,毙伤日军140余名,狠狠打击了敌人,也大大鼓舞了部队的斗志和群众的情绪。

    当敌人逼近曹家庄时,第七一六团往前开,一些老百姓纷纷向后跑。有一户人家正在办喜事,听到枪响,婚也不敢结了,新郎、新娘衣服没换,拔腿就跑。可是,当第七一六团跟日军打了一会儿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老百姓又回来了。

    当地百姓的热情,令廖汉生刻骨铭心:“那一天我团从上午9点打到午夜后4点,整整19个小时,部队根本就不用自己做饭,老百姓全都给包下啦。战区各村群众纷纷送来自家的馍馍、大饼、点心和开水,日军身后的群众也冒险绕过火线送来了吃的,我们放开肚子都吃不完。火线上下来的伤员,也都由老百姓转送,担架不够用,他们拆下门板,赶来牛车,运送伤员。”

    打过第一仗之后,老百姓对第七一六团更热情了。以后再打仗,不但没人跑,有些胆子大的还趴在房上观战,要看看第七一六团是怎样打日军的。一讲起这些事,廖汉生就动情不已:“战斗刚开始,老百姓就把吃的喝的送来了,一定要亲手交到一线作战人员手里。自家做的馍馍、大饼还嫌不够好,又买来点心给我们吃。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竟会吃着点心打仗!”

    几次战斗间隙,正逢春节、元宵节。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争相赶着猪羊,踏着冰雪,一路打听着找到部队驻地,慰问第七一六团。他们一进村就问:“你们是哪个部队的?是不是老八路,是不是消灭好几百鬼子兵的‘亚六团’?”是,群众就把所有慰问品都送给你。不是,就不给。廖汉生怕厚此薄彼影响团结,主动将慰问品转送给其他兄弟部队。老百姓可不管这些,只认得“谁打死了鬼子就给谁吃”这个理。对此,廖汉生内心感叹:“我觉得这些老百姓有点搞得过了头,可他们那种单纯、质朴的心实在令我感叹不已。”

    “这顿批使我们的头脑清醒了,对彭总的认识更加准确、全面、深刻了”

    在西北解放战场上,廖汉生长期担任第一纵队(第一军)政委,一直在彭德怀领导下征战。他久闻彭德怀的严厉:“记得十年前我第一次接触彭总就听说他厉害,有时发火骂人。那是在1937年8月,七一六团正在陕西富平县觅子镇进行抗日出征前的整编、训练,彭总来检查工作,宋时轮团长和我把司令部的房子腾给他住了几天。我们听说他厉害,他不叫,我们也不主动去见他。从1947年3月起,我第一纵队开始在彭总直接指挥下战斗,一年多来,我们对他的指挥由衷地敬佩,但是对他的威严还有点受不了。”

    1948年5月下旬,西北野战军前委在洛川县土基镇野司驻地,召开了第二次扩大会议。会议连续开了8天,气氛相当严肃,主要是总结前一阶段作战的得失。讲话中,彭德怀一方面肯定了第一纵队是“坚决勇敢迅速的”,一方面又指出“两个不足”。当时,廖汉生很不冷静,当场就跟彭德怀争辩起来。

    散会以后,彭德怀把第一纵队的人员留下来,继续了解情况。林伯渠、贺龙、习仲勋等人参加。当时,廖汉生等人毫不讳言:对彭总批评人过于严厉有看法,有意见。

    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是党内著名的“五老”之一,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他告诉廖汉生等人:有一句古话,叫作“有威可畏,有德可怀”。彭总正是这样的人!你们不要光看到他严厉,“有威可畏”的一面,同时要看到他“有德可怀”的一面。他的“威”正是“德”的一部分。你们愈是了解他,甚至受到他的批评愈多,也就愈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最终,“我们一纵队的干部多挨了彭总、贺老总、林主席的一顿批。这顿批使我们的头脑清醒了,对彭总的认识更加准确、全面、深刻了。从这以后,在我们身上再也没有发生遇到批评不冷静这类事”。

    9月,在陕西郃阳县(今合阳县)雷家庄野司驻地的一所小学校里,召开了西北野战军前委第三次扩大会议。这时,西北野战军前委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增加了5名委员,廖汉生是其中之一。

    第三次前委扩大会议从9月12日至23日,接连开了十来天。大家白天开会,晚上都想松弛一下。正巧,第二纵队的一个评剧团从黄河东边的山西运城过来,演了一出评剧《玉堂春》,请各纵各旅干部观看。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杨子荣智取匪首座山雕始末
·下一篇:无
·湖南:廖汉生将军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王兆国在纪念廖汉生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纪念廖汉生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举行 吴邦国出席
·廖汉生与杨秀山的战友情
·张宗逊 廖汉生:滑石片歼灭战
·廖汉生:挫其锐锋 击其惰归——忆晋西北一九四0 年夏季反“扫荡”战役
·习仲勋和廖汉生、张仲良等在一起
·习仲勋和廖汉生在首都参加庆祝“六一”儿童节游园活动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廖汉生军旅逸事
我的朝阳老乡赵尚志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图
寻梦——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周潇湲:毛主席侄女毛小青莅临裕德纸业参观指导(组
特稿:毛主席侄女毛小青莅临裕德纸业参观指导(组图
特稿:党史专家、注诗家耿仲琳在京逝世(组图)
党史专家、注诗家耿仲琳在京逝世(组图)
李学叶:党史专家、注诗家耿仲琳在京逝世(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