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举行座谈会,纪念廖汉生同志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不懈奋斗的崇高品质和始终不渝的革命精神。
廖汉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赤胆忠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廖汉生同志1911年11月14日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求学时期,他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影响,接触到进步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初步认识。1927年,他积极参加农民运动,与进步同学一起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宣传打倒土豪劣绅。1928年3月,廖汉生同志参加贺龙等同志发动的工农武装斗争,从此走上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的革命道路。1929年6月红军攻占桑植县城后,他在党的直接领导下,再次回乡投入农民运动,向农民宣传党和红军的主张,发动土地革命,组织成立农会和苏维埃政权,并被推选为桑植县苏维埃代表,在县农民协会和县苏维埃工作。1930年后,在红军几度转移、国民党军频繁“围剿”的形势下,他跟随贺英(贺民英)游击队在湘鄂边苏区坚持开展反“围剿”斗争,在敌人严密封锁、缺衣少食的艰苦斗争环境中迅速成长起来。
1933年5月,廖汉生同志被任命为湖北鹤峰县第四游击大队副大队长,7月调任红三军军部书记员,在贺龙、关向应同志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参与了纠正苏区“肃反”扩大化、重新登记党团员、发展新党员、恢复党团组织和政治工作制度等工作,先后担任红三军政治部秘书、第七师党务委员会书记、第九师政治委员,参与创建了黔东苏区。1934年10月红二、红六军团会合后,廖汉生同志担任红二军团第六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开辟湘鄂川黔苏区的一系列战斗。1935年春,他任红二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团结来自两个军团的同志一道工作,其间两次火线受命,担任第四师代理政治委员;8月在澧县大堰当战斗中负伤,伤愈后重任第六师政治委员。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在长征路上,廖汉生同志以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动员和激励全师指战员坚决贯彻“主力红军会师西北、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与敌军围追堵截和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为实现与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大会师作出了贡献。1937年5月,他作为红二军团六师代表,出席了党在延安召开的苏区代表会议。他将党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切实贯彻到军政整训工作中,加强对干部战士的理论文化教育,开展对群众的抗日宣传,推动部队从思想、组织、军事等方面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做好抗日出征的准备。
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廖汉生同志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副团长、政治委员,与贺炳炎同志率部开赴抗日前线,初战雁门关,切断日军运输线;再战晋西北,连克七城;夜战滑石片,歼灭日军一个大队,有力地支援了晋察冀边区,粉碎了敌人的多路围攻。毛泽东同志在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及《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两次提到雁门关伏击,以说明“八路军曾经取得了多次的胜利”,“所起的战役配合作用,是很大的”。1939年初,廖汉生与黄新廷同志率716团作为120师主力挺进冀中,连战连捷,巩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同年4月,他担任120师独立第2旅副政治委员,在新编成的部队中积极开展学习红军传统活动,加强正规训练,健全党的组织,提高军政素质,并参加了齐会歼灭战,还担任代理旅长率部参加陈庄歼灭战。1940年,他重任716团政治委员,参加了晋西北夏季反“扫荡”战役和百团大战。
1941年到1944年,廖汉生同志赴延安,先后在八路军军政学院、政治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担任中央党校第二、第四部组织教育科科长,后任第358旅副政治委员,并参加了延安整风。1944年10月,他担任八路军南下支队第五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率部重返洪湖地区开展工作,并任新四军第五师第三军分区政治委员兼中共襄南地委书记。他坚决贯彻党中央的方针,紧密结合襄南地区实际情况,着力加强党内和干部队伍团结,积极扩大武装和根据地,组织开展大生产运动,巩固、发展了襄南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胜利后,廖汉生同志先后任江汉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兼中共江汉区委书记,率部抗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1946年4月,他调北平军调处执行部工作,不久奉叶剑英同志指示返回延安。
全国解放战争开始后,廖汉生同志重返晋绥前线,担任晋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晋北战役。1946年11月任晋绥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开赴陕甘宁边区,执行保卫党中央、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任务。1947年3月起,他先后担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副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延安保卫战,尔后转战陕北,参加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和陇东、三边、榆林、沙家店、清涧等战役。1947年冬季整训期间,他领导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率先开展“诉苦三查”教育,有力地提高了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和部队的战斗力,增进了官兵团结,激发了练兵杀敌积极性。在党中央会议和野战军前委会议上,他汇报了部队教育情况,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和野战军首长的好评,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新式整军运动”。1948年2月底的宜川战役中,他与贺炳炎同志率领第一纵队风雪兼程赶到瓦子街作战地域,顽强阻击敌军主力突围,保证了整个战役全歼敌整编第二十九军的胜利,取得了“西北大捷”。在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他率部参加了西府、澄合、荔北、冬季等战役。1949年2月,他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政治委员,在彭德怀、贺龙、习仲勋等同志领导下率部进军大西北,参加陕中、扶眉等战役,9月解放青海,兼任青海省军政委员会主任。廖汉生同志戎马征程二十余年,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廖汉生同志担任陆军第一军政治委员兼青海军区政治委员、中共青海省委副书记、青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参与领导建立人民政权、剿匪平叛、民族联谊、筑路生产等工作,为建设人民的新青海作出了重要贡献。1952年起,他历任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党委第五书记,后主持西北军区工作。1954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任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
1960年1月至1967年1月,廖汉生同志担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党委第三书记、中共华北局书记处书记。他带领部队参加抗洪救灾,取得了抵御河北、天津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斗争的胜利,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他积极推动部队开展大比武,扎扎实实抓基层,全军区涌现出“爱民模范谢臣”、“英雄八连”等一批被国防部命名的英雄集体和个人。他关心部队文化工作,支持军区文艺团体创作、演出了《长征组歌》等一批优秀作品。在林彪鼓吹“突出政治”的情况下,他顶住压力,反对形式主义和空头政治,坚持政治工作必须落到实处,坚持抓好训练和生产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廖汉生同志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被批斗、关押达5年之久,直到1972年7月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才重获自由。
1973年12月重新工作后,廖汉生同志担任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1975年2月调任南京军区政治委员。他坚决贯彻邓小平、叶剑英等同志的指示,贯彻军委扩大会议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派性,整顿部队,解放干部,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斗争。在粉碎“四人帮”过程中,他坚决拥护党中央的决策,积极按照中央要求做好维护地方稳定等工作。1977年8月以后,廖汉生同志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兼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他组织部队开展学习雷锋和“硬骨头六连”活动,为郭兴福同志及其练兵方法平反,理直气壮地抓训练,开办领导干部理论训练班,深入进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1980年1月至1982年10月,廖汉生同志担任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他带领部队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整顿党委班子和领导作风,亲自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开展改革开放教育;他号召政治工作干部坚持“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生命线”的优良传统,倡导领导干部要理直气壮地回答干部战士提出的各种现实问题;他深入基层和边防,勉励青年战士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开展“当兵尽义务最光荣”的讨论;大力推进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工作,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现代化。廖汉生同志从事军队政治工作50年,为推进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3年至1993年,廖汉生同志担任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并先后兼任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认真学习宪法和法律,积极推动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在湖南省各界人士纪念新宪法颁布两周年座谈会上就深入学习宪法、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发表了富有真知灼见的讲话。他紧紧围绕依法履行人大各项职权、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就健全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他受委员长会议委托主持开展“加强同代表联系”专题研究,坚持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多次到地方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形成并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同代表联系的几点意见》,有力地规范了代表联系工作,推进了人大制度建设。在兼任七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期间,廖汉生同志紧紧依靠和团结全体委员,积极推进全国人大与外国议会的交往和联系,为增进全国人大与外国议会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做了大量工作。针对1989年后一些西方国家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廖汉生同志主持下的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先后9次发表声明,两次致函有关地区议会组织,严正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立场和决心,有力地维护了祖国的尊严。他还曾兼任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大力推进农村改水工作,关注除害防病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取得了很大成效。
廖汉生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党的七大、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并当选第一、三、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7年和2002年,他作为特邀代表先后出席了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
同志们、朋友们!
廖汉生同志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远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今天我们纪念廖汉生同志,要学习他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原则,永远对党对人民赤胆忠心。廖汉生同志入党70余年,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坚持跟党走。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对党的信念和事业坚贞不渝,矢志不移。在“文化大革命”中,面对林彪、江青一伙的残酷迫害和无情打击,他相信党和人民群众,坚持党性原则,不屈从压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展现出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和顽强风骨。他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信心。正如他在晚年回忆所讲,不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参加革命时树立的理想没有改变,入党时立下的誓言没有改变,始终坚持走党指引的道路。
今天我们纪念廖汉生同志,要学习他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崇尚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是廖汉生同志一贯秉持的原则。在北京军区、南京军区、沈阳军区任职期间,他每年都拿出大量时间下部队、跑基层,草原驻地、边疆哨所、海防岛礁,处处都留下他的足迹。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后,廖汉生同志首次外出就用1个月时间到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陕西5个省区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地方人大常委会的设立和工作情况。在全国人大工作的10年间,他每到一个省会城市,都要与当地的全国人大代表特别是基层代表进行座谈,直接听取他们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廖汉生同志一贯反对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为人坦诚,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刚赴南京军区、沈阳军区任职,他就着力纠正“文化大革命”给军队带来的不良影响,恢复、健全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和首长集体办公制,提高了指挥、决策、议事效率,带动了基层部队恢复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今天我们纪念廖汉生同志,要学习他心系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我本人民一儿郎”,是廖汉生同志一生坚守的朴素情怀。他从不忘自己的农民出身,不忘战争年代根据地广大农民群众对人民军队的无私支援,一直关心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无论是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还是离开工作岗位以后,他每年都要深入农村基层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情况,希望基层干部处处为农民着想,积极向中央反映老、少、边、穷地区农民群众的困难和要求。他热爱人民,情系老区,关心家乡发展建设,先后5次回到桑植,重访革命旧地,用自己亲自经历的党的光荣历史勉励干部群众和学校师生为建设革命老区作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