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19日)
2006年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议就要结束了。两天来,会议围绕促进农村旅游发展、深化旅游诚信建设、积极发展入境旅游三个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张希钦副局长、顾朝曦副局长、杜一力副局长围绕三个专题分别作了讲话。希钦副局长还与旅游企业界的代表们进行了座谈。他们的讲话都很好,我都表示赞同。会上,若干省区市和企业的负责同志都做了很好的发言。总的来讲,与会同志们围绕这三个专题,结合各地旅游业发展实际,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这次会议我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这次会议形成的共识,将为做好全年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推进“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下面,我通报上半年全国旅游业发展主要情况,并就专题讨论情况和下半年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今年上半年全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情况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全国旅游行业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出发,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推进建设世界旅游强国两项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统筹协调、联合协作、重点推进,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半年来,全行业对“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思路的认识更加深化,旅游市场持续兴旺,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全国旅游业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
近一段时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扩大内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举措,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中央要求积极发展旅游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求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在促进中部崛起中,要求挖掘、整合各类特色旅游资源,广泛吸纳社会投资,高水平开发一批有国际影响、带动性强、效益好的旅游项目,打造旅游精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一系列举措。今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指出:“要科学规划和开发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创建高原特色旅游品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对旅游业促进青藏铁路沿线农牧民增收致富,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寄予殷切期望。
各省区市党委、政府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遵循旅游业发展客观规律,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上半年,贵州、江西、云南、甘肃、山东省先后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吉林、四川省即将召开旅游发展大会。东部省市着力完善市场机制,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中部各省把旅游业确定为实施中部崛起的先导产业,增加投入,完善政策,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西部各省区市继续巩固和发展政府主导型战略,不断优化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四川、云南、湖南、江西、山西、河北、陕西、甘肃、宁夏等许多省区市的领导还带领相关部门开展省际旅游交流。社会各界对旅游业发展的关心和重视的氛围日益浓厚。
(二)旅游市场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国旅游市场发展态势总体上是好的。入境旅游继续增长,1—6月全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2356万人次,同比增长4.36%%;旅游外汇收入146.8亿美元,同比增长4.1%%。国内旅游持续增长,春节黄金周全国旅游接待总量达783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6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3.5%%和17.6%%;五一黄金周全国旅游接待总量达1.4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5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和25.2%%。出境旅游继续快速增长,1—6月全国出境旅游达1658万人次,同比增长13.39%%。
与此同时,三大市场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一是入境旅游市场增幅趋缓。今年1-6月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和外国旅游者人数增长水平低于去年同期增长幅度。二是国内旅游市场进一步呈现大众化、多元化发展。东部地区持续增长,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市场日趋繁荣,休闲度假旅游和专项旅游开始趋旺。三是出境旅游市场梯次结构明显。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增加,在出境旅游整体强劲增长的同时,东中西部出境旅游市场依次跟进、梯次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
(三)产业升级步伐加快
1、农村旅游快速发展,以旅游促“三农”全面推进。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农村旅游发展,成为今年以来旅游业发展的鲜明特点。各地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2006中国乡村游”为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游客参与、惠及农民的农村旅游活动,受到热烈欢迎。上半年,国家旅游局与建设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旅游小城镇发展工作会议,深入推进旅游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与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了“首届中国乡村旅游节”,还将在贵州与世界旅游组织等机构联合举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
2、产业升级加快,休闲度假旅游需求趋旺。适应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休闲度假需求明显增长,促进旅游产品转型、产业升级,推动休闲度假市场加快发展。环城市休闲度假带逐步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内涵的旅游新城开始出现,依托特色休闲资源的休闲度假基地建设不断推进。在杭州举行的2006世界休闲博览会,将促进我国休闲产业发展,推动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繁荣。有重点地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建设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四)重点工作稳步推进
1、继续发挥旅游在国家政治外交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和对港澳台工作的需要,今年上半年,国家旅游局组织部分省区市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开展了一系列旅游对外交流。通过参加首届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开展2006中日旅游交流年活动和赴韩旅游交流等,推动了中日韩旅游交流与合作,促进中日和中韩民间友好交往;通过参加世界旅游组织第44次东亚太地区委员会会议,扩大了与世界旅游组织及亚太各国和地区旅游业界的联系和交流;通过参加“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促进了与南太岛国的关系。为了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保持长期繁荣稳定,进一步扩大了“个人游”的开放范围,并决定在广东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资旅行社经营广东居民赴港澳团体旅游业务,建立了内地与港澳旅游部门的联系与磋商机制。同时,继续加强海峡两岸旅游业界交流,成功举办了第九届海峡两岸旅行业联谊会;积极推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与公安部、国台办共同颁布了《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管理办法》。
2、深入开展诚信旅游活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各级旅游部门围绕建立健全诚信旅游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引导经营者诚信经营、旅游者理性消费,推进诚信旅游活动深入开展。在全行业开展倡导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学习模范导游员文花枝活动,提高全行业的文明素质。与此同时,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开展诚信经营自律活动,加大对旅游者理性消费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并与部分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共同开展诚信旅游活动。
3、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充分发挥张家界、九寨沟等旅游景区在韩国市场的吸引力和山东、辽宁等省的区位优势,加大对韩国市场的促销力度,使韩国旅华市场保持持续增长。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赴日旅游促销,使日本旅华市场止跌回升。依托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不断挖掘俄罗斯旅华市场的潜力。加快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与东盟各国的旅游合作。组织海外旅行商和媒体赴省区市考察和宣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国重点客源市场。
4、大力推动旅游产业素质的提升。选择杭州、成都、大连三座优秀旅游城市,启动了最佳旅游城市创建试点工作;开展白金五星级饭店创建试点和5A级旅游景区创建试点工作;实施《绿色旅游饭店》标准,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行业。
出台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保险工作的意见》,建立了国家旅游预警机制,进一步加强了旅游安全、保险、紧急救援、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旅行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继续推进;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国家和省级旅游卫星账户建设。举办西部旅游局长培训班、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管理人员培训班,进一步加大了旅游人才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组织和推动各地开展红色旅游系列活动,积极推进红色旅游发展。贯彻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和中纪委第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加强旅游行风建设,组织研究开展旅游行业反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工作。
5、创新机制,协同推进旅游业发展。在各级假日旅游协调机制和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协调机制的框架下,进一步加强了与中央各部委的协调配合,在协同推进旅游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国际性、地区性和地区间旅游合作不断深化,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提升,泛珠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正在走向深入,东部、中部、西部旅游合作向纵深发展。各级旅游部门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旅游业发展规律,旅游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举措更为有力。旅游行业纵向、横向之间的沟通联系机制不断完善。
上述各方面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旅游行业共同努力的结果,凝结了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同时,我们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旅游法制建设和政策措施不够完备;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还需大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行业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和矛盾,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切实措施,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
二、关于三个专题讨论情况及意见
国家旅游局党组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年中的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按照旅游行业的特点和工作进程以及每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矛盾和问题,集中研究几个重点问题。这次会议提出了促进农村旅游发展、深化诚信旅游建设、加快入境旅游发展等三个讨论专题。这三个问题针对性强、紧迫性强,对促进我国旅游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志们围绕这三个专题,结合会议提交的《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旅游诚信建设的意见》两个征求意见稿以及关于发展入境旅游的专题分析,展开了热烈深入的讨论。同志们在讨论中提出的许多真知灼见,有的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有的将在文件修改中加以吸收,有的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逐步改进和完善。下面,结合讨论情况,再谈几点意见。
(一)发展农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战略任务,要积极稳妥地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战略部署。这一战略的不断推进,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践证明,发展农村旅游,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农村旅游的发展,将促进我国旅游业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推进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重要产业。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村旅游重要性的认识
大力发展农村旅游,不仅是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旅游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农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民俗文化丰厚,民风淳朴。依托农村旅游资源,不仅可以发展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等旅游,还可以大力发展富有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的乡村旅游以及休闲度假旅游。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对环境的要求、对文化的要求、对休闲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强,农村旅游将成为重要的旅游消费取向。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包括乡村旅游在内的农村旅游,顺应旅游业发展趋势,符合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
———农村地域辽阔,旅游容量大,发展农村旅游是更好地满足假日旅游需求,实现旅游分流的客观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人民生活的必需。现有的相对集中于都市和主要景区的旅游产品越来越难以承受快速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和日益扩大的游客群体,必须不断开拓更多更好的产品市场。旅游黄金周实践证明,没有广大农村为依托,旅游景区有限的环境容量负荷将更加沉重,旅游接待压力将更加突出。因此,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出发,从有效缓解周期性旅游高峰压力、确保旅游安全和质量的角度,都需要大力发展农村旅游。
———农村是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重要场所,发展农村旅游是扩大城乡交流,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旅游是扩大城乡交流的重要渠道,城市作为我国主要的客源市场,农村作为我国主要的旅游场所,通过发展农村旅游,能够实现城乡交流,使城市的消费、资金、信息、知识、技术向农村流动和转移,支持农村发展。另一方面,农村旅游的发展,为逐步富裕起来的城镇居民提供了环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旅游休闲场所,为城镇居民体验农村、感受农村提供了新的途径。
第二,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旅游发展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但资源条件不同,地理区位各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性大,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强调有条件地发展农村旅游,并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要注重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贯穿于农村旅游发展的始终。要始终坚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目标,发挥旅游的产业功能、关联带动作用和宣传教育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为美化农村风貌服务,为提升农民素质服务。
———要注重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推动农村旅游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坚持市场导向,依照产业发展规律办事,实现农村旅游的有序发展。要尊重各地发展的实际,对农村旅游发展不设定指标,不固定模式。要突出农村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发展,要强调发展旅游精品,防止缺乏市场基础的粗放开发,避免同一市场产品的趋同化倾向。
———要注重促进农村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农村良好的生态条件和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是发展农村旅游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农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充分体现发展旅游与生态保护的内在统一,杜绝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开发;积极挖掘优秀民族民俗文化,在保持原生态文化的基础上,推进民族民间文化的产品化,使农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成为弘扬民族民俗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
———要注重把发展农村旅游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发展农村旅游要使广大农民得到实惠。因此,不仅要使广大农村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让农民通过参与旅游增加收入,同时也要保护农民的资源参股、资金入股的合法所得。要将农村旅游发展与农民的长远利益相结合,避免农民因发展农村旅游出现失地又失业的现象。要注重农村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提高农民收入。
———要注重加强对各地农村旅游发展的公共服务和分类指导。各级旅游部门要从规划指导、信息服务、宣传促销、人才培训等方面着手,加强针对农村旅游发展的服务和指导,不断完善面向农村旅游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要在农村旅游的产品开发、市场定位、挖掘特色等方面加以分类指导,以满腔热忱和科学态度,为农村旅游发展服务。
(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持之以恒地推进旅游诚信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要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是重要的治国方略。
不断推进旅游诚信建设,是旅游行业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一年来,通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旅游诚信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铸诚信”的理念已为广大旅游工作者所接受,对旅游诚信建设的认识更加统一,思路更加明确,机制不断健全。典型引路、正面教育的作用日渐显现。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相比,旅游诚信建设还很不完善;与旅游业所应发挥的作用相比,旅游诚信建设还很不到位;与旅游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旅游诚信建设依然滞后。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行业中介组织作用不明显、经营服务活动不规范、消费行为不成熟等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旅游诚信建设的推进。因此,全行业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全面深入地开展旅游诚信建设。
1、要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开启旅游文明新风尚。旅游诚信建设要遵循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取向。要将旅游诚信建设作为全行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努力开启“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旅游文明新风尚。
2、要注重制度和机制建设。旅游诚信建设,制度建设是基础,机制建设是保障。要积极推动各项诚信经营和服务的法律法规建设,夯实诚信建设的法律基础。要在国家、省和城市三个层面,推动建立旅游诚信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起旅游诚信管理、评价、公示、信息披露等工作体系,加强行业自律能力建设,推动行业自律机制的形成,不断完善旅游诚信建设的行业监督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在各种制度和机制建设中,要研究总结操作层面上的好经验。要在国家和省一级层面上,研究对诚信企业的奖励性措施。
3、要确立旅游企业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认识企业是实践诚信旅游的主体,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基石。旅游企业要自觉地将诚信经营与提升服务质量结合起来,与市场拓展结合起来,与品牌培育结合起来,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结合起来。通过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化诚信旅游建设,做旅游行业的形象代表,做旅游产业的有力支柱。
4、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引导。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在人,旅游诚信建设的根本基础也在人。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管理和引导,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深深植根于每一位从业人员的思想中,并融入到每一项具体的管理、经营和服务工作之中,使依法行政、诚信经营、规范服务成为每一位旅游从业人员的自觉行为,进而促进从业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