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在近十余年的发展中用事实证明它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条振兴老区、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湘西地区曾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革命老区,拥有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然而受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束缚,湘西地区不少县市乡镇的发展还相当滞后,一些村镇还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一个明显短板。如今,扶贫脱贫工作已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加快脱贫攻坚的步伐,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湘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以红色旅游为依托,推进湘西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展开,从而为湘西贫困群众开启旅游脱贫的绿色新通道。
关键词:湘西;红色旅游;精准扶贫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决策。红色旅游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在近十余年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就,用事实证明了红色旅游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一条振兴老区、脱贫致富的有效路径。发展红色旅游必须要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开发,而革命老区在历史上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目前大多数革命老区的建设发展仍相对滞后,不少地区仍处贫困之中。“革命老区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就不是完整的全面小康。”[1]可以说,国家要实现到2020年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必须要推进革命老区精准扶贫,这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新常态下实现革命老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因而要实现革命老区的精准扶贫,必须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富民和民生功能,从而推进扶贫工作的展开,早日实现脱贫。
湘西地区曾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红色旅游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由于历史因素和自然条件等限制,湘西地区的发展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其中一些县市乡镇和不少农村处于严重贫困之中,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生活环境恶劣,是我们今天需要重点关注、重点扶持的区域之一。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花垣调研时,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近几年来,湘西地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指示精神,在精准扶贫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也总结了不少湘西扶贫攻坚战斗中的宝贵经验。但是,在就如何充分利用湘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来推进精准扶贫方面,虽有了一定的尝试,但还未能付诸广泛的实践,还未能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依托推进精准扶贫的脱贫新模式。因而,很有必要对湘西地区依托红色旅游推进精准扶贫的主要路径进行探析,从而更好地推动湘西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促进湘西各项事业大发展、大跨越。
一、湘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重要价值
“北望三湘西九嶷,个中无处不嵌奇。”[2]湘西地区山峦重叠,河流交错,地形构造复杂多样,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因交通不便,长期处于相对闭塞状态,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平原地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下遭遇深刻的民族危机,自强不息的湘西人民在封建专制统治的残酷盘剥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苦苦挣扎,并同全国人民一道开始为了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建立人民武装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任弼时、贺龙、肖克、王震、廖汉生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受党中央的委派在湘西大地上先后开辟了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领导湘西各族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其中1933年12月至1935年冬,根据地在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的领导下,建立了9个县、50多个区、200多个乡的各级党组织、革命政权机构和军事群团组织。[3]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在通道召开了极其重要的“通道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为中国近代革命史留下了神圣而光辉的一页。[4]可以说,在近代以来为反抗外来入侵和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艰苦历程中,湘西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湘西革命斗争取得了辉煌成就,涌现了以贺龙、粟裕、腾代远、林伯渠、向警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英雄人物和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这些光辉业绩与革命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而一大批与之相关的历史遗迹,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载体等则成为湘西大地上极其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湘西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近代以来湘西各族人民为反抗封建专制独裁统治和抗击外来侵略,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辟革命根据地,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所形成和遗存的一系列物质载体及革命精神等。湘西红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具有厚重的内涵和鲜明的特色:(一)遗址较多,分布广泛。湘西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为当地留下了数量繁多的红色文化资源,它们广泛分布在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以及邵阳西部等广大地区。据不完全统计,湘西地区仅遗址、纪念馆等物质载体类红色文化资源就多达数百处。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非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色歌谣、标语、口号等。(二)种类齐全,内涵丰富。湘西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数量繁多,而且种类齐全,涵盖了战争战斗遗址、著名战役、名人故里、会议遗址、英雄故事、红色文献、民谣标语等多种类型。这些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资源,从不同方面见证了湘西革命的辉煌业绩和艰辛历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三)保存较好,特色鲜明。湘西大多数红色文化资源长期以来在湘西人民群众的自发守护和政府部门的精心保护下得以保存至今,一些损毁严重的红色遗址、遗迹、文物等也在近年来陆续得到修缮和修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其“原真性”与“历史性”;各种非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也得到了湘西有关部门抢救性的保护和整理。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5]。湘西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湖南红色文化资源、中国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集中的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湘西各族人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的历史,颇具代表性,是中国革命历史的时代记叙,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将这些湘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好、管理好、利用好,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对于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6]同时,湘西境内聚居着汉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等20多个民族,从这里走出了166位开国元帅或将军,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悠久的革命传统、辉煌的革命业绩、众多的英雄人物、质朴的民族风情、峻秀的自然风光有机的融合起来,共同构成了湘西各民族同胞为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湘西大地上开展革命斗争的宏伟历史画卷,为湘西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充分发挥湘西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大力发展湘西红色旅游,以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秋收起义90周年等重要历史节点为契机,湘西红色旅游必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二、发展红色旅游在湘西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
(一)直接带动湘西地区脱贫致富
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富民功能。湘西地区作为革命老区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因而,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可以成为湘西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是促进湘西经济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惠民工程。一系列的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促进了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还优化了老区产业结构,有效带动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在规划上给予指导、在开发上给予定位,使老区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国各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老区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就业率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老区的区位形象和知名度都有很大提升。大力发展湘西红色旅游,可将湘西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成功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推动湘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并带动相关行业发展,从而促进湘西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为湘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增强湘西脱贫致富必胜决心
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在安徽金寨考察时指出:“老区人民对党无限忠诚、无比热爱。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在今天奔小康的路上,老区人民同样展现出了强烈的奉献奋斗精神。”[7]老区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孕育了“老区精神”。“老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老区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把马列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所孕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正是在“老区精神”的激励下,老区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历经千难万险,矢志不渝,不断斗争坚持到革命的胜利。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项引导各族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巩固共同思想基础的政治工程,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工程。发展湘西红色旅游有助于人们更加深入了解湘西的革命历史,感知革命先烈艰苦创业、勇于牺牲、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品质,深刻领会蕴含在其中的“老区精神”,从而在扶贫脱贫工作“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引导贫困群众更加自觉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从而增强真个湘西脱贫致富的必胜决心。
(三)开拓湘西精准扶贫的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8]大多数革命老区作为深度贫困地区是精准扶贫的攻坚重点,必须确保贫困的革命老区在既定时间节点完成脱贫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湘西地区是湖南区域扶贫的重点,习近平曾亲赴湘西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考察扶贫,足见其对这一地区的重视。当下,正是全力冲刺全面小康的新阶段,如何加快实现湘西脱贫,推动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是一个极其紧迫而重要的课题。近几年来,湘西地区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扶贫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扶贫政策,在各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湘西脱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特色产业扶贫方面相对薄弱,存在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规模化不足等问题。而发展红色旅游可以给当地带来充足的客源流、资金流、信息流。湘西地区应按照精准扶贫“因地制宜”的原则,利用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将红色旅游产业做大做强,这无疑为其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
三、发展红色旅游推进湘西精准扶贫的主要路径
(一)勇担脱贫攻坚的责任
湘西红色旅游要勇担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这不仅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国扶贫脱贫工作的现实需要。2004年2月,中共中央做出了“要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随着《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先后出台,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掀起了全国范围内一轮“红色旅游”的热潮。不少地区充分利用国家号召发展“红色旅游”的契机,依托当地红色资源优势,长远规划,培育精品,积极促进红色旅游业发展,打造红色旅游特色品牌,在十余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产生巨大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同时富民和民生功能也十分凸显。特别是在振兴革命老区、带动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而,最新的《2016—2020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十三五”时期全国红色旅游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总体部署,特别突出强调红色旅游的脱贫攻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谋划好、推动好红色旅游发展工作,积极拓展红色旅游在脱贫攻坚方面的带动作用,形成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调动各方力量,落实到精准扶贫的伟大实践之中。如今,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扶贫脱贫工作也已到了“攻坚克难”的冲刺期,这就要求我们以“红色旅游”为依托,不断推进精准扶贫。湘西地区作为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地区,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发挥红色旅游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以红色旅游带动精准扶贫。
(二)发挥好指挥棒的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围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都为湘西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湘西旅游行业要认真梳理宣传中央和地方的“支持政策”,发挥好“指挥棒”的优势,使红色旅游走在脱贫攻坚的前列。这就要求我们:1.把握中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0余次的国内考察,一半以上聚焦扶贫开发。可以说脱贫攻坚,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重心之一。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配套文件,为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了规范和导向,必须要认真学习这些政策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相关指示精神,深刻领会精准扶贫的核心精髓,结合湘西的实际,充分认识到发展和依托红色旅游开展精准扶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着力捉住重点,矢志攻坚克难。围绕湘西扶贫工作中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等重点,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权限进行了梳理,对各级党委和单位的职责进行明确,结合湘西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整合红色旅游资源,着力发展红色旅游,使之与区域内精准扶贫工作保持上下对应,既突出本地特色,又能集中力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确保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带动湘西脱贫,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坚持政府主导,加强监督管理。在以红色旅游为依托,推进湘西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要坚持政府主导,只有在政府的坚强正确引领下,才能确保红色旅游所取得的成果由湘西人民群众所共享,只有不断加强监督管理,才能保证以红色旅游来推进精准扶贫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