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一尊高32米的青年毛泽东大型雕塑伫立在长沙橘子洲头。尽管毛泽东已逝世30多年,许多中国民众依然沉浸在对政治生活的复杂记忆中。一个农民,一个家庭主妇,他们都是狂热模仿者,扮演毛泽东已成为他们发家致富的一条途径。
生活中的彭天刻意模仿毛泽东的举止。摄影·杨猛
摆出了一个刻在中国人集体记忆中的pose。受访者提供
女性的身份限制了她的表演,陈燕不能开口说话。受访者提供
11月3日,一尊高32米的青年毛泽东大型雕塑伫立在长沙橘子洲头。尽管毛泽东已逝世30多年,许多中国民众依然沉浸在对政治生活的复杂记忆中。一个农民,一个家庭主妇,他们都是狂热模仿者,扮演毛泽东已成为他们发家致富的一条途径。
南都周刊记者·杨猛 长沙、绵阳报道
清晨的长沙街头,车水马龙的芙蓉路上出现了一个中国人民异常熟悉的身影:一身浅色中山装、皮鞋黑亮,整齐的背头、宽阔的前额、还有下巴上那颗若隐若现的痣,尤其是一举手一投足表现出的那股劲儿,都使得过往行人惊异。
“毛主席!”望着这个宛若重生的“伟人”,围观的人群尖叫道。旋即,人群又明白了什么,纷纷发出开心的笑声。
彭天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谁让爹妈生了我这张酷似毛泽东的脸呢!”这个毛泽东的模仿者、47岁的前张家界农民,享受着过去耕地无法得到的尊重和快感。他从容地穿过制造了交通混乱的芙蓉中路,扬长而去。很多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是伟人附体,在等待红灯过马路的时候,还不忘用毛主席惯常的大开大阖的姿态,点燃了一支香烟。不同的是,毛泽东用火柴点火,而彭天使的是zippo打火机。
伴随着升腾的烟圈,留给围观者的是一个迷雾:“这人是演员,还是精神不正常呢?”
与此同时。四川绵阳。一处幽暗的商住两用楼的6楼,54岁的家庭妇女陈燕开始了单调的一天。洗衣、做饭,日子千篇一律。闲暇之余,陈燕唯一的乐趣是打开影碟机,看一套百看不厌的新闻集锦。
画面是四川卫视拍摄的。在成都最热闹的春熙路上,“毛主席”突然来到了人间,同样制造了不小的混乱。人们蜂拥而上,把“主席”紧紧围住。相机、手机,纷纷杵到了“伟人”的下巴上。
“这就是我演的毛主席,你说像不像?”的确很像。谁也想象不出,镜头里这个活灵活现的“毛主席”,是眼前这个身高1.55米的家庭妇女扮演的。这个擅长制作熏肉和腊肠的家庭主妇,生怕来者不相信,她站在自家阳台上,面对着一大堆正在风干的自制腊肉,摆出了一个刻在中国人集体记忆中的pose。她缓缓地庄严地举起了右手,轻轻摇摆,刚刚还睡眼惺忪的眼睛立马放出了光来,仿佛面前不是腊肉,而是亿万狂热的民众。
彭天和陈燕,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家庭主妇。他们是毛泽东的狂热模仿者。在毛泽东已经逝世30多年的今天,许多普通的中国民众依然沉浸在对政治生活的复杂记忆中。
不疯魔不成活
长沙。衣橱里有60多套毛式制服,桌子上散乱堆放着临摹的“毛体字”,有些笨拙和滑稽,这是彭天租住在一家简陋宾馆的临时住所,处处都可以发现毛泽东的痕迹。除了生活中还保留着诸如随地吐痰这样的生活烙印,很多时候,彭天的生活基本上“领袖”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