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居民生活习惯这么简单,她想的更多的是:“如果我们的红色旅游搞起来,怎么能用粪坑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呢?”
■教老区孩子学乐器
学校建好后,邓小岚从家里拿来三把小提琴、一台手风琴。邓小岚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说:“千万不能忽视音乐教育。既陶冶性情,说不定还是一个谋生的路子。”村里人没人会这些乐器,邓小岚往往在马兰一待就是半个来月,“教这个得有连续性,今天教了明天就走,那学生可学不会呀。”
马兰学校的学生现在不到20个,只有一二年级,老师只有一人。11月14日,在这里工作的孙老师说:“同学们都非常想念邓老师,邓老师一来,教他们功课和乐器。”孙老师说,邓小岚人虽然不在这里,但她还捐助着村里四五个贫困小学生。孩子们在村小学上到二年级,然后就要骑车或由父母送到十几里外的岔河小学读书。王景龙是邓小岚资助的几个小学生之一,会用小提琴拉几首简单的乐曲。当他在教室里拿出小提琴时,引来了全校学生的围观。对他们来说,小提琴这东西,那几乎是只能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珍奇。尽管拉得并不很流畅,可博得了在场孩子们的阵阵掌声。
■相关链接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笔名马南邨、于遂安、卜无忌等,福建人。中国新闻家,政论家。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中共北京市文教书记兼《前线》杂志主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1943年冬,阜平县马兰村的老百姓严守机密,用鲜血和生命保护当时的中共晋察冀分局机关报《晋察冀日报》社的人员和物资,先后有19位当地村民遭日寇屠杀。时任报社社长的邓拓为铭记这段历史,用马兰村的谐音自取笔名“马南邨”。
丁一岚,邓拓夫人,1921年生于河北省塘沽镇(今天津塘沽)。1938年任《晋察冀日报》通讯员。1942年与邓拓结婚。1945年10月开始从事广播事业。在广播工作岗位上40年,历任播音员、编辑部主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1982年至1985年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理事。1998年9月16日在北京逝世。开国大典时的现场播音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