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以它不朽的功绩,确立了它在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历史地位,它事实上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块最初的基石。而作为秋收起义主要策源地之一的铜鼓,则可以毫无愧色地宣称:她为毛泽东这一代巨星的升起,行了一个最好的奠基礼!
天时、地利、人和,历史的交替与碰撞,使铜鼓赢得了这一显赫而耀眼的光环。她是一代伟人的光芒折射,而映照的,却是铸就和捍卫她的铜鼓人民的血肉之躯——
当毛泽东在井冈山已形成武装割据局面的时候,铜鼓人民象一年前支持秋收暴动一样,迎来了平江暴动的队伍,革命烽火转瞬燃遍全县,创造出一个苏区全红县的光荣历史;
当毛泽东在瑞金竖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旗帜的时候,铜鼓作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依托,同样尝试过省苏维埃政府的伟大实践;
当毛泽东在延安组织起抗日统一战线的时候,铜鼓的千山万壑中走出一队队历经艰苦卓绝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将士,这些幸存的子弟们,挥泪告别父老,昂首踏上征程,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前线……
铜鼓作为秋收起义的主要策源地之一,作为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的所在地,作为极少几个没有部队突破敌人封锁参加长征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当年在“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的血腥岁月中,劫难之惨重、牺牲之巨大是很难用文字形容的。据资料载:大革命前期,铜鼓全县人口15万多,而到1949年,全县人口已不足5万。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英雄的铜鼓人民奉献了一万八千多有名有姓的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更多的则是长眠于这块土地的无名英烈们。而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最终捍卫了这块红土地的显赫与辉煌。历史是公正的,历史没有也不会忘记他们。如同毛泽东秋收起义期间在铜鼓的伟大实践一样,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由历史的雕琢和岁月的砥砺而成为激励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