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第三届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红色摇篮>>正文
毛泽东秋收起义在铜鼓
2007-07-22 00:21:06
来源:铜鼓县人民政府网
作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三军并进居其中”,这是兵家常识。根据当时部署,起义时一团在修水,三团在铜鼓,二团在萍乡三地同时发动,铜鼓居其中,作为起义的主要组织者,领其中军,自为必然。在战略位置上,铜鼓扼湘鄂赣要塞,东,直接南昌;北,虎窥武汉;西,也就是当时起义意欲取之的目标长沙;而南面,正是后来这位伟人去当“山大王”的地方——罗霄山脉中段。当时这种军事形势和铜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疑是吸引毛泽东的一个极有份量的砝码。此其一。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铜鼓尚有相当基础”。 1925年,这里就成立了共产党的支部组织,至1927年6月,中共铜鼓县委在当时一片白色恐怖中公开打出了自己的旗帜,有组织的工运、农运如火如荼,遍及全县16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起义部队第三团主力的原浏阳工农义勇队,在未能赶上“八一”南昌起义而滞留铜鼓期间的一个来月里,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条件下得以存在和发展。可见,任何时候机遇都是给有准备者提供的。历史处在急风暴雨关头,时间也加快了它进行的节奏,夜宿排埠的毛泽东,第二天就迈开大步,以巨人的步伐急切地迈向铜鼓县城。历史使这座小小的山区县城登上了高高的烽火台,一场燎原之火即将在这里燃起了。9月10日,毛泽东在铜鼓县城西侧的肖家祠主持召开了第三团排以上干部会议,决定了这个团在起义中的行动计划和进军路线。次日,天刚破晓,驻守在铜鼓的第三团起义军将士,分别从肖家祠、武曲宫、蓝家祠、奎光书院等驻地汇集到铜鼓定江大沙洲,在“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的猎猎军旗下,毛泽东站在一个高高的土墩上,大手一挥:“我们暴动了”!谁又能料想,正是这充满激情的湘音,竟会是日后天安门城楼上伟人那一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庄严宣告的照应与延伸?!

    几乎同时,分驻修水的第一团、萍乡的第二团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第三团互为策应,犹如出弦之箭,按照既定目标,分三路直指长沙,震惊中外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正式爆发。然而,用一个师——一支几乎全部由工人和农民仓促组织起来的起义部队去攻取一个省会城市,实在过于勉强。可在当时,没有几次血的代价,谁又能说已经由伟大的十月革命验证了俄国式“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在中国行不通?起义仅仅是“旗开得胜”,毛泽东视线尚未触及长沙的轮廓,失利的消息便接踵而至:修水起义部队中的邱国轩部哗变、金坪战斗失利、前锋部队几乎溃不成军;就连毛泽东亲自指挥的第三团,也在浏阳围山书院遭到由叛徒带路的敌唐生智部新八军两个团的偷袭,在枪林弹雨中,毛泽东不得不率部撤出战斗。在异常严峻的形势下,毛泽东却显得出奇的镇静,他冷静地意识到长沙不可能“啃得动”,甚至连醴陵、浏阳这样的县城也证明不可能“消化得了”。审时度势,他果断命令全军停止进军长沙,回兵湘赣边区,并通知一团到铜鼓排埠与三团会合。历史似乎注定了铜鼓要为毛泽东这一代伟人生涯的开端作证。9月15日,毛泽东带着他那支疲惫不堪的三团官兵折回铜鼓排埠的万寿宫。他接受了起义失败的冷酷现实。这是他继9月9日后的第二次进入铜鼓。

    经过再三劝让,毛泽东非常感激地住进了排埠镇万寿宫守庙老人的卧房。但刚刚经历了失败的毛泽东怎么合得上眼、睡得下呢?起义已呈骑虎之势,进,按既定方针硬去攻打长沙,已无异于用鸡蛋去砸石头;可退,退往哪里,路又在何方?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军事生涯的开端,作为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一代伟人初次品尝的战争滋味却是这般苦涩。失败并不可怕,怕只怕失败了还不知其所以然。从9月15日至17日,在兵退排埠的三天两夜间,毛泽东睿智的思维得以充分地显现,他没有囫囵吞枣般地强咽眼前失败的苦果,而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深层次地反省着、思索着;邱国轩为什么叛变?还不是因为我们人少枪少吗?为什么没有敌人内部的倒戈暴动?是因为我们还不强大!革命正处于低潮,国民党反动派在力量上占了绝对优势,我们只有先避开强大的敌人,到敌人最少的地方去发展、壮大我们的队伍。这位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的候补委员、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的常委,此时,已萌生出与“八七”会议和湖南省委所确立的斗争方针截然不同的行动策略。直观地讲,毛泽东第二次进驻排埠实为迫不得已。起义的失利,确有悖于起义策划者的初衷。而正是在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历史展示出了它的另一面:尽管毛泽东在排埠万寿宫仅仅是两三天的小住,但它却在中国历史上划开了一条新的轨迹。作为“见证人”,排埠万寿宫为一代伟人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思想驰聘空间。谁又能够说,日后决定中国革命道路取向的伟大策略不是在这里经历着她最初的形成过程?仅仅是两三天时间,毛泽东便完完全全地从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9月17日,毛泽东自己那项全新的行动策略鼓舞着,尽管还没等到一团的到来,但他似乎是按捺不住了,给一团又是寄信,又是留言,告知行动路线。尔后,毅然率部队从排埠出发,离开铜鼓向南挺进。这一走,伟人的足迹便没有再踏上这方土地。然而,谁又曾料想,这一走,竟走通了日后那条通往中国革命成功的道路!悠悠岁月多情,巍巍丰碑作证,正是在铜鼓,毛泽东从这里出发,会师文家市,进军井冈山走向天安门!时至9月19日,三团南进途中,方在浏阳文家市与移师中的一团会师;当日,二团余部也从浏(阳)铜(鼓)边界赶至会合。毛泽东怀揣自己的既有定见,当即于这日晚在文家市召集了各路兵马负责人参加了前敌委员会,面对桀骜不驯的军官们,他手指一截地图:“我们就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地图上显示的罗霄山脉弯得象眉毛,毛泽东的指头压着它的中段——日后才知道,这里有座井冈山。”历史已再不能改变。9月20日,毛泽东亲自率领部队开始了向罗霄山脉中段莽莽大山的伟大进军。中国革命的航船终于驶入了属于自己的航道——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
·上一篇:关于举办2007·中国(江西)红色旅游网上博览会的通知
·下一篇:电视连续剧《井冈山》23日起在央视播出
·7:38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长胡宪在江西红博会暨第二届环沪港国际自行车大赛江西站开幕式上
·7:58孟建柱书记等向“八一起义号”等旅游团队授旗
·7:52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胡振鹏在江西红博会暨第二届环沪港国际自行车大赛江西站开幕
·8:05江西红博会暨第二届环沪港国际自行车大赛江西站开幕式结束
·7:42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江西红博会暨第二届环沪港国际自行车大赛江西站开幕式上的
·7:35江西红博会暨第二届环沪港国际自行车大赛江西站开幕式升国旗唱国歌
·7:48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在江西红博会暨第二届环沪港国际自行车大赛江西站开幕式
·7:30孙刚副省长宣布江西红博会暨第二届环沪港国际自行车大赛江西站隆重开幕
·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纪念三个“80周年”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7月28日至8月6日向市民免费开放10天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黄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特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王小霞: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周秉宜: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一幕悲壮,一个故事(图)
不忘历史教训,铭记烈士功勋——茅山老区革命英烈事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