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在父亲的病房里见到邓颖超伯母(组图)
来源:白浪情
作者:闫中强
浏览次数:
2025-08-04 14:01:06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我的父亲闫顾行结束了在宁夏的“四清”工作回到北京,体检时被查出患有肺癌,组织上安排母亲专职照顾父亲。1965年9月,父亲病情加重再次住进北京医院,为让母亲得到休息,组织特意为他们提供了双人病房,这一安排既体现了对父亲的关怀,也照顾到母亲的身体状况。

父亲与母亲

    当时我刚升入小学六年级,我的母校是北京育才学校。

    这是一所历史悠久又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7年在陕甘宁边区延安成立的保小,首任校长是中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他曾经时毛泽东的老师。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将领胡宗南率军进攻革命圣地延安,保小师生被迫撤离,渡过汹涌的黄河,翻越险峻的太行山脉,历经两千余里的艰难跋涉,最终安全抵达晋察冀边区。

    新中国成立前夕,学校随党中央迁至北京,入驻了历史悠久的明清皇家园林先农坛。校园内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与苍松翠柏交相呼应,营造出古朴典雅的学术氛围,这里既能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又能体验到宁静致远的治学环境。

    这片融合了皇家气派与书香气息的园林,为师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学校实行住宿制,中学男生宿舍和小学五六年级男生宿舍分别位于太岁殿院内的东、西配殿。

    太岁殿是学校的礼堂,前面拜殿的东西两侧分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食堂和中学学生食堂。

太岁殿院落,由拜殿(南)、太岁殿(北)、东配殿、西配殿组成

    北京的医院将探视病人的时间定在每周三、六、日的下午三点至六点。而学校规定,除寒暑假外,学生只能在周六午饭后离校,周日熄灯前必须返校就寝。

    这导致我周三无法探视住院的父亲。如果选择周日前往,必须提前回家吃饭以确保按时返校,这样陪伴父亲的时间会大大缩短。相比之下,周六就成为唯一可行的探视日。

    每次去医院探望父亲,我总喜欢步行。天桥是必经之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这里曾有一座横跨南北的“锣锅桥”,静卧在龙须沟上。因皇帝祭天、祭先农时必经此桥,故得名天桥。

    明代时,这里河道纵横,垂柳依依,风景如画。由于靠近景区,游人络绎不绝,带动了周边茶馆酒楼的繁荣。各路艺人纷纷在此献艺,说书唱戏、杂耍表演热闹非凡,形成了独特的市井文化氛围。

    走在路上,我总会被民间艺人的“撂地”表演吸引,精彩场面让人流连忘返。我还会把家里给的车票钱省下来,买成小零食。虽然钱不多,但买的零食却不少,足够一路吃到医院。

老天桥艺人的那些绝活

    进到父亲的病房,父亲苍白的脸上立刻露出温暖的笑容。他轻轻招手让我坐到床边,关切地询问我这一周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母亲总会适时递来新鲜的水果,父亲则欣慰地听着我的回答。

    每当听到我在学校生活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所进步时,他的眼睛就会亮起来,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有时还会用虚弱却充满慈爱的声音和我开个小玩笑。

    当父亲需要休息时,我便安静地守在病床前,默默注视着他安详的睡颜,心中祈祷着康复的奇迹。

    一次父亲吃过晚饭,病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位穿着病号服的阿姨走了进来。她面容慈祥,父母都亲切地称她为“邓大姐”,母亲还让我喊她伯母。

    她走到病床前,关切地问父亲,今天感觉怎么样?睡得好吗?吃了多少?显然,她已经不是第一次来看望父亲了。父亲轻声回答,还行,睡得好,吃的也不少。

    母亲在一旁像告状似的插话说,他只睡了一小会儿,每顿只吃一两,这还是在完成自己定的任务,否则连一两也吃不了。伯母听后说,一定要吃饭,多吃才能战胜病魔。父亲回答说,我听大姐的,一定多吃。伯母又叮嘱了几句,回头看了看我和妈妈,然后转身出了病房。

父亲与我

    我对这位伯母的身份感到好奇,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病房门再次被推开。只见她手里拿着一盒高粱饴,微笑着将糖盒递给母亲说:给孩子吃吧。母亲连忙推辞:邓大姐,您太客气了,孩子不缺零食。伯母幽默地眨眨眼:他们送这种糖,我吃了怕是要把牙都粘掉了。她风趣的话语逗得我忍不住偷偷笑了。

    伯母温柔地摸了摸我的头,转头问:这是你们家老几?母亲答道:是老五,最小的。伯母慈爱地端详着我,轻声问:孩子,今年多大了?在哪个学校读书?上几年级了?我认真做了回答。

    伯母点点头,语重心长地说:要好好学习,将来接好革命的班,报效国加。说着又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接着说:我就喜欢孩子。好了,你们一家人说说话,我去看看其他人。

    伯母离开后,母亲告诉我,她就是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大家都尊敬地称她为邓大姐,她是党内三位大姐之一。邓大姐与周总理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无私奉献,没有子女。然而,却非常喜欢孩子,因此收养并照顾了许多革命烈士的子女。在她住院期间,几乎每天都来探望父亲。

邓颖超伯母

    时光飞逝,六十年转瞬即逝。当年那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如今已步入老年。伯母那慈祥温和的面容,依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她轻声细语,温暖的话语如同春日和煦的微风;她循循善诱,每一句叮咛都像黑夜中的明灯,为我指明前路。最难忘的是伯母送的那盒高梁饴,晶莹剔透的糖果散发着甜美的香气,那滋味至今仍萦绕在舌尖。这些珍贵的记忆,经过岁月的洗礼愈发鲜明,成为我生命中最温暖的珍藏。

高粱饴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联播-大漠风沙:北京邮电大学的毛主席塑像(组图)
·下一篇:无
·红色联播-大漠风沙:北京邮电大学的毛主席塑像(组图)
·红色头条-郭松民:“国军抗战伪史”亟待清理(组图)
·一张照片背后的抗战故事(组图)
·刘钇宏:民族危亡时刻,北京英雄的土地 英雄的人民(组图)
·红色头条:《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中红网主办第123次毛主席故事大讲堂暨
·特稿:长泰区:情系退役军人 传递温暖关怀(组图)
·特稿:情暖受灾老兵:黔东南州爱国拥军促进会“八一”前夕赴从江慰问(组图)
·特稿:云霄县:举办“八一荣光 巾帼情长”座谈会(组图)
·特稿:长泰“老兵”:戎装虽解,守护未歇!(组图)
·特稿:情暖老兵·守护健康——福建省浦城县召开2025年“八一”建军节退役军人座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在父亲的病房里见到邓颖超伯母(组图)
抗战精神永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
《抗战精神永存》诗一首
红色诗词-王聚英:《抗战精神永存》诗一首
济南舰:海军装备试验的开路先锋
不曾远去的白马连
抗日名将陈安宝:铁骨铮铮真善夫
红色联播-大漠风沙:北京邮电大学的毛主席塑
红色头条-郭松民:“国军抗战伪史”亟待清理
浅谈山东军区赴东北的队伍及影响(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