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危亡时刻,北京英雄的土地 英雄的人民——中红智库.红色故事大讲堂第三讲在北京胜利举行
“民族危亡时刻,北平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这是在2025年8月1日《中红智库·红色故事大讲堂》第三讲著名作家刘俊杰主讲的内容,他讲述了北京抗战时期的平(京)北、平(京)南、平(京)西、平(京)东抗日根据地,率领人民浴血奋战的生动故事,这些故事鲜为人知。

主讲人:刘俊杰
20多名位参加学习的嘉宾,周身流淌着红色基因,怀揣着红色梦想,肩负着红色使命,饱含热情的抒发红色爱国情怀。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建军节98周年,纪念卢沟桥事变88周年,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活动,深受社会的欢迎。

主持人刘钇宏
本次活动有北京百年风云汉文化研究发展中心、北京英思泰迪培训学校联合主办。北京百年风云汉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执行主席刘钇宏主持,北京英思泰迪培训学校校长张硕介绍了活动宗旨和安排。
北京百年风云文化艺术中心顾问刘克军致辞。

北京百年风云文化艺术中心顾问国家财政部原局长刘克军致辞
刘俊杰主讲十分精彩,深受参加学习人员喜爱。他说:
“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外围形势十分严峻,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7月8日晨5时左右,日军的图谋抢占宛平城的诡计破产后,突然发动炮击,意欲强行用武力攻占宛平城。翌日,延安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北平各地抗战组织应运而生。

北京英思泰迪培训学校校长张硕介绍大讲堂宗旨
一、平西抗日根据地挺起民族的脊梁
1937年11月7日,党中央决定成立冀热察军区。1938年2月萧克将军在斋堂组建了冀热察挺进军。1939年4月,晋察冀边区青抗先的筹备总队部成立,许世平任总队长。7月,冀中区青救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作出了普遍建立青年抗日先锋队武装组织的决定,青年抗日先锋队纷纷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特别是斋堂川抗日根据地所辖各村都有儿童团组织,成为抗日队伍的重要力量。

毛主席警卫员赵同江
二 平北抗日根据地,以海坨山为中心,艰苦卓绝的抗战
1938年5月,八路军第四纵队成立。1939年春,冀热察挺进军三十四大队奉命挺进平北,进入十三陵地区开辟根据地,到1940年7月,平北地区先后建立了6块根据地,成立了4个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延庆县大海坨深山区的南碾沟村成立了平北军分区,程世才任司令员,段苏权任政治部主任,创建平北抗日根据地,打开了工作新局面。

中国关工委研究院副院长秦敏
三、红色平南,插进日伪统治中心的一把尖刀
1938年2月,吕正操所部“人民自卫军”,派出独立第1团组成“北上先锋队”, 4~5月间,冀中区党、政、军领导机构相继建立。9月,在霸县成立了冀中第5军分区,朱占魁任司令员。

涂西华教授
京南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该地既是日寇北平战略据点的近郊和统治的核心腹地,也是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对敌斗争的最前哨,同时又是连接晋察冀与察热辽两大解放区的通道枢纽。对于巩固发展冀中抗日根据地、最后夺取全国抗战的胜利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大兴作协秘书长杨景波
四、平东(冀东)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敢于亮剑的热土
1939年10月,建立了冀东第一个抗日民主县政府——丰滦迁联合县政府(丰润滦县迁安),同时组成中共丰滦迁联合县委员会。1941年,冀东军分区司令部、政治部、卫生部、后勤供给处、救国报社、电台以及修械所、炸药厂、被服厂等十几个机关单位相继迁到鲁家峪,这里一度成为冀东人民抗日斗争的政治军事中心。

八路军后裔,中国教育报主任高华程
北平是我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有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紧密团结,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战决定性的胜利,今天我们不忘国耻,闹记使命,紧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东湖书院院长赵 民
参加学习的嘉宾是:
刘克军:国家财政部原局长 赵同江:毛主席警卫员 秦敏: 中国关工委研究院副院长 涂西华:老红军涂通今将军之子,教授,现为某单位党史专家。 高华程:八路军后裔,其父16岁参军,曾在山东抗日根据地115师师部,罗荣恒元帅警卫员,解放后在二机部工作,原中国教育报刊主任

全新农建(北京)生物科技公司经理黄贤国
刘承果:北京灵芝柏公司董事长 李越华:中央电化教育馆摄影师 張弘秀:八路军后裔,原央视制片人。 王虹霖:军嫂,大兴融媒体编辑。 杨景波:大兴作协秘书长,红色收藏家。 张俊平 赵民:东湖书画院院长。少年从军,退伍前为特勤人员,多次立功。 张铭军:八路军后裔,其父16岁参加八路军,解放后任师级干部,担负首都警卫任务。张铭军退休前曾市园林局高工,北京写作学会理事,京南分副会长。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主任赵兰英
刘俊杰:兴华鼎盛影视文化公司总经理 赵兰英: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主任 董树成,北京写作学会理事 黄贤国:全新农建(北京)生物科技公司经理 张硕: 北京英思泰迪培训学校校长 刘钇宏:北京百年风云汉文化研究发展中心执行主席

会场
刘俊杰简介:北魏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新水墨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剧作家,1978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1985年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编导、后调中国教育报任编辑、记者、主任记者。曾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北京电大、北京民族大学、北京现代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影视家协会会员、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写作学会理事、副会长、京南分会会长,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人民文学》《报告文学《北京文学》《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杂志,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血染卢沟千古月》《帝国阴谋一九三七》 《卢沟桥抗战》《陌生救赎》《史可法铁血传奇》及报告文学集《没有句号的人生》,中篇小说集《岁月白皮书》,散文集《残阳如血》等600篇、首,800余万字,并有多篇获省部级奖,并参与《绿水河畔》等十余部电视电影的拍摄。60集电视连续剧《帝国阴谋——一九三七》荣获2012度中国作家协会重点剧目扶持项目,并获2013年“十佳电视剧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长篇红色经典《毛泽东与黄河》,30集电视剧《大河之情》、30集电视剧《非常柔情》《危亡时刻》《烽火玫瑰》《雾霾冤家》《烽火情缘》电影剧本《好事之徒》《宝贝回家》入围北京市委宣传部、电视艺术家协会2013年度最佳剧本题名。近年来,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史可法铁血传奇》《陌生救赎》,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永定河记忆》四卷本乡村振新文丛,获得中华书局第四届图书推介个人大奖。
主办的书吧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北京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大兴区委宣传部嘉奖,获评“全国书香之家”、北京文明之家,2021年榜样人物。
《兴华文艺》主编,北京兴华鼎盛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编导

全体嘉宾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