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报告厅里,三百多名中小学生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等来了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连指导员陈治杰。他的脸庞因长期驻守雪域高原而略显黝黑,但眼神中却透着坚毅。
军容严整的陈治杰走上讲台,敬礼,一堂特殊的国防教育课拉开帷幕。“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含氧量不足平原的百分之40,冬季气温低至零下30摄氏度。我们的官兵无论环境多么恶劣,都坚持巡逻,用双脚丈量祖国的边防线……”陈治杰结合视频、照片和实物,展示了边防官兵在“生命禁区”的日常:被冻裂的双手、结冰的睫毛、悬崖边的巡逻路,以及庄严的宣誓画面,在场学生屏息凝视。当屏幕上播放战士们在暴风雪中手挽手蹚过冰河的场景时,不少学生红了眼眶。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国防的重要性,现场还组织了互动环节。学生们争相提问:“叔叔你们守在那么远的地方,你们会想家吗?”陈治杰的回答质朴而铿锵:“当然想家,可是我们知道,只有守护好大家,才能有我们的小家。”
在问答中,孩子们对国防的认识逐渐清晰,他们感受到了边防官兵的奉献与担当。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中学学生王灏睿激动地说:“以前只在课本中和电视上了解到军人,今天才懂得他们的艰辛。我长大以后也要去边防,像叔叔们一样保护祖国。” 这堂国防教育课,不仅传授了知识,更是让从军报国的信念在孩子们的心底生根发芽……
第二天,军博的报告厅气氛热烈而庄重。开国将军曾雍雅之女曾莹与边防官兵面向两百多名游客,一同展开了一场三代人间的青春对话。
曾莹首先回忆起父亲曾雍雅将军的故事。她深情地说道:“我的父亲,从战火纷飞的年代走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战士们与敌人浴血奋战,父亲那一代人,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父亲常说,军人的血性不是鲁莽,而是明知九死一生仍向死而生的勇气。” 曾莹的讲述,让在场的听众对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肃然起敬。
清华大学学生王英翰说道:“听了老前辈的故事和边防官兵的经历,我深受触动。我们年轻人应该接过接力棒,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场观众李圳追问:“我们这代人没经历过战火,该怎么传承这种精神?”曾莹答道:“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战场,每代人的奋斗足迹都在赋予英雄精神以新的温度。”
英雄不会远去,他们的故事将在新一代的奋斗中永远年轻。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傅强 尕玛多吉 通讯员李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