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百岁老兵的传奇人生——记新四军老战士徐达庆(组图)
作者:赵林
浏览次数:
2025-03-10 17:25:19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2021年建党百年前夕,时任上虞区委书记徐军来到徐老家中看望

百岁老兵徐达庆

    2月18日傍晚时分,浙江上虞籍浙东新四军老战士徐达庆老人在家安详离世,享年102岁。徐达庆1923年出生于上虞驿亭徐家岙村,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3月入党,是迄今上虞区党龄最长的共产党党员。他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的洗礼。

    17岁入党,从抗日战争打到抗美援朝战争

    徐达庆老人的“红色过往”,称得上一段传奇。他和兄长徐涤生、弟弟徐少军兄弟仨,投身革命报效国家。2023年6月推出的上虞电影党课“共产主义的上虞回答”系列《青春无畏》中,老人曾出镜讲述红色家庭故事。

    他在兄长的引领下走上革命道路。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兄长失学回家。兄长是个进步青年,回虞后组织抗日救亡队,宣传抗日思想,1938年5月由中共上虞县工委书记陈树谷介绍入党。徐达庆受兄长影响,很快融入到革命的洪流中。1939年初夏,上虞县工委驻地暴露后,从百官杜家秘密转移到横塘徐家岙村(现为新横塘村),地点就设在徐家。兄长还在家乡筹办起私立兰阜小学,任教老师大多是地下党员,以学校为掩护,给徐家岙这个宁静的小山村带来了革命火种。

    1940年3月,年仅17岁的徐达庆因政治素质过硬被吸收入党,成为当时全县120多位地下党员中的一员。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形势急转直下,党组织决定让已暴露身份的10多位骨干从上虞撤离。临行前,兄长告诉他:“今后条件会很艰苦,我们甚至会掉脑袋,但革命的火种决不能熄!”1943年,兄长在赶赴陕北的途中牺牲。

    1945年,在抗战胜利后的第二个月,根据中共中央确定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组织在丰惠召开北撤会议,决定7天内部队全部北辙。徐达庆惜别年迈体弱的老母、新婚不久的妻子,和弟弟徐少军随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从杭州湾渡海北上,一路打退沿途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抵达苏北后被编入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三旅。

    之后的解放战争,徐达庆先后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著名战役,数次立功授奖并成为一名连级干部。新中国成立后,徐达庆来不及回家看望母亲和妻儿,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他又随志愿军赴朝作战。

    转业地方,不在名利上争高低

    “我母亲1927年出生,今年也已99岁。”徐达庆儿子徐翔说,父母淡泊名利,平日的生活十分俭朴,多次婉拒孩子们给他们做寿宴。

    当年,徐达庆妻子潘筱花嫁入徐家不到三月,丈夫就随部队北撤。她挑起生活重担,照顾婆婆,里里外外操持着这个家。再加上当时还被定为所谓的“匪军家属”,她和婆婆不断受到反动派种种欺凌。“婆婆在抗战时一直为革命工作,默默付出,浙东游击纵队北撤后,她被敌人抓去,询问两个儿子都去哪里了?她不肯说,就遭殴打,腿骨都被打断。”这段往事,在很长的岁月中,一直让徐达庆夫妇唏嘘不已。

    解放后,潘筱花成了一名光荣的军属,她积极参加村里的工作,之后还一度担任横塘乡乡长。由于徐达庆长年不在家,母亲身体日益衰弱,夫妻俩商量后,潘筱花辞去工作,甚至放弃随军的机会,留在老家专心照顾婆婆,直至婆婆去世。

    徐达庆在部队多年,潘筱花独自承担养儿育女的重担,对子女的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他们的一儿一女都子孙满堂、家庭美满。

    1958年,徐达庆转业回到地方。几年间,他先后担任安徽霍山和上虞的检察院检察长,后又调任百官区副区长、下管粮管所所长。每次职务变动,他都服从组织调遣,从无怨言,直至离休。

    1962年,潘筱花随丈夫从当时的县城来到贫困的下管山区时,心里难免犯嘀咕:他会不会是犯啥错误被降级了?!

    一天晚上,夫妻俩敞开了心扉。徐达庆告诉妻子:“我参加革命以后没犯过任何错误,这次组织上派我到最艰苦的下管担任粮管所所长,我没二话。党员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现在是国家困难时期,我是老党员,必须听党的话,没有与组织讨价还价的权利。”

    徐达庆在下管山区一干就是10多年。其间,他获得了浙江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与他共过事的同事都说,徐达庆从不显摆“老革命”的资历;他心里装着老百姓,关心群众的疾苦冷暖,哪个员工家里遇到困难,他都一清二楚。当年所里有名职工生育了5个子女,妻子患病,两个孩子没钱上学,药费、学费都由徐达庆掏钱资助。逢年过节,他还忘不了叫老伴给他们送去一刀肉。

    爷爷没有留下物质财富,却留下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无论是革命岁月、建设年代还是离休后,徐达庆始终不忘记党的教诲,牢记党员的使命就是要付出,而不是索取。

    这样的信念,一直支撑着老人甘受清苦、永葆本色。20多年前,看到老家的村道还是坑坑洼洼的泥泞路,他带头把节省下来的钱捐出来修路。“当时修路的钱不够,他又发动亲戚朋友和子女们一起捐款,终于凑足了10多万元,硬化了那条路,方便村民出行。”潘筱花说。

    徐翔说,离休后的徐老,坚持每天读书看报,了解时事。老人常言:“人退休了,思想不能退休;人老了,精神不能老。我的兄长徐涤生在赴陕北途中壮烈牺牲,弟弟徐少军也在兄长的影响下,参加了浙东新四军,比起千千万万牺牲的战友,我们活着,已很满足”。

    徐老生前最爱看的是《大江南北》杂志。今年1月21日,上虞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新四军老战士,看见因腿部疾病躺在床上的徐老,身边放着一叠大江南北杂志,徐翔告诉笔者,“这是老爷子平时最爱看的”,我想,这是一种何等的信念,何等的信仰,让一位深受疾病痛苦的百岁老人,对“红刊”情有独钟红刊,如此孜孜不倦。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中红网-郑辉延:【红色记忆】军马女将 践行延安精神(组图)
·下一篇:无
·中红网-郑辉延:【红色记忆】军马女将 践行延安精神(组图)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红色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为人民服务》全国巡展团总
·特稿:福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赴顺昌县开展烈士纪念设施调研工作(组图)
·中红网-孙林凤:枣乡英雄传(组图)
·特稿:充分发挥军休干部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教字育人”的重要作用——参加“纪
·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性贡献(组图)
·红色头条:《硝烟中走来的铿锵玫瑰》新书发布(组图)
·红色头条-陈先义:南国春来早(组图)
·特稿:妇女能顶半边天——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5周年之吕玉兰同志
·特稿:白发丹心书赤诚(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赵林:百岁老兵的传奇人生——记新四军老战
特稿:百岁老兵的传奇人生——记新四军老战
中红网-杨九江:爱心传递温暖,责任铸就未来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政、军
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实
中红网-郑辉延:【红色记忆】军马女将 践行
中红网:感悟红军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组图)
怀念巾帼英雄杨开慧
全国人大代表张琼丽:建议推动中小学红色研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红色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