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的5月11日,北京中山公园举行了一场堪比国葬的葬礼。
10万军民自发前来吊唁,送这位开国上将最后一程,场面尽显哀荣。
追悼会结束后,刘少奇、林彪两位开国元勋亲自护送其灵柩,送往了八宝山。
路上的行人含泪送别。将军逝世的消息,也在全国各大报社占据中心位置。
他就是开国将军刘亚楼。
得知我们要记录将军的故事,将军之子刘煜滨会长对我说,网上关于父亲的文章很多,但有些描写是根据电视剧里演绎来的,那不是历史的真实,需要更正。
中国人历来讲究盖棺定论,刘亚楼将军生前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熟悉了解。
1949年3月24日,大清早,一辆军用吉普车从北平方向开来,沿着通往河北涿县的公路奔驰。
车上坐着的正是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此时,他和中央首长们已阔别了12年。
见到教员,刘亚楼笑着说:“在延安,主席说10年不许我上前线,我再不回来真刀实枪干他几仗,全国解放后就没仗打了。”
被教员评为“将才难得”的刘亚楼,用10年最宝贵的时间,不是在战场上积累经验,而是主攻理论学习。
1946年初夏,我军主动让出了松花江以南广大地区,部队伤亡较大,骨干减员,总部迁往哈尔滨。
鉴于东北战局的形势,东北局发电报催促刘亚楼北上。
5月底,刘亚楼抵达哈尔滨,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
在司令部,刘亚楼看到,机关的同志们工作热情高,工作有成绩,却独独缺乏参谋业务的基本常识,就连作战必需的地图也没有。
他决心整顿司令部,将司令部变成高效率的领导机关,成为首长的得力助手。
6月6日,国共两军在东北地区休战15天,刘亚楼加紧了司令部机关的建设。
他从部队抽调了100名具有高小、初中文化程度的连排干部,在哈尔滨办了一个参谋训练队,亲自任教《参谋业务》、《战役战术》等课程。
在讲授《参谋道德》课程时,他说:“当一个好参谋,不仅要有熟练的业务,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要做到功不自居,过不推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和首长心心相印,想到一起,不能搞‘两张皮’。”
所有参谋部的人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衣服、鞋帽,必须要干净整洁。参谋人员必须天天刮胡子,不能留长指甲。如果有皮鞋的话,每天必须要把皮鞋擦亮。
刘亚楼经常对大家说:“当年我在苏联伏龙芝军校学习时,擦皮鞋是一项重要的功课,你要是不会擦皮鞋,都拿不到毕业证。”
刘亚楼在伏龙芝军事学院
培训课程一连办了三期,培训后的参谋人员工作出色,成为东北民主联军各级司令部机关参谋队伍的基础。
他还在司令部参谋处组成了一个地图科,在哈尔滨地段街办起了一个印刷厂。两个月后,印出了第一批军用地图,发往下属各级司令部机关,以应燃眉之急。
不止于此,更成立了一个测绘学校,训练绘制军用地图的专门人才,从而彻底解决了军用地图之需。
白天办公事,刘亚楼晚上拿起一本俄文版《红军野战参谋业务条令》,一边看着俄文一边口述中文,由两个参谋轮流记录。
这本条令分发到东北团以上各级司令部,参谋人员人手一册,成为参谋业务宝贵的学习资料。
东北战场地域辽阔,交通便当,敌我变动十分迅速,刘亚楼非常重视这一特点。为及时准确地掌握部队情况,他要求各级司令部把部队的行动情况及时上报。
一个称职的参谋长,不仅要了解敌我双方部队的素质、作战特点、主官姓名、武器装备等内容,还要熟悉作战地区的地形特点、交通情况、气候影响等等信息。
当刘亚楼准备好这些材料时,林彪颇为赞赏地说:“我们有了一个得力的司令部。”
刘亚楼原名刘振东,福建省武平县人。
1910年,他出生不久母亲就去世,一贫如洗的父亲只好将他送给友人抚养。
他从小就展现异于常人的机敏和勇敢。条件不好的养父母选择让他去读书,而非自己的亲儿子。
也正因如此,刘振东得以进入崇德小学,认识校长刘克模。
刘克模早年留学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立志“扫除专制制度,建设完全民国”。回国后,创建崇德小学,热衷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振东16岁辍学回乡后,就被受聘为崇德小学教员,深得刘克谟的赏识,
在刘校长引导下,19岁的刘振东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那天,他将自己原来的名字“振东”更名为“亚楼”,表示跟党干革命,更上一层楼,为共产主义奋斗献身。
1929年9月,他随闽西红军游击队武北第四支队参与了当地的地方武装暴动,第一次打了正规仗。
可战斗刚开始,班长头部中弹,倒在他面前,刘亚楼被任命为班长,在阵地上承担了制定战斗策略的工作。接任班长一个星期后,排长在冲锋时倒下了,他成了新排长。
刘亚楼能文能武,率部冲锋陷阵,不怕牺牲,他的排被成为精灵兵,他有了“神枪王” 的名号,连续升任连长、营长,在红军中崭露头角。
红军时期的刘亚楼
1930年秋,蒋介石调兵10万,开始了对红军的第一次“围剿”。
战前,教员面谕35团政委刘亚楼:35团的任务是把敌军引到龙冈来,这是一次很重要的特殊任务。
当时,对于教员“撒开两手,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不是每个人都理解,但刘亚楼领会了教员的军事谋略。
一路上,他和团长指示战士们丢弃包袱、马灯,造成一副溃败退却的假象,成功将敌部引诱到永丰县龙冈九菜岭下,激战3小时,全歼敌部数千人。
祝捷会上,教员说:刘亚楼敢输敢赢,敢在阵地上活捉敌首,非智不能诱敌,非勇不能擒敌,将才难得!还特地把张辉瓒的手表奖给刘亚楼。
但刘亚楼更佩服教员运筹帷幄的军事统帅气概,他谨记毛主席挤时间学习的精神,在行军作战的空隙自己动手写报告、搞总结。
他还记住教员说的,要想写好文章,不反复修改十几遍,是不行的。
于是,在每次重要战斗过后,刘亚楼都会写成报告,细致地记录战斗经过,总结经验。他尤其详细记下了教员的战斗理论,与常人的反对意见加以对比,深入思考理解教员的战略思想。
很快,刘亚楼理论才能开始显露。
长征结束后,教员决定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培养优秀军政人才。
刘亚楼担任抗大第一组组长,他喜欢听教员讲课,喜欢学哲学、军事战略等课程,如饥似渴地读书做笔记,想方设法多学知识武装自己。
正当刘亚楼准备重返部队,上抗日战场一展身手时,却接到了留在红大担任训练部长的通知。
他忍不住嘟嚷起来:“我这个没有理论的人,只能在战场上冲杀,怎么能办学校呢!”
教员听说后,亲自来找刘亚楼谈话:“你认为留在后方没有出息,那行,我决定10年不让你上前线。”
教员语重心长为他分析,你擅长打仗,但你有更重要的任务。革命知识青年纷纷奔来陕北,急需办学校培养干部,进行军队根本的建设。
一番话使刘亚楼心服口服,积极投身于抗大建设事业中。
这段时间,他也受命搬到教员的隔壁窑洞,白天到学校工作,早晚协助主席整理战役理论、研究抗日战争等一系列战略战术问题。
年轻时候的刘亚楼
一年后,教员决定派他到苏联,、到素有“红军大脑”的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
刘亚楼还肩负着教员亲授的特殊使命:到苏后设法和共产国际沟通,汇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几次“左”倾错误。
所以刘亚楼赴苏学军事,与苏联交流将中国共产党结合实际的理论,被称之为“沟通共产国际的第三条途径”。
初到苏联,最困难的是语言问题。走进饭堂,食谱、菜谱用俄文书写,刘亚楼看不懂,只得用手势比划。
好巧不巧,刘亚楼又患急性阑尾炎住进了医院。手术前,医生问他:“需要不需要麻醉?”
他听不懂,点头又感到不对,赶忙摇头。医生直接给他剖腹、切除发炎的阑尾,没有上麻药。
出院后,刘亚楼下了决心要学好俄语,每天坚持早起晚睡,几乎所有的休息日,都用在学习上了。
一年后,他已熟练掌握俄语。
他不仅能涉猎更多军事期刊杂志和学术专著。在学术探讨和课题演练中,他的战术思想和个人谋略、团队组织等方面的过人才智开始被认可。
刘亚楼也成为较早熟谙大兵团、诸兵种合成作战的为数不多的中共将领之一,日后将在解放战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军队入侵苏联西部地区,并迅速推进。
斯大林认为,希特勒必定重走拿破仑远征莫斯科的路线。而刘亚楼则提出,德国军队将从白俄罗斯进攻莫斯科。
历史证明,刘亚楼的分析是对的。
因白俄罗斯距离最短,且沿途土质坚硬,很适合希特勒的机械化部队闪电式进攻。
刘亚楼也就此结束了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学习,化名撒莎,参加苏联卫国战争。
后又分配到苏联远东军区的伯力,一方面见习军区机关参谋工作,一方面指导前身是东北抗联的抗联教导旅。
为了训练教导旅,他亲自翻译俄文的军政材料,并先后编写了《中共党史》、《红军长征史》等教材。
刘亚楼将军
1945年8月8日,刘亚楼化名王松,以少校、见习参谋的身份,随苏联红军回到了阔别8年的祖国。
东北局副书记罗荣桓知道刘亚楼是个难得的将才,便与远东苏军当局交涉,要回了刘亚楼,任他为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
此时的东北,共产党精英云集,战将林立,除司令政委外,光副司令员副政委就有五六位之多。
但军事上,刘亚楼很快就成为响当当的第三号核心人物。
1947年6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以3个人的姓氏组成“林罗刘”的简要署名,发出了第一份联名电报。
随着一封封电报的上送下达,“林罗刘”在东北战场声威大震。
然而,刘亚楼作为参谋长参与的四平攻坚战役开始并没有打好。
自6月初围攻四平,6月30日撤围,民主联军歼敌1.7万人,我军却付出了伤亡1.3万人的代价,基本上是一场消耗战。
刘亚楼分析四平的失利,认为敌情没有摸清,总部司令部机关没有亲临前线指导,部队又缺乏对大城市攻坚作战的经验,是主要原因。
刘亚楼虽然没有参加关内八年抗战,但也知晓八路军、新四军较少大规模的阵地战和攻坚战。
一些指挥员仍然习惯于过去的独来独往,驳壳枪一挥,就带着兵冲上去。
游击战和正规战的司令部工作截然不同。
东北战场马上就要开始反攻了,司令部是首长指挥部队的机关,是首长决策的助手,部队要打正规仗,司令部不正规起来怎么行?
新官上任,他心里也有了三把火。
刘亚楼要求,凡是敌情我情,一个参谋人员必须随时了然于心。
首长向你了解情况,你不懂,说不清楚,已经失职。如果不懂装懂,明不知以为知,那就是犯罪。
还要敢于承担责任,明白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应该向首长参谋、建议。
对前线部队,刘亚楼还有“三部曲”。一是部队到了什么位置,20分钟内师向纵队报告,1小时内纵队向总部报告,超过时限,他那通报就到了。
二是他发了电报,你马上就得回复,没有回音,那通报马上就到了。
三是一仗下来,2至4小时要简报,6至8小时要详报,你没报告,或是晚了,或是没报告明白,依旧是通报。
刘亚楼推行自己的管理指挥方式,性格火爆,就有了个“雷公爷”的称号。
平常他喜欢洗凉水澡,还号召部下向他学习。参谋洗澡,他去帮忙烧水端水,突然一瓢凉水给人从头顶浇下来。
谁平常犯懒睡得早了点,他也不说话,进屋把灯打着,再把抽屉拉得“稀里哗啦”响,把人折腾醒。
但更重要的是,刘亚楼既有长征时期积累的前线作战经验,又有长期积累的军事政治知识,更能够借助他的火爆性格执行下去。
换个人什么时候才能正规化起来?司令部正规化不起来,那仗怎么打?
刘亚楼将军
随后,刘亚楼协助东总首长部署、指挥了从1947年9月14日至11月5日的秋季攻势,从12月15日至翌年3月15日的冬季攻势,歼灭敌军22万余人。
在刘亚楼主导下,东北军区于3月25日至4月17日召开第二次参谋工作会议。
刘亚楼分析了目前的作战形式,集中行动与作战规模越来越大,攻坚战比运动战日益增多,战斗的复杂性和技术性增强,战役间的空隙时间在变短。
根据这些特点,总部确定“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为会议的主题。
刘亚楼下了狠心,要将东北野战军的作战模式,从野战变成攻坚,把坚固设防的大城市当作以后的敌人。
部队白天练实战,射击、投弹、冲锋、安雷管、爬城,晚上练夜行军和村落、街道攻防战斗。
不管好天气还是坏天气,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不能终止训练。刘亚楼为此组织了几个检查组,到各部队检查情况。
东野的将士们,从参军以来还是头一回经历这样的大练兵。
1948年9月,辽沈战役发起。
百万大军要先南下攻打锦洲,能否隐蔽决战企图,出敌不意,是关系到整个决战命运的重大问题。
这次的策略是首先展开大规模的战役佯动,摆出攻打长春的态势,隐蔽我军主力南下的作战企图。
刘亚楼作为参谋长,提出具体做法,临时抽调出几个独立师,白天编成大部队,由四平附近向长春方向开进,夜间乘火车返回原地。
连续数日,浩浩荡荡地大调动,似乎要攻打长春,实为声东击西,让长春守敌不敢轻举妄动。
南下的部队,则夜行晓宿,迷惑敌机白天的空中侦察。一旦遇有空情,部队立即原地向后转,表示北进。
同时无线电台全面佯动。所有行动命令,由司令部派参谋人员到有关部队口头传达,秘密组织实施。
这些做法中不少是创举。这样大的行动,战役开始前竟未开会布置一下,连纵队司令员都蒙在鼓里。
利用铁路向前线大规模、远距离地输送部队和装备,在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上更是第一次。
如此这般,使东北“剿总”最终作出了共军打长春、沈阳的错误判断。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不知大战行将爆发,还把夫人接来锦州欢聚。
参谋长刘亚楼(中)在锦州前线
10月5日,前线指挥所进至距锦州10公里处,并附近的帽儿山上设置了野战军司令部攻锦指挥所。
9日,我参战部队开始向锦州外围据点发起攻击。
13日,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
14日10点,总攻开始!
900多门大炮在金秋的阳光下同时怒吼,锦州城顿时一片火海。
经31小时激战,东北野战军全歼锦州守敌10万人。
在锦州大捷声威下,长春国民党守军曾泽生将军率部起义,郑洞国将军率领全部投诚。
随后,刘亚楼协助林、罗制订了“拦住先头,拖住后尾,夹击中间,分割包围”的战法,迅速将廖耀湘兵团围困于辽西的几十个“窝棚”内。
刘亚楼指示各部队:廖耀湘搞的是立体滚筒式撤退,我们也来个立体滚筒式追击围堵,都滚到一块去,不要怕乱,大胆渗透、穿插,以乱对乱,乱而取之!
这是一场空前规模的鏖战,双方都倾其全力,数十万人纠缠扭打在一起。
连续作战52天,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
刘亚楼不但有第一流的头脑,具备卓越的军事谋略才能,而且还有很高的组织才能和管理才能。
事实证明,他是解放军第一流的参谋长。
辽沈战役过后不到1个月,东北野战军百万人马入关华北。
按照中央军委的要求,和辽沈战役以打为主不同,对平津战役,教员的策略是以谈为主,争取一切和谈机会。
当时林、罗二人都在负责北平和谈,指挥攻打天津的责任就落到了三号位刘亚楼的身上。
而夺取天津,将是一场极其艰巨的攻坚战,中央军委限定天津战役的准备工作必须在10天以内完成。
1949年1月2日,东北野战军共22个师34万人包围天津。
战前,召开了一次军长、政委座谈会。散会后,会议室还剩下三个人,林彪、刘亚楼,和秘书谭云鹤。
林彪问刘亚楼:你看打天津需要多少时间?
这突然一问,刘亚楼思想上也没准备,想着前面打锦州用了31小时,随口回答:“我争取30小时。”
林彪看了刘亚楼一眼,没有说话离开了。
等刘亚楼退到隔壁房间后,谭秘书好心提示了一句:“锦州是林总指挥的。”
刘亚楼这才反应过来刚才的冒失,但话已说了,没法再收回来,相当于立下军令状。
14日,刘亚楼下达攻打天津命令
14日上午10时,一根连接着野战军10个攻城地段的电线,传出了刘亚楼的命令:总攻开始!
在炮火的支持和掩护下,各总队、突击队从四面八方向天津市守敌发起冲击。
早已冻成冰河的护城河,受炮弹轰击已百孔千疮,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窟窿。
战士们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板搭上,或铺上苇子、秫秸,安全通过。
各先头部队一边击退敌人的反扑,一边以迂回包围的战术,沿大街小巷不断向纵深发展。
15日凌晨2点,东西主攻部队在金汤桥胜利会师。
29个小时,全歼敌人2个军、10个师,共13万人,创造了我军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城市攻坚战。
而指挥34万大军熟练地、合拍地协同作战,构成了这次战役中最精巧的场面。
教员把刘亚楼在津门浴血奋战的经验命名为“天津方式”——在短时间内彻底消灭拒不投降的反动军队。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谈判桌上达不到的目的就得在战场上促成。
一直在极限拉扯的北平和谈,随着天津战役的结束而结束。
他们以为要30天才能拿下的天津,结果一个参谋长29个小时就解决了,这战还怎么打,没法打了。
天津之战也成了刘亚楼独自指挥的巅峰之作,充分表现出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此后,刘亚楼的指挥便直上万里长空,开拓出一片新的战场。
1949年10月25日,刘亚楼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
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掌握制空权一度成为教员心头大事。而空军又是一个“贵族”兵种,技术要求高,到底挑谁担任组建空军的重任呢?
野战军中,参谋长一般都是辅佐司令打仗,刘亚楼不但能辅佐主帅,还能独当一面指挥作战,而且他搞教育一流,又在苏联留学8年,成了教员心中空军司令的不二人选。
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刘亚楼手握巨额经费。每一笔钱的支出,都在考量着这个创始人。
上任5天后,他得到的标准,是要考量国家的困难和现实,要照顾陆军的情况,可用可不用的就坚决不用。
要建空军,就要飞行员,有飞行员,就得先有航校。
办学校,刘亚楼有经验,从选领导班子,邀约苏联专家到学校选址,短短一个月时间,6所航校如期开学。
这在世界航空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奇迹。
刘亚楼上将在空军指挥所
11月11日,中央军委电令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
一年后,年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国空军进行第一次空战,就取得了击伤1架美机的战绩。
随后刘亚楼亲临安东机场,亲自参加空战指挥,参与战斗讲评,草拟了歼击航空兵“一区两层四四制”的空战战术原则。
同批同梯队机群以4机为单位,按不同间隔、距离、高度,采取层次配备,构成小编队、大纵深的战斗队形,按照统一的作战意图,以长机为核心,在目视和战术联系的范围内,保持一域,相互协同作战。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志愿军空军战斗起飞2457批26431架次,其中实战366批4872架次,击落美机330架,击伤95架。
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惊呼道:“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然而,就在中国空军飞速发展之时,刘亚楼却累倒了,总理下令要给他找最好的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