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国务院原副总理陈永贵的“铁杆”兄弟——大寨“铁肩膀”梁便良(组图)
2024-04-30 11:59:02
来源:滋润心田广种福田
作者:段存章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图为梁便良<左一>正在和社员一起劳动。)

    梁便良刚过七十就走了。

    他送走赵大和,送走赵小和,送走石桂林,送走贾承让,送走陈永贵,送走贾进才,今天他也上路了,他的战友、朋友、亲友们含着悲痛的泪水为他送行!

    2000年4月17日晚上,凤莲从大寨给我打来电话,悲痛地说,“便良去世了,后天安葬,你能不能回来?”我多么想去与老梁见最后一面,但因为有公事走不开,发去一封唁电——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梁便良治丧委员会:

    惊悉大寨老领导、老英雄、老党员梁便良同志不幸逝世的消息,我特别难过和悲痛,特致电表示哀悼,并向家属慰问。

    老梁为建设新大寨出过大力,流过大汗,做过巨大贡献。他身上具有老陈的好思想、好品质、好作风、好风格、好精神。他为人正直,办事公道,带头实干,做的比说的多,群众威信高。想起当年我在大寨采访的日子,“铁肩膀”领着我挑粪上虎头山,领着我抬石、垒堾、锄地、浇水、割谷、打场等情景,终身难忘,他给我上过一堂又一堂的艰苦奋斗教育课。老梁是我敬爱的老师!

    老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革命精神应代代传。老梁同志安息吧!你的丰碑立在大寨人的心上。

    人民日报记者、老朋友 段存章

    梁便良生在儿童节(1928年6月1日),是“老少组”的娃娃头。他八岁给地主放牛,十二岁给地主当小长工,童年饱尝了人间痛苦。解放初期,他十六岁,带头参加了陈水贵组织的互助组。那时候,便良爱打闹,爱掏鸟,爱捉兔子,爱探听消息,爱在地里睡觉。陈永贵领着他干活,累了坐下来休息,不一会儿他就躺在树下睡着了,老陈还得喊醒他继续干。年纪小贪玩,最怕早上出工起不来,有时老陈夜里开会睡的晚,早起没人去叫他,他就误了上工。那时家里没有闹钟,怎么办?便良想出个主意,每晚临睡前多喝两大碗开水,不到天明尿就把他憋醒了。他揉着睡眼穿衣下炕,沿门去呐喊“娃娃”们(老少组最小的伙伴)起床。有时陈永贵怕起得晚了,也提出,“便良小,你也来敲敲我的门。”

    每到春种时,“老少组”的强劳力轮流去看羊卧地。有一天夜里,轮到陈永贵头上,他有急事召开支部会,便良找上门说,“我去替你吧。”老陈瞅瞅他说,“千万不能在地里睡了觉啊。”陈永贵不放心,半夜开罢会,又悄悄来到小背峪羊卧地察看。他东头见到一位羊工,西头碰到一只看羊狗,就是没听到便良的声音。找来找去,在地中间的堰根发现了便良,他躺在那里呼呼地睡着,身体成了“羊梯”,几只小羊踩着他跑到上块地偷吃玉茭苗。老陈又急,又气,又好笑,又怕吓着他,轻轻地把他抱起来,对他说,“你回睡吧,后半夜我来看。”

    在陈永贵的精心培养下,梁便良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农村干部。他是老陈的得力助手,是大寨村的“顶梁柱”。他个头不高,身体壮实,肩挑一百多公斤东西照样奔走,因而被社员们誉为“铁肩膀”。

    他领导作风踏实,样样农活都能拿得起来。他是大寨最能吃苦的人,也是出勤最多的人,不论刮风下雨,不论白天黑夜,有什么重活儿、脏活儿,梁便良总是抢着干。他担任过几年大队长,后来是第一生产队队长。他在担任大队长时期,工作最忙,下地劳动也最多,连着几年没要过一个补贴工分。每年讨论干部补贴工分时候,他总是说,“我不要补贴,我做下的劳动日足够我用。”在1963年暴雨中,他和贾承让共同指挥抢险队,救人救牲畜救仓库,七天七夜没有睡觉。大雨还没停,他就去检查水库,察看土地。灾害是吓不倒梁便良这种人的!队委会决定了扶苗,谁也没心思上地,梁便良独自去了。他还主动去修治麦地。康家岭麦地里被洪水冲了个大坑。人们估计,要想填平那个坑,十个好后生得紧干十天。梁便良带了七个人,三天一早,就把那个大坑填平了。

    大寨山高坡陡,春天挑粪和秋天担庄稼是最吃力的活,梁便良总是挑担走在前头。他挑得比别人重,有次担谷装得满满的,有几个刚从学校毕业回乡的青年怕他年纪大受不了,就跑上前去把几把谷子装在自己筐里,这事被便良发现了,他生气地说,“你们软腰嫩肩,压坏怎么办!”他不许青年人挑超过自己体力的重担,要爱护青年,保护青年。这是继承陈永贵的传统作风,当年“老少组”里的娃娃们也曾争抢过挑重担,老陈骂过他们,训过他们,疼过他们,爱过他们,他们牢牢记住陈永贵的一句话,“小牛犊拉重犁等于自杀。”

    梁便良担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后,分管驻大寨记者、专家等客人的接待工作。他除接待外宾外,白天从来不办公,利用早、午、晚饭前饭后空隙时间与客人谈话。他的办公室很独特,也是一绝——炕沿边。每当收工归来,他刚坐在自家窑洞临窗台的炕沿上,客人就上门来了,地下备有几个小板凳。他有时边抽烟,边谈话;有时边吃饭,边听汇报;有时边听窑门上有线喇叭广播的新闻,边接待一伙一伙客人。

(图为陈永贵、郭凤莲、贾进才、梁便良等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陈永贵说,“便良办事原则性强,大寨的事让他把把关放心!”老梁知道陈永贵想什么,对某些事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他能掂量出来。别看他识字不多,但由于在陈永贵身边滚战(工作)多年,耳闻目睹班长对人对事的态度,他也能坚持去做。梁便良常以陈永贵“几不倒”要求大寨人:灾害大,吓不倒;困难多,难不倒;荣誉高,夸不倒;成绩大,喜不倒。他说,“大寨国内外来的客人多,还得加一个送不倒。”意思是,客人送的礼品该拒收就拒收,干部个人收的礼品要交集体管理,外单位送的大寨需要的农用物资必须付钱。比如,大寨安装高空运输线,索道的钢丝绳是阳泉煤矿替换下来的废品,有人主张无代价地赠送给大寨,大寨社员也觉得“不要白不要”,梁便良考虑再三说,“一定要作价付款。”陈永贵得知这一决定后,满意地说,“还是便良主意对。”

    说起梁便良的作风,在我眼里是“本分”“本色”。他的老伴是大寨公社闫庄窝村娘家,二十来岁出嫁到大寨,几十年没有随着丈夫的权与名升高滋长半点“官太太”的样子,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社员,同大家一起下田挑担,同大家一起夜晚加班,同大家一起排队分粮分菜。他大儿子梁新文当兵复员回来后,头几年依然在大寨当农民。儿媳银兰在大寨接待站当服务员,也是好好工作,看不出“高人一头”的优越。便良常对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说,“你们是干部子女,靠自己本事活,不要靠老子。”他特别爱小女儿,有一次,托我从北京捎买回两件花衣服,一件穿上合适,立即付给我钱,一件不合适,他把衣服退给我,摆到供销社代卖了。这么点的小事,老梁办起来也是不含糊哩。

    建设新大寨,受过伤的人不计其数。“轻伤不下工地”,梁便良挑重担压破了肩,抬石头砸肿了脚,垒堾碰伤了手,总是不喊不叫,咬咬牙继续干!

    “出事啦,出事啦,便良烧伤了!”一传十,十传百,大寨村后废窑洞口聚集了抢救的人群。浓烟滚滚,场面可怕,梁便良在清理炸药仓库时发生了事故,剩余的药渣燃着了。

    陈永贵上气不接下气赶来。这时,梁便良已被抬到大寨医院急救室,全身烧伤,特别是头部重,面如黑炭,昏迷不醒,“便良,便良!”陈永贵伏下身子呼叫着,他扭过头来悄声同大夫,“命呢?”大夫说,“正在观察。”陈永贵说,“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他。”于是,从太原、北京请来烧伤专家会诊,几天后,便良脱离了生命危险。

    梁便良在病床上回忆这次事故的经过也挺简单,他说,“我看见危险了,啥也没想,一下把小青年推出洞口,我迟了一步。”他没有像报纸上讲的英雄那样,当时想到“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也没有想过自己生呀,死呀,活呀,伤呀,就是觉得年轻人刚刚活人……所以,一把推出他们,自己迈迟了一步,落入了火海!他还不止一次遗憾地说,“怪我,怪我,没抓好安全!”治疗期间,陈永贵的夫人宋玉林把自家养的一只大肥鸡杀了,满满熬了一锅香喷喷的鸡汤,端给便良补身子。数月后,梁便良出院了。时间不长,大寨造田的工地上又出现了他矮敦敦的身影。

    “心伤比体伤更痛苦”,梁便良回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大转折时说过这句话。他年过半百时,碰上一生“思想大转弯”。开始,他对纠正大寨和学大寨运动中“左”的错误想不通,不理解,硬顶着。有时想打开收音机听听新闻,但听着听着就气起来,“咔”的一声关掉了“讨厌的声音”。夜晚,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实在困倦了,刚入睡就说起梦话,“完了,完了!”老伴怕他憋出病来,就轻轻推醒他说,“天明,你去跟年轻人坐坐。”

    老梁走出家门,爬上虎头山的绿树丛林里,坐在草地上与林业队的几个年轻人好好聊了半天。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解劝他,开导他,说服他,“便良叔,你想想,咱大寨海绵田上种粮食就是社会主义,难道地下挖煤就能成了资本主义?我们不信。”“咱大寨刚解放时,有个口号,‘要想发财快,庄稼搅买卖’,那时‘搅’得日子不错呀。后来批臭了,庄稼不搅买卖了,粮食打得不少,可是收入一直上不去,富得不快呀。依我们看,还是庄稼搅上买卖好,咱大寨老坟沟地下有煤,开座煤矿不好吗?”“再说,分责任田,也不是过去的单干。土地还是集体所有,耕种责任到户到人,谁还再用打钟吹号叫他早起哩。”便良听着听着入耳了,逐渐明白过来,他拍着腿说,“我落伍了,要赶上!”

    老梁这人就是有股倔劲,思想不通的事,九牛拉也不回头,思想通了,天大的难事,也要冲着上。昔日三战狼窝掌,他扫开积雪第一个上了工地;今日老坟沟开煤矿,他当上了第一任矿长,劳动力不够,他第一次招收了来自四川、安徽的“打工仔”下煤矿。大寨开办旅游业,又是梁便良冲破世俗的偏见,第一个鼓励和支持二儿媳李庆荣上虎头山“提篮小卖”。

    伤痛过了,心痛过了,谁知更大的悲痛又向梁便良袭来——陈永贵在北京逝世了。

    1986年4月4日“清明”节那天,陈永贵的骨灰要归故土了。一早,从留庄口至大寨村挤满了思念的人群,抽泣声伴随着哀乐声,震动了故乡的山山水水!

    陈永贵骨灰进村前,大寨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追悼仪式。梁便良主持会议,时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高玉良按照新华社发表的消息内容致了悼词。追悼会后,梁便良、高玉良随着人群上山,为陈永贵安葬。在悲痛的吹奏声中,梁便良实在忍不住了,冒出一句带哭的气话,“不要吹了,烦死人了!”话说了半截,他休克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谢良明:建行研修中心井冈山党性教育研修院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组图)
·下一篇:无
·赓续红色血脉 弘扬大寨精神——新红网领导一行参观考察大寨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对陈永贵说:我老了,不会有希望再来了(组图)
·周恩来第3次视察大寨,对陈永贵说:我老了,不会有希望再来了(组图)
·崔俊田、张兆山、徐小东:受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接见的乡土文艺奇葩——河北省遵化市
·特稿:受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接见的乡土文艺奇葩——河北省遵化市大寨村优秀民兵、教
·于永昌:走到大寨红旗下(组图)
·特稿:走到大寨红旗下(组图)
·李建兵:昔阳县突出“精、气、神” 办好办活大寨干部学院
·特稿:昔阳县突出“精、气、神” 办好办活大寨干部学院
·卫鑫、王瑾瑞: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初心使命 征途扬帆奋进——大寨干部学院着力打造全国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国务院原副总理陈永贵的“铁杆”兄弟——大寨“铁肩
肖正良:海军颂——为我国海军成立75周年作(图)
全靠伟人的社会主义(组图)
韶山毛泽东书法艺术研究会成立创作基地(图)
地方特色——刘现庄家常肉饼(组图)
弘扬“红旭”楷模精神——作家中的书画家走进大渡口
“书香有约”主题阅读活动在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举行
瞻仰毛主席 观赏牡丹花(组图)
红色头条-江山、陈胜:瞻仰毛主席 观赏牡丹花(组图
谢良明:建行研修中心井冈山党性教育研修院党支部开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