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家乡乡亲们都很敬重那些有文化、有能力,能写能画、能说能唱的文艺人才,他们让乡亲们经济困难时期相对寂寞的生活,充满了欢乐和希望的阳光,人们永远不会淡忘他们。
听家乡的老一辈人常常提起,李春宝老师可是一位相当了不起的人,在1965年11月28日,因工作业绩突出,作为全国青年业余创作积极分子,他曾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过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乡亲们都觉得,这些荣誉不仅是李春宝老师的光荣,更是遵化人民的光荣。
人的生活是可以改变的。怎么改变呢?李春宝的生活在经历告诉我们,知识可以改变生活。1942年,李春宝出生于距遵化城东南70华里左右的边远山区大寨村。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中小学全部为公办学校的时候,为解决农村普及小学教育的师资不足,一般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由学校或当地基层组织提名,行政主管部门选择推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包括文化考查批准,发给任用证书),就可成为民办教师。因为学习成绩突出,在文化人稀缺的乡村,他很快便被教育部门聘为大寨村小学教师。当时,作为乡村民办教师都没有工资,只是每天给记10个工分,但要求文化水平较高,教书人的责任比较大,一般的年青人大都不愿去干这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差事。他是个勤奋务实的人,注重用文化丰富自己的头脑,而且善于不断地总结经验,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和本领,他负责的语文课、数学课、音乐课、体育课都很有特色,有吸引力,同学们都非常爱听。就在民办教师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李春宝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工作,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家长们都会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他,以便得到扎实的教育培养。担任了7年的民办教师后,在国家第一次落实民办教师转国办教师时,他顺利地成为每月有固定工资收入的正式国办教师。
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后来,他因文化基础雄厚,考入唐山电工中专学习了一段时间,虽然因学校中途撤销,没获得毕业证,但他却掌握了全面的电工知识技能,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电工。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他的人生信条。当教师期间,他担任体育课教学任务的时间比较长。他对体育课教学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经过多年的积累,他撰写了体育教学的多篇专业论文,受到教育系统的高度评价。以后,他调到小厂中学当体育老师,又荣获了中学组教学工作一等奖。由于他的扎实努力,他获得了许多荣誉:1985年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园丁,授予二等奖,荣记二等功。河北省人民政府给他颁发了荣誉证书。
1995年荣获优秀教员称号, 1996年度他被评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工作者。
1996年李春宝同志在全市小学美教师辅导中,被评为优秀教师。
1996年他的论文《浅谈运动场上弱苗苗》被唐山市教育委员会评为唐山教育系统第四届教研成果三等奖,并与《试论体育课的炼》同获遵化市教育局一等奖。因为教学业绩突出,他曾年年被评为遵化县优秀园丁。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和才能,多作对国家、民族、社会有益的事,这才算没有虚度人生。他也是个心灵手巧的热心人,平时乡亲们家里电器、线路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找他帮忙,而他总是能够及时地给乡亲们排忧解难。那时,在乡村小学村的喜欢说笑的小伙伴私下里爱和李老师的孩子打趣说:“小杰的爸爸真叫好,电灯不亮找李春宝”,因为这些都是李老师乐于助人的事实,聪明的李晓杰听了这些话也只会腼腆地笑一笑。
李老师常和大家说:人的财富不能随身带来,人不能选择生于富贵之家,改变物质和精神的贫穷,要经过好几代人的努力。一个人贫困和没文化本身并不那么可怕,关键是你如何掌握知识,靠自己的努力摆脱困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李老师还潜心研究写作和练习乐器,并小有名气。在演员们排练节目时,乡亲们常听到悠扬的杨琴声,看到他们熟练地敲击杨琴琴弦,意味深长地自弹自唱,让人忘记了生活的烦恼,真可谓是其乐融融。
由于写作功底深厚,他常被人民武装部借调去创作宣传民兵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模范事迹,被文化馆借调编写农村文化题材的剧本,演唱材料。在遵化文艺界,提起李春宝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据遵化县志记载,李春宝出席过全国农村文艺汇演及创作积极分子大会。他创作的《马头山》剧本获创作奖。在县以上报刊发表作品1000多篇。其中有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词、相声、表演唱、数来宝等。
这是社会主义培养的无产阶级自己的文化干事,这既是他的光荣,同时也是党和国家的光荣。党培养了他,他把自己的 生命都献给了党的事业。
大寨是遵化市、唐山市、河北省和华北地区民兵建设先进典型,是文化部抓的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文化部副部长徐浩然曾先后几次到遵化大寨蹲点指导工作。大寨有自己的文化团体,大寨评剧团每年演出三次。位居遵化市前三名。
当时,党和国家对大寨的培养非常重视文艺人才的培养,市文化馆有三名同志常年在那里常驻指导。发现了李春宝这位多才多艺的文艺人,并着力培养,让他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他也是不负众望,很快以大寨民兵建设中涌现的行进人物为原型,创作了话剧《哥仨好》,反映了亲哥仨热爱民兵,争相拥有武装,保家卫国的先进事迹,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引起了各级领导机关的重视。他的作品注重鼓舞广大基地干民兵战天斗地,保家卫国的热情。《哥仨好》曾获全国文艺作品一等奖,去北京汇演,相关人员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作品并被拍为纪录片在各地上映。他的常德丝弦表演唱《植树》展示了农村掀起的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潮。他的情景剧《穷棒子精神万代传》,对激励乡村人民独立自强,努力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发挥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他创作的数来宝《遵化大寨学赶山西大寨》很好地配合了农业学大寨活动在家乡的展开。他创作的相声小段幽默风趣很受观众欢迎。
可以说,他是遵化农村文化的骨干、多面手,他不但是写作高手,同时也对各种民乐研究和感兴趣。他的板胡、二胡、丝弦乐器演奏都演奏得相当专业。
2019年,他因患血液系统疾病不幸离世。
他的爱人捧着他多年来获得的厚厚一摞荣誉证书,痛不欲生地说:宝啊。你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家乡文化教育事业,你不图名、不图利,当老师是个好老师,搞创作是位好作者,我们都为你自豪,你是我们全家的榜样。
他的儿子李晓杰看着爸爸和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的照片,百感交集,他对爸爸的遗像说:我要做您的好儿子,继承您的遗志,踏踏实实干好每一件事情,干好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事情。
遵化市教育系统曾专门研讨李春宝同志的先进事迹。
他的本职工作做的那么好,靠的什么精神?靠的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雷锋式的钉子精神,靠的是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他通过《体育场山弱苗苗》总结出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探索出了一条循循善诱的教育途径,而不是浑浑噩噩地当一天和尚刚撞一天钟。
他十分爱好写作,在农村大多数年轻人看不到希望,习惯于混日子的时候,他努力以知识改变命运,决心靠自己的双手开辟出一条艰辛的励志之路。在业余时间,他潜心搞文学创作,创作了许多洋溢边远乡村人民昂扬斗志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融入了鲜活的农村乡土气息,这是他成功的秘诀。艺术源于人民火热的生活,艺术在于能够发现平凡中的美,作家必须扎根民众之中,他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才能发扬光大社会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