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理卿于1903年出生在湖北黄陂的一个贫农家庭。
13岁,他就到了刘少奇闹革命的著名安源煤矿做工,参加了三次大罢工。
20岁,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长征路上,杜理卿被调到了保卫局,负责护卫中央的年老同志。为搜救掉队的老同志,他曾三次走进雪山草地。
33岁,杜理卿以“上校”的身份,随同周恩来飞赴西安,处理“西安事变”。
为了便于行事,周恩来给他改了名字,称“杜智文”,应邀担任张学良的警卫团秘书长。
抗日战争时期,杜理卿负责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情报。
35岁,杜理卿担任中央保卫部部长。1年后,根据保密工作的需要,他的名字改成了“许建国”。
解放战争时期,许建国担任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长。他利用各方力量,以巧妙的方式打入敌人核心,获取了大量的战略战术情报。
这些情报对华北战场的军事行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每次派出人员前,许建国都要亲自找他们谈话,并规定一系列严密的组织纪律:
“敌区同志都是单线联系,互不发生横向联系,没有我亲自嘱咐,不得告诉第三人。”
作为保卫和情报工作的卓越指挥员,许建国多次受到军委通令嘉奖。
那时,聂荣臻司令员夸赞道:“我们的情报组织,抵得上十万兵马!”
建国初期,许建国担任天津市副市长。
不久,他转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安部长、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委书记。
在上海工作期间,许建国与市长陈毅配合默契。早在红军时期就相识的俩人,既是老战友,又是亲密的朋友。
陈毅调任外交部长后,就向中央推荐了许建国到外交部工作。
1958年夏,53岁的许建国到北京参加了一次舞会。跳了舞后,毛主席找他谈话。
过去,毛主席习惯叫他杜理卿了。主席问:
“杜理卿,外交战线要加强,你出国当几年大使好不好?”
许建国有些犹豫地说:
“主席您知道,我一向是搞公安保卫工作的啊,干外交我是外行!”
毛主席笑着说:
“外行可以变成内行嘛!外交工作就是需要老同志去加强。”
主席亲自点将,许建国自然愉快地接受了新的任务。
当年冬,他到中央报到了。就这样,许建国进了外交部。
最初考虑要把许建国派去联合国开展工作。
后来,因形势变化,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问题被拖延了,许建国就被调往了罗马尼亚。
许建国担任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时,负责给他做翻译的是一些年轻的留学生。
他们对许建国的评价都很高,说他“精力充沛、平易近人、性格活跃”。
在使馆,许建国经常给身边的工作人员讲一些过去的革命历史,尤其是在万里长征时发生的空前绝后、精彩绝伦的故事。
有一回,许建国所属的红三军团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攻打赣州时,他负责保卫留守处。
有天拂晓,许建国在巡逻中,突然发现留守处被敌军包围了。
在这种生死危局下,许建国双手持枪打倒几个敌人后,从一个墙角救下了时任一师政委的黄克诚(深度近视)和六师的参谋长唐近仁等同志。
接着,许建国冒着枪林弹雨,在前方开路,最后带领大伙安全突围。
在讲解中,他还给大伙说了一些夜间行军的小技巧。
作为一个革命老同志,许建国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精神。
在上海那会儿,他主动要求以行政五级仅拿六级工资待遇。
到了使馆,许建国坚持与大家在一个食堂吃饭。吃饭他是最快的,喝茶却很慢。
作为一名驻外大使,许建国时常给外宾介绍我国的茶叶。尤其是绿茶,是他经常作为“国宝”去说的一项内容。
许建国称:
“喝绿茶能帮助消化,消除疲劳,还能降低胆固醇。头倒饭,二道茶。茶喝到第二道,是最好喝的。”
经他这么一宣传,外宾一般都要美美地喝完第二道绿茶才会告别。
在使馆,许建国是要经常讲话的。
列席罗马尼亚国民议会时,翻译给他打配合,他自知即席讲话的逻辑性差些,就不避嫌忌地鼓励翻译在适当的时候,可以作出一些调整。
每次会议结束后,在接受采访时,许建国都会把翻译的功劳拿出来说:“是我们的翻译好。”
在工作方面,许建国是严肃的,一丝不苟的。
有一回,秘书写好了一篇调研报告,反映的是罗马尼亚的社会情况。秘书没啥经验,翻看了大量的材料后,下笔开始写,但写着写着就成了一篇报告文学似的文章。
也就称不上是一篇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性文章了。
当秘书把稿件放到许建国桌上后,不出意外地被打了回来。许建国毫不客气地说:“这篇文章没用。”
与此同时,许建国为秘书指点迷津,说“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才有效。”
秘书在他的指导下,往后的工作就越来越上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