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在离家时,他抄写了“七绝-呈父亲”的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短短的28个字就表达了毛主席一心向学,志在四方,让父亲高兴的恭孝情怀。这首诗后来让人们津津乐道,传遍大江南北。在领袖的身上这种大孝情怀和人生志向是与生俱来的,也是一般人根本不具备的。无独有偶,1995年春节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省长时适逢新春佳节又是他父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80大寿的日子,他因职责在身,工作繁忙,既不能与家人欢度春节也不能去给老父亲祝寿,就给父亲习仲勋同志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对父亲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任劳任怨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从不考虑个人的荣辱,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终身忠于党的优秀共产党人的品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对父亲在蒙难时期无论遭受多么大的精神折磨和肉体摧残,无论承受什么样的疯狂迫害和无情打击。始终不改革命初心,坚信党和群众的广阔胸怀和坚韧的革命意志给予了发自内心的赞颂和评价。也为自己守岗有责,不能回家给老父亲祝寿的内心缺失表示了深深的遗憾和歉意。这封信表达了一个儿子对父亲、一个共产党员对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真挚的情感和崇敬,是真正的大孝情结。此信也在街头巷尾被广泛传颂,被老百姓视为中国自古以来二十四孝的样板之一。
还有几件事情可以解读这种领袖风范的渊源。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以后被分配在基建队劳动,队长武玉华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陕北汉子,刚强能干。他的婆娘和孩子也都在基建队劳动,孩子名叫灵娃,名字甚是好听。灵娃虽然干活能顶半个劳力,但他因为先天性疾病和弱智的原因,经常惹事生非,抓这个一把打那个一下,常常口无遮拦说出让人非常生气的话。村里人被他惹恼后经常轻则骂他,重则打他。而灵娃的妈妈则特别想看护好自己弱智的孩子,即不想让他惹事但又害怕被别人欺负。有时候灵娃被人打了,她就非常难过,常常想讨个说法,她问灵娃谁欺负你了?而灵娃则有时能说出来,有时说不清楚。知青来了后灵娃的母亲就更加担心了,因为知青都是从大城市来的,有的家庭出身非常显赫,害怕惹了人家没办法担待。所以每天紧紧的拉着灵娃,不让他乱说乱动。而知青们每天干着繁重的体力活,除了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坡和繁重的农活,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和轻松的环境可供调节烦闷的情绪。渐渐的男知青都开始用抽烟来解除疲劳和烦闷。有一天,劳动间歇的时候,习近平在一块土坎上坐下卷了一支烟点着刚要抽的时候就被灵娃一把抢走了。当时大家都瞪大了眼睛,以为比灵娃大不了一岁还不满16岁的习近平一定会非常生气,暴跳如雷,至少要骂他几句。但是令众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习近平只是淡淡的一笑,什么都没有说。他对灵娃的宽容、和蔼,影响了现场很多的社员和知青。更令人震惊的是:从那以后只要有习近平在场的时候,反而没有任何人再欺负灵娃了。古人称颂圣人时说:“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习近平真正做到了天下豪杰具有气概的和慈悲情怀。
还有一次梁家河的老党支部书记、老党员张桂林的母亲去世了。习近平听说他的母亲从二、三十年代在陕北红色政权刚创立的时候深明大义,坚决支持他的儿子参加红军,为革命做出了贡献。他因此叫上一位知青一起来到老支书母亲的遗体前怀着虔诚和真挚的感情,恭恭敬敬的向老支书的母亲一连鞠了几个躬。在那个全国都在如火如荼开展破除旧风俗、旧习惯、旧势力、旧礼数的破四旧年代,这种用“鞠躬”向老人拜祭的旧礼数的做法,在当时的文革风暴中被视为大逆不道。习近平敢用“鞠躬”这种“旧礼数”来祭拜逝者,让在场的人都震惊了,大家都吓坏了。但是习近平却很镇定和自然,他双眼含泪,虔诚、恭敬的神态竟然让所有在场的人深深的动容,感觉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同时感受到人间的真情和温暖。这就是习近平敬老如父,人民至上初心的萌发年代。体现了他博大的情怀和慈孝的胸襟。这一年,习近平16岁。更加神奇的是:当年也是16岁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了反抗特权阶层、表达对地主豪绅那些纨绔子弟的蔑视和自己壮怀激烈的宏大志向,曾写下了一首“七绝-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把与生俱来的领袖风范表达的淋漓尽致。习近平有没有读过毛主席的这首诗不得而知?但他步毛主席的后尘,在青年时代就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抵制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摧毁优秀传统文化的左倾错误路线的行动,不能不说是很让人佩服的。
还有一件事更加令人感动和赞佩。有一年习近平去文安驿赶集,听说有一个他爸爸一习仲勋同志原来的卫士,听说老首长习仲勋同志的儿子在梁家河插队,不顾自己已被牵连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的窘境,从绥德、米脂一路讨饭来到文安驿,要去梁家河看一看习近平,表达对老首长习仲勋的无限思念和崇敬之情。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习仲勋同志。习仲勋同志是在1934年红军长征出发的时候被选为陕北照金根据地苏维埃主席的,当时他年仅21岁。后来,他协助刘志丹和谢子长创建了陕北根据地。毛主席曾经对陕北根据地的重要性和在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贡献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对于陕北根据地,“我说两点:一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二是八路军抗日的出发点。“没有陕北根据地,中国革命的历史可能都会被改写。所以毛主席高度赞赏习仲勋同志,亲笔为他书写了“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的题词。习仲勋同志也是建国初期的国务院副总理,是当之无愧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他因为支持了刘志丹一书的出版发行,被康生和四人帮污蔑陷害,残酷打击,遭受了16年的迫害和磨难。所以,在这个时候这位老卫士前来看望习近平,其情谊和良苦用心诚可谓感天动地。也因此习近平听说后当即说:“那我去看他吧。”说完急忙跑去见那位曾经是他父亲卫士的人,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习老的艰难处境受到牵连的老卫士已经变成了一个讨吃的“乞丐”,而习近平却毫不嫌弃待之如亲人。并且毫不犹豫的把身上所有的钱和陕西省粮票,全国粮票全部掏出来都给了这个已经变成老乞丐的老卫士。最后甚至连自己的棉衣都脱下来送给了人家。习近平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他自己吃饭穿衣都很困难,把钱和粮票都给人家不说,大冷的天自己冻着怎么办?他想的只是这个曾经是父亲老警卫、如今已沦落为乞丐的人,是自己的父辈,是千里迢迢来看他的。为了他和自己心里都燃烧着的对父亲习仲勋在那个特殊年代里所受的不公正遭遇而共同蕴藏在心灵深处炙热的那份深深的挚爱,他豁出去了。因为老卫士和他一样坚信自己的父亲是好人。他不能辜负老卫士对自己父亲和自己对父亲的一腔热血。他不能让老卫士心中对党和人民的坚定信念之火熄灭。所以他在吃不饱,穿不暖在被监视劳动的特殊年代里丝毫没有顾忌,也没有犹豫,他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也根本做不出来的善举。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那个年代有钱没有粮票是买不到粮食的,也是吃不到饭的。而且粮票不仅可以当钱用,还是比钱更有价值的硬通货。用粮票买玉米面一斤只要九分钱,如果没有粮票,掏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粮食。更何况那时的陕北天气已经冷了,把自己的棉衣都脱下来送给老卫士,几近倾其所有,倾囊相助。不禁使人想起了东汉时期古人王祥(卧冰求鲤)的感人故事。他和王祥一样都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那一份在心底里的崇敬、孝顺和挚爱。同时也在潜意识里对父亲蒙受冤屈,全家颠沛流离,自己下乡当农民的残酷现状的一种无声的抗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已经把看护和崇敬自己父亲的老卫士当做了看护和崇敬自己的父亲一样的疼爱和孝顺,倾注了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在他的心里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这信念铸成了他对共产党人崇高品质的由衷信仰。正像美国诗人惠特曼说的那样“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甚至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这些和他父亲一样坚定追随毛主席的老卫士老红军们,他们都是红色星火,照亮了这个国家,也为国家奉献了比生命还贵重的东西,他要让他们感受到即使深陷困境,饱受摧残,党和人民终将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勋和他们的贡献,一定会有人记得他们的奉献和伟大。他们都和自己父亲一样,有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身体里永远流淌着红色血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