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25军是诞生于金寨,是金寨地区组建的第一支成军建制的红军队伍,也是金寨地区组建的第七支红军队伍。首任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下辖军部和73师、74师和75师。
第一个契合 建军日与番号相合
红25军首建于1931年10月25日,下辖73师3个团,师长刘英,政治委员吴焕先。11月7日,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军委会决定,将红25军和红4军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当年11月10日,红四方面军发起黄安战役,历时43天,实现了第三次“反围剿”首战大捷。红25军积极参战,战果辉煌,第75师、74师也先后在金寨境内的麻埠和白塔畈组建,全军发展到12000多人,胜利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黄安战役中,红25军屯军叶集,在侧翼牵制敌人,为红四方面军取得胜利提供支持。1932年3月上旬,鄂豫皖军委会将红4军第11师31团和五星县独立团在麻埠合编为红25军第75师。师长廖荣坤、政治委员戴克敏。下辖二二三团、二二四团、二二五团,以增加东线作战的红军主力。
苏家埠战役中,红25军在樊通桥、陡拔河地区正面阻击敌援军2万人,取得了重大胜利。此役从3月21日打响,至5月8日结束,历时48天,歼敌3万多人,活捉敌总指挥厉式鼎及5个旅长、12个团长以下官兵18000多人,缴枪15000多支,炮44门,电台5部,击落敌机一架,取得鄂豫皖红军的空前胜利。
根据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1932年5月中旬,将皖西北道区独立第3师在白塔畈改编为红25军第74师。至此红25军编制序列的3个师全部在金寨境内完成组建。
第二个契合 重建时间相合
1932年10月底至11月下旬,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黄安檀树岗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在红75师、红27军的基础上重建红25军,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王平章。下辖74师和75师,五个团和1个军属特务营,约7000人。第74师师长徐海东、政治委员戴季英;第75师师长姚家芳,政治委员高敬亭。
檀树岗会议对于加强党的领导、统一军事指挥、集中红军力量、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结束了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后根据地红军和革命武装力量分散、领导不统一的局面。重建25军,为保卫根据地、增强军事力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为后来红25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两个契合,虽是不够准确,但反映了革命斗争的残酷。短短一年的时间,红25军一分为二,一部分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坚守的红74师和红75师新编红25军。在反围剿战斗中,红25军多次缩编,曾一分为二,分割于鄂东北、皖西北两个地区,斗争日渐残酷。
1934年4月16日,红25军近600人与红28军的3000多人,在南溪豹迹岩会师,根据省委的指示,在胡氏祠将两军合编成新的红25军,军长徐海东、政治委员吴焕先、政治部主任郭述申,参谋长戴季英。合编后的红25军接连取得长岭岗、熊家河等几次大的胜利,军威大振。红25军大部分都是红小鬼,所以又被称为“儿童军”。1934年11月6日,红25军遵照党中央地指示,从南溪葛藤山出发,前往鄂豫边拉开了长征的序幕,红25军从葛藤山出发开始长征。
这是一支不怕牺牲、勇猛向前,敢于顽强拼搏、能征善战的队伍。在红25军的历史中,有记载、有影响的战役战斗达70多次,歼敌10多万人,有几次战斗差点全军覆没,独树镇、瘐家河、马塔寺、袁家河口等战役,著名的劳山战役、榆林桥战斗和直罗军镇战役,都是大仗、恶仗、险仗,成功地运用佯攻、佯动战术和围点打援战术, 声东击西,调动敌人进入预设之伏击地域,然后赢得战争;或发现孤立、薄弱或疏于戒备之敌时,立即以袭击手段发起突然猛烈的进攻,歼敌后迅速转移。或对紧随尾追之敌,乘其孤立突出之时,以少数兵力引诱其继续前进,红军主力突然回兵,在预定的地区设伏,待敌进入伏击圈后,突然出击,打敌一个措手不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