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近代(旬阳县志)(中国共产党旬阳历史大事记),(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史),(鄂陕革命根据地简介)人们再一次重温对(红色旬阳史)的学习,为全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增强人们家国情怀思想。
重走长征路,重温对红军思想和红军文化的学习,教育人们,旨意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教育下一代,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提供理论依据,缅怀红军革命先烈,就是很好告慰牺牲在陕南旬阳红色革命根据红军烈士英灵。中国陕西省旬阳市郊外一百公里处,安埋了一座现代人们神仙般精神崇拜祭祀的场所:“红军老祖墓”。这是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功德成神”理论的最新解读。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道学研究主任,文史研究员樊光春同志,曾到旬阳市调研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工作时,他完美解读了红军老祖墓真实故事的来龙去脉,(5)他说:共产党宣传和推行无神论,但他们中的杰出人物,人民英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革命英烈却老百姓和人民群众视为“神灵祖仙”供奉,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有,类似现象很普遍,他们在人民心中就是“正义之神”。
在中国旬阳近代百年历史上,影响力最大,传播信仰思想最广泛,最具有代表性,唯一就是中国旬阳老区人民,对伟人毛泽东思想,对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对共产党信仰,对伟大的人民红军怀念最深刻,感同身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毛主席像太阳,哪里照到哪里亮。他为人民得解放,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旬阳老区人民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当年红军长征途径旬阳,在陕南旬阳建立红色人民政权,创建中共旬阳苏维埃苏区人民政府,为旬阳人民解放事业,为旬阳苏区劳苦大众“打土豪分田地,闹革命得解放”。英勇牺牲的红军革命烈士在这里长眠,旬阳老区人民为了缅怀红军,纪念红军,崇拜红军,想念红军,当地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为英勇牺牲在这里的两位红军烈士修建这座红军老祖墓,名垂千秋。
红军老祖墓的由来,故事还得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说起,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一次历史性的战略转移和五次反围剿革命斗争。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革命苏区疯狂的围剿,由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从中国革命老区江西省瑞金出发,开始了中国工农红军战略大转移。瑞金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地,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军事战略意图,命令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从安徽省金寨县出发,实行战略大转移,创建新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下,经过迂回战争,途径千里进入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适应开展鄂豫陕边区游击战争,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胜利的实现了红军战略转移。
1935年10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之一的部队红74师,由师长陈先瑞同志(共和国中将)率领这一支红军部队,从湖北省郧西县庙川乡郭家沟出发,一路上与国民党地方武装民团和驻鄂国民党正规军,进行了极其残酷的殊死斗争,红74师主力部队被打散,仅剩下十几人一个班的兵力红军,在秦巴山区与敌人周旋,开展激烈的游击争。
这一支红军部队长征中翻山越岭,来到鄂陕两省交界的旬阳市境内的九龙山(原旬阳县丰积乡潘家河村林家坪)的地方,红军特务队(一个班兵力)为了掩护红军主力部队,尽快撤离崇山峻岭的秦巴山区,由红军一位叫高中宽的指导员,带领一位叫尚班长的等几位红军战士作掩护,进行突围。突围中,因敌众我寡,在九龙山佛爷庙的地方,反围剿中不幸英勇牺牲在此。
部分红军战士在两位红军掩护下,迅速撤离敌人的包围圈。另外几名红军,他们英勇顽强,打退了敌人无数次进攻,掩护了红74师特务队和红军主力撤退,红军主力顺利撤退,指导员高中宽,尚班长两位红军烈士,胜利完成了红军主力撤退的掩护任务。他们自己英勇顽强,不屈不挠,悲壮牺牲在旬阳秦巴山区里,这里小地名叫九龙山里的佛爷庙下。
红军部队当年,来到旬阳革命老区,建立旬阳红色政权和红色革命根据地,他们在这里坚持开展秦巴游击战争,长达一年半之久。中国工农红军从事地方武装力量,建立苏区苏维埃乡村人民政府,宣传党的政策,宣传红军主张,访贫问苦,为老区人民义务就诊治病救人,红军与旬阳老区人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和深厚的军民鱼水情,在旬阳这块红色革命根据地广为流传。
红军精神在旬阳老区人民永远铭记,红军当年的先进事迹和英雄故事,深深地镌刻在旬阳老区人民心中。红军与咱们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和深厚军民鱼水情,血浓于水。红军是老百姓似亲人,似骨肉同胞骨肉,心连心。
人民正义战争的胜利,游击战争的胜利,中国工农红军克敌制胜的胜利经验和制胜法宝就是与咱们老百姓建立的军民鱼水情关系,还有坚强的后勤物资保障,千千万万旬阳老区人民与中国工农红军建立的深厚友谊和无产阶级革命感情,谁也分割不开。红军是咱们穷人的军队,人民的军队,革命的队伍。
当年红军指导员高中宽,在旬阳老区活动时期,开展游击战争,他把自己身上一技之长,把自己从医看病的知识,医术技能也带到了红军队伍里。彰显出他个人本领“文武双全”和优秀个人品质。他在旬阳革命老区一边打仗,一边为红军伤病员救死扶伤,一边义务为苏区人民行医看病,深受老区人民好评。当地老百姓称他是:“得道神医”家喻户晓,传遍到了千家万户。
当地老百姓把他行医看病传奇故事,整编成为民间歌谣,红军歌谣,就是歌颂红军。旬阳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红军烈士,行医看病,服务于民,治病赐福,便民服务,深受鄂陕苏区老百姓深深的爱戴。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人民群众心甘情愿,两厢情愿,为当年英勇牺牲的两位红军战士,修建了“红军老祖墓”。并在此树碑撰文,告诫后人永远牢记着:”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救死扶伤高中宽,得道神医老红军”。
在旬阳这块神秘的红色土地上,尽人皆知,“红军老祖”的故事,声名远扬。(2)逢年过节,千万旬阳老区人民自发组织,到红军老祖墓前,烧香,祭祀,供奉,许愿,祈求红军,护佑百姓,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平安无事,赐福吉祥。
清明时节,按时前去红军老祖墓前,开展祭祀扫墓活动。来来往往的老百姓,络绎不绝。无论省内省外,天南海北的人民群众纷纷慕名而来,缅怀红军,纪念红军,许愿瞻仰红军烈士,听地方老百姓讲,当年红军长征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前来纪念红军烈士,瞻仰红军烈士,烧香敬奉的红军老祖墓,听老一辈人讲”红军老祖”故事的人民群众络绎不绝。此情此景,映入眼帘。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来来往往,水泄不通。激励人心,深受感动。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旬阳老区人民积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国防教育活动,内容列为议事日程。
近些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先后在旬阳市林家坪,这个地方(红军烈士牺牲之地)重新修建红军老祖墓。红军烈士纪念馆,红军烈士英雄纪念碑,红军烈士陵园,红军烈士展览馆,红军饮水思源井,征集了大量流传在民间的红军文献资料,红军标语,红军民间歌谣和历史文物。
这些红色文物,见证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中国红色革命历史的历程,激励人们,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承前启后,教育下一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红军精神和延安精神学习,重走新长征路。就是对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回忆,很好传承和教育,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红军老祖墓的修建,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为“诸子百家”提倡修建的先贤祠堂,一样异曲同工。这些例证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信仰,离不开儒家思想,道教思想,离不开对共产党信仰,更离不开新中国建立的伟大长征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的文化精髓。
前面说过“神”的概念,不仅仅只限于“牛鬼蛇神”的神。它包括天神,自然神,英雄神---自己的祖先,共和国人民功臣,英雄烈士,仁人志士先贤。只要他们生前,为人民作出了贡献,死而后已,成为人们精神追求的目标。只要坚持奉行人,一辈子只作好事,不做与人民为敌的坏人坏事,人人都可以成为人们追求的神,信仰的神,崇拜的神。
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思想远大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人们把有功臣于人民的人,视为“神一样供奉”“神一样信仰”。不外乎有两个方面的动因和精神追求:一是人们希望有获得感,荣誉感,幸福感和超自然力量的保佑,二是构建一种伟大的梦想,用来实现自己思想精神幻想,或者是人生命的自由和对美好生活向往,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最终的奋斗目标。
秦巴处处埋忠骨,祭祀红军老祖墓,为有红军征战地,丰碑不朽千秋铭。(1)演绎了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红军长征鄂陕之行,途径陕南旬阳,红军在这里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在民间广为流传,在这里的红军长征传奇故事和“红军老祖”故事。
中国旬阳“红军老祖”的故事,在1952年12月24日,被一位军旅作家撰文创作后,发表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红军真实故事发表后,在整个红军长征走过地方,中国革命老区和红色革命根据地,反响很大,名声远扬。
红军老祖墓,位于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市)的丰积乡潘家河林家坪,(4)旬阳老区人民美好生活向往和美好愿望诉求,怀揣着一种对红军怀念之情,家国情怀思想,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国共产党的信仰。为了回避民间,那一种“无神论”表达方式,为了尊重旬阳老区人民意愿,名正言顺的纪念红军,缅怀红军,公开的传承红军思想,大大方方的弘扬长征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政府,党组织决定将过去的丰积乡地名,改为“红军乡”,过去的潘家河地名改为“红军村”。
旬阳红军烈士墓所在地,自然而然命名为“红军镇”,也是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镇。由此而来,名扬天下,名副其实。它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途径旬阳,红军指战员在此战斗的地方而得名。英勇顽强的中国工农红军,浴血奋战,殊死搏斗,敌众我寡,势力悬殊情况下,我英勇不屈的红军指战员,舍生忘死,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极其残酷战争中,两位红军指战员不幸壮烈牺牲在这里。
旬阳苏区人民群众,为了纪念壮烈牺牲在这里的两位红军,地方老百姓自发的,主动的,自愿的,冒着敌人杀头的危险,悄悄地安埋了牺牲在这里的两位红军指战员。从此这里,以两位红军烈士墓而得名,这里被命名为“红军镇”。这里成为这个地方最有影响力,最有纪念意义的地名,在全国来说都屈指可数,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镇,从此在这里诞生了,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和历史意义,名垂青史。
无独有偶,历史巧合,(3)两位牺牲的红军指战员,一位红军指导员姓“高”,一位红军战士班长姓“尚”,组成了两位“高尚”的红军,伟大的红军,牺牲在这里的红军指战员,不同凡响,意义深远。为了鄂陕苏区千万老区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和人民正义斗争而战斗,他们俩人冲锋陷阵,英勇顽强,不畏光荣牺牲在秦巴山区里。他们俩人“高尚”情操,永远铭记在千万旬阳老区人民心里。
他们为了今天的人们,能过上幸福安宁,和平生活。争取民主,自由,独立,解放,英勇斗争,当家做主人。永远跟着共产党,永远跟随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军事路线和正确军事战略思想,打天下,为人民谋幸福。他们俩人光荣牺牲在秦巴山区,老百姓为他们合墓安埋于此,告慰后人,以示纪念。彰显了中国工农红军烈士“高尚思想情操,英勇顽强斗志”永远激励着,千万旬阳老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光照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