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曾深情说到:西柏坡我来过多次,每一次都是怀着崇敬之心来,带着许多思考走。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学习多重温,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西柏坡伟大斗争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正是这“很多正能量”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西柏坡精神被党中央批准正式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并将其主要内容概括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与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既一脉相承,又创新发展。新时代,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柏坡精神告诫我们务必谦虚谨慎,以高度自律精神保持强劲的发展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强调指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即将建立的新中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面对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继续保持优良作风?能不能仍然保持旺盛的斗争精神?能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同志提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他再三强调,在执行政策和策略的问题上,“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要牢记“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谆谆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共产党人深知,革命胜利后,能否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关系到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因此,毛泽东同志把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比喻成“进京赶考”。他与周恩来同志的“赶考对”成为警醒后人的经典对话。周恩来同志说:我们一定要考及格,不要被退回来。毛泽东同志豪迈地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做李自成。怎么样赶考不做李自成?怎么样赶考才能取得好成绩?那就是要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赶考对”既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掌政权的高度自律,也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立新中国的坚定自信。
从小党到大党,从“进京赶考”到“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谦虚谨慎的自律精神是我们党砥砺前行、发展壮大、创造辉煌的重要保证。今天的我们,可以说是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距离伟大目标越近,越要警惕承平日久、精神懈怠的心态,越要有慎终如始、谦虚谨慎的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骄傲自满,党不能骄傲自满,国家不能骄傲自满,领导层不能骄傲自满,人民不能骄傲自满,而是要增强忧患意识、慎远追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谦虚谨慎的高度自律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以坚如磐石的定力、只争朝夕的劲力、坚韧不拔的毅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一往无前,无往不胜。
西柏坡精神激励我们继续艰苦奋斗,以自强创业精神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两年多的解放战争后毛泽东同志到达西柏坡,生活上比在延安时期要好得多,滹沱河两岸滩地肥美、稻麦两熟,毛泽东同志每每打了胜仗之后都可以有一口红烧肉吃。可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他依旧身体躬行、艰苦奋斗,一双粗布鞋穿破了就再补补,保姆做了新鞋都不舍得换上,并且叮嘱她说前线将士比他更需要。一件旧棉大衣袖口上都缝了两个大补丁,却仍然把它当成接见外宾时的礼服穿。周恩来同志也是艰苦奋斗的楷模,他儒雅淡泊、谈笑风生,一件白衬衣上的纽扣大小颜色不统一竟能打趣称作“杂牌军”,一个粗瓷小碟也会当作茶缸盖更是不让警卫人员换掉。指挥大决战的总指挥部只有四间小平房,屋内陈设简单到一部电话机、两张大地图、三张旧桌子,就连参谋们用来标图的红蓝铅笔有时为了节省也会拿红蓝毛线来替代。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西柏坡体现的淋漓尽致,它秉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支撑着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迎来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大厦之基,树立了我党自强创业的成功典范。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我们面对的矛盾和风险不是少了,而是增多了;改革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简单了,而是更为复杂艰苦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必然会有艰苦繁重的任务,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特别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全党同志只有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立自强、艰苦创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才能应对国内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局面,才能在统筹“两个大局”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前不畏艰辛,才能以永不停歇的精神状态和勇毅前行的奋斗姿态破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闯关夺隘、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西柏坡精神鼓舞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以守正创新精神挑战新的时代课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西柏坡时期,毛泽东同志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夺取了旷古烁今伟大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制定了新的建国方略,创造性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人进来”和“另起炉灶”的建国外交政策,研究和确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他深谙中国国情,认真分析中国的具体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国体、政体以及政权组织形式。关于国体和政体,他指出:我们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国的国体。政权制度采用民主集中制,也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而不采用资产阶级的议会制。他还特别强调: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如法院叫人民法院,军队叫人民解放军,以示和蒋介石政权不同。他信心百倍地向全党同志宣誓:“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武器。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面对新的挑战,毛泽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冷静应对、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成功实现了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的主动转变,解决了两个胜利之间的顺利衔接问题,解决了新中国长治久安的历史性课题。
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出现了新情况,形成了新挑战,产生了新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如何保持生命力的问题,使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在这一辉煌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顶住了冲击,经受住了考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践反复证明,能不能做到实事求是,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西柏坡时期的光辉业绩和生动实践鼓舞我们,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科学社会主义生命力就会越来越鲜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体目标就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西柏坡精神昭示我们始终一心为民,以政治自觉精神坚定党的理想信念。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西柏坡时期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就是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中国的革命实质上就是一场农民革命。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依靠和发动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参加,这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而要发动农民,首要的是要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土地问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政党曾经喊了几十年的“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却因为他们不肯也不可能发动农民群众自己起来去做,这些主张只能长期停留在口头上和字面上。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任何资产阶级政党的显著标示之一。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的成功,极大激发了农民的参军热潮,有力支援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正是西柏坡时期党密切联系群众、高度政治自觉最具体最生动地真实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