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桃寮村全景 (扶任飞 摄)
桃寮村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八面山下的大峡谷中。过去,因在大峡谷四周长满了许多野生核桃树,林中有一个10来户人家的小村子,房子全是茅草房,故名桃寮。桃寮与资兴市、炎陵县二县市交界,原属桂东县四都镇管辖的一个村民小组,2008年1月14日国务院批准将八面山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桃寮村就划归了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辖,成为了保护区的一个农业组。进入桃寮村有两条路,一条经八面山军营铺、小屋溪的山路,全长近30公里,据当地群众介绍,步行需近3个小时才能到达;另一条是经株洲市炎陵县龙渣瑶族乡的简易沙石公路,沿洣水河而上,路线弯多路窄,路面高低不平,只有高底盘车辆才能勉强通行,距桂东县城约45公里,车程约一个半小时。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村内原有17户人家近百人,现仅有12户和长住人口不足20人。
2023年7月18日,笔者与县文史研究会的同行们一起,为了进一步收集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的有关史料,同时也怀着崇敬和好奇的心情,乘车沿着106囯道至龙渣乡红星桥,再进入简易沙石公路,由于不了解路况,轿车底盘太低,艰难行使1个多小时才到达桃寮,第一次探访被誉为“红军村”的桃寮村。进村后,的确感觉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和之前看过的相关资料介绍的那样,这里翠色欲流、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崎岖险峻、云雾缭绕,一条小溪沿山谷穿村而过,几栋农舍被大山怀抱。在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桃竂管理站,我们见到了该村今年75岁的钟克帮老人,他热情地招呼我们。当他听说我们此行的来意后,他便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着当年红军游击队的一些故事。听了
他一个接一个感人的红色故事,我们顿时对这里的山水心生敬畏,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红军游击队员们在这里生活和战斗的情景。
三年游击斗争,桃寮成为红军游击根据地中心之一
1935年2月,按照中央“关于应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彻底改变斗争方式,一般应由苏区方式转变为游击区方式”的指示精神,湘赣省军区司令员蔡会文(号赤潮,湖南攸县莲塘坳镇山田村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率两个大队到达江西崇义、上犹边境,向湖南汝城、桂东一带建立和发展游击队。4月下旬,蔡会文率300多人的队伍进入桂东县东边山,与游世雄(又名游炎岩,江西省吉安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奉命率领的100多名红军战士会合。在此之前,已有4支红军和游击队部队在桂东坚持游击武装斗争。一是方维夏(字竹雅,湖南平江县长寿街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重组的红军独立四团近100人的队伍;二是由红军独立五团团长张通率领的一个连;三是由龚楚(后叛变)率领的红七十一团的部分战士;四是由罗荣(桂东县寒口上东人)率领的80余人的桂东游击队。蔡会文、游世雄迅速联络上述各部,在东边山的赤水仙召开了各部负责人联席会议。会议决定:以东边山、西边山为中心,建立游击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以现有各部为基础,合并成立湘粤赣红军游击支队。蔡会文为支队长兼政委;游世雄为副政委;罗荣为参谋长;李国兴为政治部主任。总部设在桂东县东边山的赤水仙,下辖8个大队,每个大队50至80人不等。
1935年5月,为加强党对湘粤赣边区游击支队和地方工作的领导,在与中共湘赣省委取得联系后,在东边山成立了中共湘粤赣特委,蔡会文为特委书记;李囯兴为组织部长;方维夏为宣传部长;委员有游世雄、王赤等人。游击支队指战员经常深入到东边山、西边山的村寨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主张;打土豪分田地,将物资分给农民群众,群众从中深受感动。为此,游击队的一切活动都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纷纷积极参加游击队,队伍很快发展到近千人,开辟了方圆数百里、包括湖南、江西、广东边界10多个县的游击区。同时,为巩固和发展游击根据地,游世雄、李国兴按照特委和游击支队的决定,率3个大队进入了西边山,开辟以桃寮为中心的西边山游击根据地。他们进入西边山后,在牛皮江与顾星奎率领的原红独四团三连十余名战士会合。在桃寮,游击队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只有17户人家的小村子,除3户人家外,其余14户均积极向游击队靠拢;全村60多口人就有15名青壮年参加了游击队,队伍很快发展到一百多人。在游击队的推动和帮助下,西边山中心苏维埃政府在桃寮成立,地址设在桃寮村的长排脑,推举钟为忠(桂东县四都文阁桃寮组人,现属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35年5月与其妻李凤才一起加入红军游击队)为主席,下辖5个区苏维埃政府。
随着桂东东、西两边山游击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使得国民党当局惊恐不安。1935年7月,国民党当局一方面联合广东的铁甲兵教导团、江西的铲共团、湖南的保安团、桂东的铲共义勇队,对红军游击队进行大规模“会剿”;另一方面利用叛徒李宗保等人实行政治拉拢诱降。游击支队冷静分析了当时形势,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利用山地、灵活机动、出奇制胜”的斗争策略,以达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目的。7月的一天,国民党军何宗汉、吴亮明部进攻东边山的五花洛、小水山等地,抢劫财物、杀人放火。游击队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占领山地制高点,设下埋伏形成包围圈,然后派人故意暴露目标,引诱敌人上钩。当敌人进入包围圈时,游击队四面出击,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打死打伤敌人近百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为此,游击队队员们还高兴地唱道:“好个吴亮明,真会做人情,送来枪和弹,也不问奖金”。
1935年9月,国民党军和地方武装加紧了对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的严密封锁,致使游击支队与陈毅率领的南方游击队总部失去了联系。游击支队经过艰苦努力,粉碎了敌军的多次“进剿”。国民党军不甘心失败,于1936年1月,何键、余汉谋从湖南、广东、江西调集了3个正规师和地方的保安团、铲共团约5万余兵力,在叛徒龚楚、李宗保的引导下,对东边山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围剿”。军事上,修筑碉堡、炮楼;经济上,实行严密的封锁,阻断游击支队的物质来源,妄图将游击队困死在山上;政治上,推行保甲制,按“十户为一甲,十甲为一保,五保为一联保”的统治形式,大搞联保连坐和并村移民,发现一户“通匪”,全村株连。村民李锦如一家因三日内未搬家,就按“共匪”论处,将其全家5口人杀害。在上下庄两个自然村有25户人家被迫全部搬走,方村几十栋房屋被焚毁,整个村子满目疮痍,村民流离失所。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和封锁,游击支队克服一切困难,用野果、草根、竹笋等充饥;把树洞、石穴当住房,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革命精神坚持游击斗争。1936年春,粤军余汉谋率一个团的兵力再次进攻东边山,蔡会文率部奋起反击,终因陈钧亮叛变投敌,蔡会文不幸身负重伤被俘,他宁死不屈,被叛徒和敌人残忍杀害。此后,东边山就剩下方维夏、王赤等少数队伍。
就在敌人大举进攻东边山时,也对西边山发起了新的进攻。西边山游击支队在游世雄的率领下,英勇顽强反击,最后胜利突出重围,经桃寮向酃县方向转移。此时,周里(湖南炎陵县策源乡人,解放后历任湖南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中顾委委员等职)也带领游击支队第六大队部分战士从东边山赶到了酃县的西坑,两军会合于酃县西坑与江西遂川县坑口交界的大山上,但队伍只剩下200多人了。鉴于蔡会文已牺牲,按照陈山(时任湘粤赣特委书记)的指令,决定由游世雄负责游击支队的全面工作,周里代理特委书记兼政委。辗转几天后,队伍又返回了西边山桃寮村。
1936年4月,方维夏被敌人围困在桂东普乐新庄。4月23日,叛徒黄犹斌等人,以给游击队送粮为名,趁方维夏夫妇正在生火做饭之机,将方维夏夫妇杀害于普乐新庄村的仙背山中,并残忍地割下头颅到县政府邀功请赏。方维夏的牺牲,使游击支队又失去了一位忠诚果敢、有勇有谋的领导人。同时,也使游击支队更加清醒了斗争的复杂与残酷性。
1936年5月10日,国民党当局为了重新部署“进剿”东边山、西边山游击队,粤军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彭霖生在桂东沙田主持召开湘粤赣三省“清剿”会议,叫嚣要在三个月内肃清广东、湖南、江西的游击队。而这个时候,湘南有两个特委存在,即湘南特委和湘粤赣特委。为了统一领导指挥,在安仁县豪山潭湾村的神堂背举行了联席会议,决定撤销原有的两个特委,成立湘南军政委员会及其所领导的新湘南特委。徐克全为湘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周里为副主席兼特委书记,主持游击支队的全面工作;游世雄为军事部长;刘霞为组织部长;李国兴为宣传部长;陈梅连(茶陵、安仁、永兴边委负责人)及各县负责人为委员。游世雄继续回桂东巩固和发展东边山、西边山游击根据地。不久,徐克全携枪逃跑,致使湘南军政委员会解散。
游世雄率部回归西边山后,成立中共西边山边区委员会,他任书记,杨汉林任副书记(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东村乡澄江村人)。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成立后,组织了3个工作团,分赴桂东、资兴、汝城县开展工作。同时,根据开展游击活动的需要,将湘甹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整编成两个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赵书良,以西边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活动;第二大队大队长王赤,以东边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活动。1937年2月,第一大队在王赤的带领下,主动出击,在西边山的木丘打击了国民党军何宗汉部的一个排,打死打伤敌人10余人,俘敌10余人,缴获了一些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取得了全胜。
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在东边山、西边山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随时捕捉战机狠狠打击敌人。一天晚上,游世雄、王赤率部从西边山桃寮等地出发,突然袭击驻资兴龙溪的敌人,打垮了地方武装的两个排,打死打伤敌人35人,俘敌21人,缴获枪支47支,手榴弹3担,子弹万佘发,获得了全胜。
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在东边山、西边山的艰苦游击战争,始终得到了桂东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帮助,他们在自身缺衣少食的环境下,为游击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生存物质;不顾生命危险,为游击队传递情报;帮助游击队转移和救助伤员。1936年的一天,敌人为了抓钟为忠的家属和在桃寮的红军游击队员,又进入桃寮村扫荡,群众得知消息后,迅速将李凤才(钟为忠妻子)、钟云先等4位红军游击队员躲藏在山上的一块大石头下面,当敌人询问红军游击队员的去向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他们早走了”,使他们躲过了敌人的捜捕,事后人们称该石为救命石。许多群众也因此而被捕,受尽折磨,有的被杀害。西边山桃寮村钟为高(钟年高),率先参加了红军游击队,在西边山上剿匪时,被土匪活捉后用石块活生生砸死。敌军疯狂扫荡桃寮村时,钟为忠一家和杨家、曾家全家老少被杀光,20多栋茅草房全部被烧毁,全村先后有46人献出了保贵的生命。西边山彩洞的瑶民、中共党员李根喜,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一家父子四口为革命牺牲,满门忠烈。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1935年4月至1938年2月,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队,以东边山、西边山为中心,坚持了近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对敌作战50余次,消灭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牵制了湘粤赣三省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其他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的斗争。
国共桃寮谈判,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桂东建立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推动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1937年9月下旬,根据中共中央分局(新四军副军长项英以中央分局名义的指示信)“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党中央制订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将南方各省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武装”的指示精神,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决定与国民党桂东县政府谈判。
1937年10月初,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负责人游世雄带领顾星奎、曾昭墟、萧国天,下山到西边山桃寮村,与国民党湖南第八区(郴州)保安司令部少校郭大维、国民党桂东县政府代表黄存善等人,就国共合作、团结抗日、游击队下山集中等问题进行了谈判。起初,国民党谈判代表还以“全国应统一于一个政府、军队统一编制和统一指挥”为借口,采取引诱和威胁的手段,妄图将边区红军游击支队编入他们的保安团。游世雄等坚决进行了反驳,鲜明地阐述了边区红军游击支队改编为抗日武装的坚定立场。经过艰苦努力的斗争,最终双方达成了四项协议,即:(一)双方停止敌对行动,确定沙田为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支队的集中地点,周围60华里由红军游击队设防并作为活动的范围;(二)红军游击队在沙田集中改编期间,国民党桂东县政府保证如数供给给养;(三)释放所有被捕坐牢的共产党员、红军游击队员及革命群众;(四)除游击队派员与有关县取得联系外,国民党派郴州保安司令部少校参议郭大维为常驻沙田代表,以便双方联络交涉。紧接着,游世雄等又赴汝城与郴州保安副司令胡凤璋、国民党汝城县长凌惕渊进行了谈判,达成了“国民党郴州保安司令部解除对东边山、西边山红军游击支队的敌对行动”的协议。值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桂东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