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年7月我到枣庄台儿庄党史研究中心,在周顶全主任提供的枣庄红色文化的史料中发现了毛主席1958年写给枣庄曙光人民公社的一封信。毛主席挥洒雄健的手迹中深藏着对人民的情感,使我深为感动。为了追寻这封信中的史实故事,同年8月中旬我又来枣庄,并打电话给中红网总编江山同志,他听了很有兴趣,说应该深入发掘其中毛主席写信的初衷和史料细节故事。我到枣庄前先打电话给曾在枣庄武警任过职的武警部队原副参谋长杨斌同志,他积极配合,打电话给枣庄武警支队原队长阮茂法同志协助问了其一。又找老战友枣庄市政府原副秘书长王洪军问了其二。王洪军说有个老战友于德才同志是枣庄市齐村人,当年的曙光人民公社就是现在的齐村镇。于德才知道此事后,认真查询了齐村镇的史料,找出了内容丰富的史实史料。60多年过去了,当事人已不在人世,史料细节出入难免,但史料可靠。现由中红网发表,让读者感受一代伟人热爱人民,人民热爱领袖的那个时代的春风暖意。
齐村记忆系列之——毛主席品尝郭村石榴
幸福齐村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曾与齐村石榴结缘,留下了一段名人佳话。1952年秋,郭村石榴喜获丰收,农场职工师若玉和陈热乎等人商议:毛主席领导我们贫苦农民翻了身,过上了幸福生活,咱也应该把过去的贡品让他老人家尝尝啊。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于是就精心挑选了“大青皮、冰糖籽”等上等佳品20多斤,装箱寄给北京国家政务院请代交毛主席。时过不久,他们就意外地收到了毛主席委托政务院寄来的汇款单。主席吃几个石榴还付钱,这是老百姓怎么也想不到的呀!
1958年农历8月初,枣庄成立曙光人民公社,这一年郭村石榴又喜获丰收。大家都说这是毛主席给人民公社带来的福气,这时又有群众建议摘些石榴送给毛主席。于是大家挑了又挑,选了又选,采集了100斤软籽石榴寄往北京。图片
过了一个月,曙光公社收到国务院寄来的石榴款及邮寄石榴的邮资,此外还附有毛主席一的封信。信中说,两次寄来的石榴都收到了,感谢你们,石榴款及邮资如数寄去,以后请不要再寄了。几十年过去了,这段佳话仍在百姓中流传。
榴乡峄城 | 充满诗意的石榴之路
邵明思
山东省枣庄市石榴园坐落在峄城区境内,位于鲁南苏北的城乡结合部上;西近红荷绿波的微山湖,南临一泻千里的京杭大运河,处于青檀山、石屋山、空窟山、狮山、象山,及承水河、金注河、蔡子河等群山连绵,河流贯穿的烘托之中。此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四季分明,雨水集中,又处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作物生长。石榴家族立足这山水川交融莺歌燕舞的风水宝地,形成一统天下的独立王国。这一方水土一方园林都充满了诗意。
枣庄市峄城区的前身是峄县,峄县之前为峄州、繒州、兰陵郡、兰陵县等行政区划,最早在西汉初期建制承县。据《博物志》、《汉书》等史籍记载,枣庄市峄县石榴园的渊源就是从西汉时的承县开始。
公元前115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第二次岀使西域,他从涂林安石国(伊朗、阿富汗一带)把石榴引进中国,栽植在皇家的上林苑,不准外移,只供皇室成员观赏、享用。
公元前36年汉成帝在位时,丞相匡衡从御苑中把石榴移植到自已的家乡承县栽培。石榴的原石叫做“安石榴”,汉时的承县隶属东海郡,因此,后世的文人墨客把它称作“海石榴”。安石榴这个八万里异域他乡的泊来品,几经波折来峄地,定居繁衍两千年,形成自立门户的海石榴。
东汉时,海石榴的生产基地介于东海郡承县与阴平县之间,东汉名臣袁安(?-公元92年)初入仕途任阴平县长时,他大力发展农桑,扩种果田,把石榴产业的发展推向高潮。
三国时,曹操(155-220年)父子在峄县境内古邵、底阁、马兰屯等地设“军屯”、“民屯”, 建置屯田养马的机制。大面积的平川地被屯田占用,大多数农民无地可种,只得去荒山野岭开垦果田。屯田制歪打正着地促进石榴园的发展。
晋代文学家、史称美男子的潘安,名潘岳,他用词赋赞美石榴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试看,粗糙的树干,青春百年,按逆时针的走向拧着劲儿生长;尤其是轰轰烈烈的榴花,具有独树一帜的个性。民间有个顺口溜:“石榴花,不害羞,滴滴拉拉开到秋。”直到秋后的寒露时节,依然有情窦初开的蓓蕾与大大咧咧笑口常开的榴果相伴。
奇妙的石榴生态,四季美景,不断更新。阳春榴芽吐翠,万顷绿洲,迸发生机与活力,它喚醒芸芸众生,向往纯朴的美;夏日繁花如火如荼,群芳竞艳,丛林尽染,把山水风物都化作红色的海洋,展示国色天香的美;金秋硕果坠弯枝头,丹心赤情的甜蜜世界,张扬华而实的美;冰封雪飘中的榴枝婉如虬龙,裸露的根桩壮若驼峰,凸显钢筋铁骨的粗犷之美。
石榴树浑身都是宝,其花果根芽各有药用价值。具有养生、美容,“解腥止醉,去毒,杀三尸虫,止痢疾,治遗精,祛筋骨风及腰腿痛,治妇科崩漏带下,月经不调”等功效(本草纲目)。
唐代峄县石榴发展成林,元代连结成网,明代形成万亩石榴园的较大规模。凭籍泇河、京杭大运河黄金水道和车水马龙的陆路交通之便,包括石榴在内的“23种地方名果” 生产呈现红红火火的升腾。《峄县志》记载,峄县名果“行贩江湖数千里,山乡之民皆仰食焉。”
唐代诗人李白寓居峄县石榴园一年之久(公元736年),他爱饮兰陵酒,留下《客中行》的诗;他热爱榴花,更热爱貌似榴花的员外郎鲁公之女,写下了《咏邻女东窗海石榴》的诗词: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领望金扉。
他迷恋鲁女之情跃然纸上。诗词牵线花为媒,有情人终成眷属。《峄县志》记载“李白娶鲁女为妻,生一子名伯禽”。
明永乐皇帝朱棣即位,朝鲜国进奉8名美女以示祝贺;朱棣只选中权氏一人,纳为贵妃。并且,她被朱棣视为三千粉黛一身专的红颜知已。《明史》记载,公元114年(永乐八年),朱棣率40万大军北伐鞑靼旧部;心灵貌美,略通兵法,善吹玉箫的权妃伴驾岀征。凯旋途中路过薛城。因天气炎热,权妃中暑而死,选葬于榴花掩映的榴园西首。此处三面环山,泉溪绕墓;虽然风水好,但土地脊薄。朱棣令将士们毎人都从微山湖兜来泥土,筑成一个超级大坟头。民间流传谚语:
东山狮山西山象,二龙戏水面朝阳。 十万将士兜泥土,凤凰山前葬皇娘。 权妃墓陵已被列为“中朝友好纪念陵园”。
明代乡贤贾梦龙、贾三近父子在山东兖州府峄县兰陵乡(榴园镇与阴平镇一带)石榴园腹地的石屋山泉暨贾泉村建“光禄卿第”豪宅。他父子与进士、举人等“十二文友”组成“青檀诗社”;赏榴花,饮果酒,著书立说。据中国金瓶梅研究会副会长张远芬教授等有关专家考证,贾三近即《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书中交待,富豪西门庆家中摆设“石榴盆栽”。所谓 盆栽,只属于原生态粗放型的观赏品;经过顺其自然,改造自然造型的艺术加工,方可成为当今的真正的“石榴盆景”。美化生活的 石榴盆景,是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有生命的雕塑,无声的诗歌---
明天启(1620-1627)年间,山东兖州府以峄县石榴作贡品敬奉朝廷。
清乾隆间,张玉树任峄县知县(1774-1786年)时,他提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务农之本,督促山农扩种榴田。张玉树与孙蓉衫、张兰坡、滕县高才生等地方文人结成“榴籽藕丝”诗社。把石榴当作团结美满的标志和促发特色产业的文化符号。
石榴园是红色革命发祥地。1931年4月,中共峄西工作委员会在榴园镇西棠荫村成立,孙伯英任工委书记、王子刚任副书记。这是峄县、枣庄地区农村第一个党组织。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游击队在这东西40里的榴园青纱帐里,打了许多漂亮仗。日本投降后,蒋介石打内战,派遣第六路军司令郝鹏举向峄县、枣庄等解放区进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陈毅驻峄县,派统战干部策反郝鹏举。陈、郝双方约定,第一次在青檀禅寺香火会时,于青檀峡谷的茶棚里密秘会见;第二次在峄县城老衙门里的方屋会谈;第三次会议在吴林乡米庄村进行。经过三次会谈之后,1946年1月9日郝鹏举所属2万余人在马兰屯连夜通电全国:反对内战,向共产党新四军投诚。
共和国建后,1952年10月,石榴丰收,翻身做主的农民感恩毛泽东。由老八路干部、枣庄区曙光农业高级合作社社长董明友经办,通过政务院把峄县石榴寄给毛主席。1958年10月,峄县县委、县政府委托时任公社副社长的董明友把曙光公社郭村石榴、棠荫公社和顺庄石榴100斤,寄往国务院转呈毛主席。不久,毛主席把石榴款和邮费的汇款单连同一封信寄到曙光公社党委。主席在信中向社员群众致谢,并指出“以后请不要再寄石榴了。”毛主席品尝峄县石榴,群众感到荣幸。最感人肺腑的是,国家领袖向老百姓致谢和汇款的高风亮节,成为流传民间的口头文学。
1983年7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布莱特一行来枣庄考察旱作农业;当发现石榴园时,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我的足迹踏遍了世界五大洲,还没见过这么大的人工林园;这堪称世界少有,中国第一。你们不能仅仅把它作为果园对待,要作为旅游区开发,要通过石榴园向世界展示东方大国的神秘。
1983年,枣庄市及峄城区和棠荫乡、王庄乡三级政府鼎力开发石榴园旅游区;大兴土木,大破天荒的创建青檀寺、一望亭、三近书院、园中园、匡衡祠及权妃墓陵、汉王亭、楚王亭、览翠阁等20多处景点、景观。被山东省定名为“花之路旅游区”;连 踵而来的有“世界吉尼斯之最”、“ 中国AAAA级旅游区 ”、“ 中国石榴之乡” 等一顶顶桂冠。
1987年10月16日,枣庄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决定:石榴花为枣庄市市花。
2012年,枣庄市政府把“峄县石榴种植技术”列为“非物质文化遗项目”, 以重点保护传承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