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1955年大授衔时,有不少将军对于自己的军衔不满意,因此大闹的也有几人,消息传到主席那里后,主席说出了这句话。
对于那些将军们来说,军衔是对他们功绩和级别的肯定,评低了难免会一时不乐意,就像影视作品《亮剑》中,孔捷比起李云龙、丁伟可要老实多了,但是因为跟下级同评为少将,心中也是不服,跟着一起闹。连“孔二愣子”都有情绪,更何况其他的悍将了。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作为那个“第一”,就很有考究,至少第一的位置放在那,起到了“镇的作用”,后面的人就会觉得“没想到他这么大的功劳地位也跟我同级”,就能少掉很多麻烦,让人心服口服。
那么,开国将帅中的“第一”各是谁呢?
第一元帅朱德
朱德朱老总作为开国将帅中的第一无人不服,在加入革命队伍前就已是滇军名将了,一直做到了少将旅长,月薪两千大洋。但是看清旧军阀的本质后,毅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抛却掉了高官厚禄,与中国共产党一同过“苦”日子。
中国共产党的部队一共有三个重要历程:红军、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解放军,而朱德分别是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指挥、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不管哪个时期都是军队中的第一人。
第一大将粟裕
很多人认为粟裕是在解放战争中才开始被重用,其实并不对,粟裕也是老资历了,参加了南昌起义,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担任过红七军团、红十军团参谋长。
红十军团就是由红七军团合编的,只是这支部队比较悲壮,为了掩护主力红军长征而北上抗日,刘畴西、寻淮洲、方志敏等高层大部分将士牺牲,只有粟裕带着400多人突围到达浙西南建立游击区,此后几年粟裕独自发展,愣是从老蒋的包邮地区发展壮大,这几年他是与中央几乎断绝联系的,因此没什么露脸的机会。
不过浙江就是老蒋的经济中心也是防御中心,能靠着几百残兵建立起根据地,粟裕的能力之强可见一斑。而且这其实才是粟裕本人最得意的,在他的自传中,对后来的解放战争着墨不多,反而是这三年的游击生涯花了大篇幅。
让粟裕声望到达顶峰的是淮海战役,以60万兵力吃掉了国民党80万精锐,让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得到解放,指挥能力堪称炉火纯青。
1950年朝鲜战争打响后,我国的东北边境也直面着威胁,于是抽调了四野13兵团中的第38军、39军、40军以及四野第42军,在7月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东北边防军的司令员兼政委就是粟裕。
到了10月,美国越过38线一路北上,还派出飞机轰炸我国边境城镇,东北边防军便改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兼政委。如果粟裕不是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成行,那么志愿军司令员或许就不是彭老总了。
粟裕的战功在解放军中少有人及,因此位列大将第一,其他人也不会不服。
第一上将萧克
萧克的资历相当相当牛,放在大将中也是合适的,看看他担任过的职务: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
其中最牛的是120师副师长,要知道八路军一共也就三个师,三个师长林彪、贺龙、刘伯承都是元帅,另外两个副师长聂荣臻、徐向前同样也是元帅。
按道理来说最低也会是大将,但是在红军历史的关键时间,萧克一时有些迷茫走错了方向,在1936年10月担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
不过本来在拟定名单中萧克也是十三大将之一的,只是最终定下来授予十人,排在第十一的萧克就与大将擦肩而过了。他的资历摆在这里,位列第一其他上将也不会有什么话说。
开国第一中将徐立清
徐立清本来是上将军衔,因为他在解放战争后期已是一野第一兵团政委,1952年评级也是正兵团级,按照当时的授衔标准就是上将,但他主动让了。
为此罗荣桓、彭德怀都找过他谈话,尤其是彭老总找了他三次。其实1952年评级时徐立清就让过了,说自己评副兵团级就好,同样很多人找过他谈话,最后是彭老总硬改成了正兵团级。
不过1955年彭老总没争过他,周总理知道后找到徐立清谈话,结果是徐立清说服了总理,因此才被评为中将,他也是唯一一个正兵团级中将。
资历和高风亮节在这里,其他中将当然就不好意思争了。这还真的起到了作用,聂鹤亭也是新中国的开国中将,但是他开始很不服,认为自己评低了,1955年闹了一通脾气,影响比较大,因此在这年并没有参与授衔。
后来聂鹤亭得知徐立清也是中将,便主动向罗荣桓认错,因此在1956年补授中将。
开国第一少将解方
解方原名解如川,说起来他的名字跟主席还有很大关系。他之前一直在东北军中任职,1936年秘密入党,潜伏在东北军中很多年,直到1941年才公开了身份,毛主席在延安接见他时说:你“回家”了,也解放了,干脆就叫解放吧。于是他就取了谐音的解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