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土地问题。然而,在1928年前的中国农村,封建土地关系仍然占统治地位,占人口总数一半以上的无地少地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承受着地主老财的剥削。当时的民谣就集中概括了这种社会现状:“农民背上两把刀:租米重,利钱高!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坐监牢!”。
1927年9月至1928年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和发动了100余次武装起义,斗争烽火遍及全国13个省,创建了许多革命根据地,其中最主要的就有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及开创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随着各地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创,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要充分调动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就必须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特别是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深刻地认识到土地革命的重要性。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中央紧急会议,确定把土地革命作为党的任务总方针之一。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的工农武装革命的新阶段。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后,把土地革命与武装斗争、开创革命根据地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运动。井冈山的土地革命运动,是在“前无成法”的情况下摸索进行的。毛泽东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他在1927年冬就亲自到茅坪、永新一带做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写出了《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他分析边界的土地状况为:大体说来,土地百分之六十以上在地主手里,百分之四十以下在农民手里。湘赣边界的茶陵、酃县两县相差不远,约百分之七十在地主手中。”毛泽东除自己搞调查研究外,还要求红军和地方直接参与这方面的工作,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来完成。11月,开办了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毛泽东要求教导队的学员下到古城、新城、茅坪一带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行政区划、人口、阶级、土客家矛盾、土地占有、文化风俗等,然后填写调查表。同时,还要求要了解资本家是怎样剥削工人和农民的,地主是怎样剥削农民的,工人、农民又是怎样被剥削的,以及每个村庄里的阶段成分,每个人的政治态度,都要调查清楚。
井冈山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1927年10月至1928年4月为发动试点阶段;1928年5月至7月为土地革命全面深入开展阶段;1928年9月至12月为土地革命的巩固阶段。为此,1928年2月在宁冈等地开始分田。1928年3月28日至4月6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桂东沙田一带建立桂东红色政权和进行没收分配土地的试点。4月2日,毛泽东在桂东沙田晒布堆召开了土地革命的群众大会。会上,毛泽东发表了演讲,他揭露了封建黑暗的土地所有制,宣传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军的革命宗旨,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会后,中共桂东县委书记、县工农兵政府主席陈奇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带领县委、工农兵政府工作人员和部队军政干部,深入乡村,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组织积极分子和农运骨干,帮助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和工农革命军的支持下,桂东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高潮,先后有20多个乡村工农兵政府没收了地主恶霸的田地,制定了比较具体的分田方案,实施插牌分田。分田以原耕为基础,具体做法分两种:一种是由乡村工农兵政府制作木牌或竹牌,丈量土地(有的按实际田地谷石计算)后,按人口统一造册,以户为单位号牌和插牌;另一种是农民自己做好牌子,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面积(谷石),按每人一样的稻田计量插牌,不足或多余的面积由乡村工农兵政府统一调整。通过打土豪、分田地,穷苦大众终于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为此,桂东老百姓还将共产党领导打土豪、分田地编成了歌谣传唱,即:“打倒土豪分田地,穷人从此脱深渊;革命红旗猎猎响,桂东如今亮了天。红军到了东边山,山上穷人真喜欢;打倒土豪分田地,有吃有住又有穿。”充分表达了桂东农民分得了土地后的喜悦之情和对共产党的感恩之情。
1928年8月,朱德、陈毅率红四军第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余部退至桂东沙田、普乐后,帮助建立了普乐东水乡苏维埃政府。东水乡中心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由军事委员郭俊才、土地委员郭英才、刘安全等人召开分田会议,其分田方案为:按毎户人口以原佃户和自耕为基础,谁佃耕或自耕的田地先分给谁,经调整分配后再将多余部分分给其他穷苦农户,分田与插牌同步进行。由于工作迅速,措施有力,不到5天时间,东水乡中心苏维埃政府就率先完成了分田工作。紧接着,朱德、陈毅在桂东普乐东水及时召开了桂东各区、乡苏维埃政府执委会议。会上,学习了毛泽东在沙田打土豪、分田地的创举;介绍了沙田、东水插牌分田和打土豪分财产的具体做法;会议作出了“以村为单位,以原耕为基础,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意见。此后,东水乡中心苏维埃政府派出多支工作队分赴桂东各乡村开展建立红色政权和打土豪分田地工作。
1928年4月、8月桂东两次分配土地的主要原则和方法概括起来主要内容是:一、没收地主的土地,烧毁田契。二、以村为单位,以原耕为基础,按人口分配土地。三、先分后补。即先分给无土地的贫苦农民,不足部分由苏维埃政府或农民协会进行统一调整。四、插牌分田。即在竹牌或木牌上写上姓名、地名、面积,插牌到田块。桂东这两次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为《井冈山土地法》的出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28年10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会上,学习讨论了中央有关土地革命的文件;总结了一年来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决定制定一部土地法。12月,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井冈山土地法》,并由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正式颁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并制定的第一部成文的土地法从此诞生。作为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后的第一部土地法,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1)分配农民个别耕种;(2)分配农民共同耕种;(3)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以上三种方法,以第一种为主体,与特别情形,或苏维埃政府有力时,兼用二三两种。(二)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并分配后,禁止买卖。(三)分配土地后,除老幼疾病没有耕种能力及服公众勤务者以外,其余的人均须强制劳动。(四)分配土地的数量标准:(1)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2)以劳动力为标准,能劳动者比不能劳动者多分土地一倍。以上两个标准,以第一个为主体。有特殊情形的地方,得适用第二标准。采取第一个标准的理由:(甲)在养老育婴的设备为完备以前,老幼如分田过少,必至不能维持生活。(乙)以人口为标准计算分田,比较简单方便。(丙)没有老小的人家很少,同时老小虽无耕种能力,但在分得田地后,政府亦得分配以相当之公众勤务。如任交通等。(五)分配土地的区域标准:(1)以乡为单位分配;(2)以几个乡为单位;(3)以区为单位分配。以上三种标准,以第一种为主体,遇特别情形时,得用第二、第三两种标准。(六)山林分配法:(1)茶山、柴山,照分田的办法,以乡为单位,平均分配耕种使用;(2)竹木山,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但农民经苏维埃许可后,得享用竹木。竹木在50根以下,须得乡苏维埃政府许可,百根以下,须得区苏维埃政府许可,百根以上,须得县苏维埃政府许可。(3)竹木概由县苏维埃政府出卖,所得之钱,由高级苏维埃政府支配之。(七)土地税之征收:(1)土地税依照生产情形分三种:百分之十五、百分之十、百分之五。以上三种方法,以第一种为主体,与特别情形,经高级苏维埃政府批准,得分别适用二三两种。(2)如遇天灾,或其他特殊情形时,得呈明高级苏维埃政府核准,免纳土地税。(3)土地税由县苏维埃政府征收,交高级苏维埃政府支配。(八)乡村手工业工人,如自己愿意分田者,得分每个农民所得田的数量之一半。(九)红军及自卫队的官兵,在政府及其他一切公务机关服务的人,均得分配土地。如农民所得之数,由苏维埃政府雇人代替耕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