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位于河北省的南部,是华北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从古至今,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涌现出了一大批英雄豪杰。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老革命家刘子厚同志,就是从冀南这块红色热土上走出来的英雄人物。刘子厚早在1929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冀南暴动的主要领导者,历经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当之无愧的中共元老,缔造新中国的开国功臣。
![](http://www.crt.com.cn/2022images/7/hs2199.jpg)
建国后,刘子厚的成就更大,长期官居高位。他是第二任湖北省省长,也是第二任河北省省委书记和省长,并且曾两度担任河北省省长。他还担任过河北省军区政委,北京军区政委,国家计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跻身正部级。那么,在刘子厚92年的辉煌人生历程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
刘子厚,原名刘文忠,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任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祖上几代都是大字不识的憨厚庄稼汉,每天日夜劳作,不仅无法养活一家人,还总是受人欺负和压榨。
等到刘子厚出生后,开明的父母决定要尽全力改变儿子的悲惨命运,便节衣缩食送刘子厚去学校读书,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成为了那个时代少有的知识分子,这也为刘子厚以后投身革命打下了了很好的文化基础。
生逢乱世,出身于贫苦家庭的刘子厚,从小亲眼目睹了外强入侵,国内年年混战,以及社会腐败不堪,给劳苦大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小小年纪就追求进步,萌生了救国救民的宏伟理想,读中学时就参加秘密革命活动,决心推翻这个腐朽的旧中国,建立一个全新的社会制度。
1929年,时年20岁,已长成英俊小伙的刘子厚,便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开始了他辉煌的从政生涯,
要知道,刘子厚入党之时,正是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华大地的严峻时刻,也就是说,他是冒着自己,乃至全家人的生命危险加入共产党的。
入党后,刘子厚在河北任县一带从事中共地下党的工作,靠着自己出色的工作成绩,职位屡次得到了提升,其先后担任了中共任县县委书记,中共冀南淡西特委组织部长、军事部长,漫西特委书记,中共北方局兵运领导小组组长等职,为早期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5年,随着革命形势的高涨,在冀南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农民暴动,刘子厚就是这场暴动的策划者和组织领导者,随后便成立了工农红军平汉线游击队,他亲自担任游击队队长,成为了该地一支很重要的革命武装力量,给予了反动派狠狠打击。
![](http://www.crt.com.cn/2022images/7/hs2200.jpg)
之后,这支队伍不断地扩编壮大,并在1936年扩编为华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一师,刘子厚继续担任师长。他带领这支部队在冀南地区进行抗日反蒋游击斗争,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工作,极大地振奋了当地民众的抗日热情。
后来,他又带领这支抗日队伍辗转来到鄂豫边游击根据地,由于他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又富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受到了组织上的重任,担任了中共鄂豫边省统战部部长,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展现了他超高的军事才能和政治工作能力。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加快了侵华步伐,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和反抗,全面抗战由此打响。刘子厚率部冲杀在抗日的第一线,将满腹的仇恨化作一颗颗子弹,射向狼子野心的侵华日军。
在此期间,刘子厚还凭借自己超凡的统战工作和娴熟的政治工作能力,积极动员有志青年参加新四军,并担任中共特委统战部长,中共信阳应山地委书记,新四军信应游击总队政委等职,为抗战初期新四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1年“皖南事变”后,组织能力非凡的刘子厚被委以重任,参与新四军重建工作,并担任了新四军第五师第二纵队政委,鄂豫边行政公署副主任、中共党组书记等职,继续在鄂豫边区开展对日斗争,还参与创建发展鄂豫边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游击战争,见证了日本的投降和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轰轰烈烈地解放战争时期,刘子厚仍然担任要职,主要在鄂西北地区战斗和工作,并先后担任了鄂西北行政公署副主任,中共鄂西北区第四地委书记兼鄂西北军区第四分区政委,中共鄂豫区党委书记,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等职,参与了著名的中原突围和转战大别山等战役战斗,是当之无愧的缔造新中国的巨大功臣。
由于刘子厚在革命战争年代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国后受到了重用,被继续留在湖北地区担任要职,从湖北省委副书记干起,历任湖北省副省长,湖北省第二书记,一直升到了湖北省省长的位置上。他还担任过三门峡工程局局长、中共党委书记等职,成为了主政湖北地区的最高父母官。
![](http://www.crt.com.cn/2022images/7/hs2201.jpg)
建国之初的湖北省,由于久经战乱,可以说是千疮百孔,民不聊生,水患无穷,人民的生活极其困难。为了尽快让湖北人民过上好日子,刘子厚如同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在指挥一场恶仗、硬仗,带领湖北人民与天斗,与地斗,与自然灾害斗,与土匪反动势力斗,彻底铲除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和平安详的社会环境。
濒临长江的湖北,有着“千湖之省”之称,几乎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对于水灾,可以说是久困湖北人民的一个心病。为此,刘子厚亲自带领湖北人民大力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治理长江,将常年以来久困湖北人民的水患之灾降低到了最小。
随后,他又主抓经济建设,在大力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益,很快就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仅提高了工业发展速度,农业也获得了大丰收,及时解决了久困湖北人民的吃饭问题,为建国初期湖北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深受湖北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1958年,在湖北创下辉煌政绩的刘子厚,再一次扛起重任,被调回他的家乡河北,出任河北省第二书记兼河北省省长,这是他第一次担任河北省省长一职,从此,他的事业与河北省的发展融化在了一起。
当时由于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林铁身体不好,河北省的实际工作主要由他来主持。1966年,刘子厚正式当选为河北省委书记,到1971年的时候,他再度担任河北省省长一职,全面主持河北省的日常工作,为河北省的各项发展作出了不朽功勋。
刘子厚任职河北期间,正赶上了“大跃进”时期,在他的努力纠正下,河北省虽然是一个人口大省,但相对来说,情况并不十分严重,比相邻的山东省要好很多。
刘子厚是一位务实开拓性的杰出领导,他一生办事讲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如在浮夸风盛行的年代,他深入农村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大胆如实向伟人反映情况,最终中央针对农村情况,及时调整政策,撤销农村食堂等,使得农村经济很快步入了正规化。
他还因地制宜地在河北省广大的农村地区,大胆地实行生产队“分配大包户”,取得了显著效果,使得农业获得了大丰收,极大地改善了河北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伟人的高度肯定,并加以推广。
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刘子厚也十分重视河北省工业发展,他充分利用河北省矿产自然丰富,以及紧邻北京、天津大城市和临海的地理优势,加大对重工业和矿产行业、港口的投资,并以此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成果。
刘子厚在主政河北期间,有一件事不得不提,这也是他从严执政的一个细节的体现。有一次,他到基层调研时,发现一家国营工厂十分不景气,亏损十分严重,他便微服私访,亲自到这家工厂查看实情况,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当刘书记带着一名秘书来到这家工厂的大门口时,只见大门紧闭,到处杂草丛生,一片乌烟瘴气。秘书敲了好大一会儿门,门卫才极不耐烦地打开大门,一群人在里面东倒西歪地打着牌。刘子厚很快就明白这家工厂亏损的原因了。
他便立即责令工厂整顿,对有关人员作出开除的严肃处理,随后,他又在全省范围大力整治,从严治厂,奖罚分明,极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很快就提高了工厂的经济效益,彻底挫败了一些人吃大锅饭的美梦,全省的工业产值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推定了全省工业生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