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八一征程 赣南印记 有太多鲜为人知的事
2022-07-20 14:54:28
作者:钟东林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年年“八一”,又将“八一”,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五周年的光辉节日,军旗如画,军歌嘹亮。撫今追昔, 95年的光荣征程,猎猎军旗写满铁血荣光;无数先烈的鲜血,洗染了胜利的军旗;亿万人民的期盼,托举起辉煌的军徽。95年风雨,95度春秋,历史映照未来。95年前,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南昌起义,标志着我们党开始创建自己的革命军队,肩负起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使命。为了纪念南昌起义的历史功绩,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八一”二字镌上军旗、嵌入军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

    八一起义在南昌,八一建军节确立于瑞金。1933年6月2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纪念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动,已确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的日子。” 1933年8月1日,第一个“八一”建军节庆祝活动在瑞金城南举行。从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确立军旗和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到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因此,可以说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而瑞金是八一建军节诞生的地方。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制定军旗时指出:军旗要有“八一”二字,表示192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举行南昌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历史节日。“文革”初期,有人提出要将建军节日期改为九月九日,即秋收起义的时间,毛泽东坚决反对。1967年,毛泽东对人民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杨成武说:“‘八一’不能改,这是很重要的一天,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回望“八一”征程,细数赣南印记,于硝烟弥漫中,于惊涛拍岸中,于骄傲感动中,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是一段值得永远纪念的历史!那是一段充满着光荣与梦想、热血与献身的历史!那是一段映射出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与非凡气概的历史!赣南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战士,前仆后继,铸就了英勇不屈的钢铁军魂,为民族解放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书写了壮丽的华章。

    一、鲜为人知却彪炳史册的会昌战役

    在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途中,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计其数,会昌战役独具特色。前后4天,两度会战,起义军将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克服重重困难战胜敌人,迎来了起义军南下途中唯一的一次大胜仗,共歼敌5000余人,俘敌900余人,缴获山炮1门、迫击炮2门、各种枪支1000余支和大量的弹药和辎重,永久地载入了党史、军史。 起义军在会昌战役牺牲烈士近千名,(叶挺部伤亡了约一千人,贺龙部也伤亡了七百人,其中多数都是冲锋在前的党员和骨干。)在城东的大旗坪,起义军召开了群众大会;县城水东街区欧氏宗祠,南昌起义部队攻克会昌城后在此驻扎。古老的城墙和北门,是当年八一南昌起义军攻占县城的入口。

    1、途中决定,先破会昌之敌

    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爆发后,蒋介石、汪精卫急忙调兵遣将讨伐。按当时中共中央“南下广东,争取恢复广东根据地”的决策,起义军决定南进,以发展革命力量。8月25日,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在瑞金壬田镇双巴岭与国民党军队发生遭遇战,起义军就取得了胜利。8月26日,取得壬田战斗胜利起义部队第二天就占领了瑞金县城,起义军在下街村上升屋祠堂驻扎,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战斗中牺牲的军官和战士,就埋在了双巴岭。起义军从缴获的敌军文件中得知,蒋介石嫡系钱大钧部第二十师、第十八师、新编第一师三个师九个团约万余人,在会昌山一线构筑工事,同时桂系黄绍竑部也从信丰往会昌赶来,其中黄旭初第四师先头部队二千余人集结于白鹅圩一带,与会昌的钱大钧部成犄角之势,企图将起义军扼杀在会昌。为解南下后顾之忧,前敌委员会和军事参谋团研究决定:趁两股敌人未会合,先破会昌之敌。

    2、朱德当机立断,拉开战役序幕

    起义军攻取会昌的部署是:以叶挺指挥的第十一军的第二十四、二十五师绕道会昌西北的西江、洛口一带,迂回敌后,主攻会昌,主要从外围攻击,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突破其防线;由朱德指挥第二十军第二师五团、第三师六团和教导团第三总队,在城东北方向正面发动佯攻;贺龙率领第二十军主力第一、二师为总预备队,位于瑞金至武阳之间,策应支援各方。8月29日,起义军在瑞金兵分两路向会昌开进。30日凌晨,朱德所率部队从会昌城东北的绵水河边向河子石岽约2000米的正面拉开战线。早晨6点多钟,朱德察看敌情时发现密集的敌人正在山下平坝子集合,朱德放下望远镜说:“这么好的目标,为什么不打呢?”第三师六团团长傅维钰(黄埔一期)随即调来团重机枪连,一声令下,重机枪吐出串串火舌向山下的敌人扫射过去,激烈的枪炮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晨霞中荡起漫天的硝烟,会昌战斗就这样拉开了序幕。但敌人很快就缓过神来,组织增援部队向起义军的阵地反扑。由于敌军人数占优势,战士们伤亡很大。仗越打越激烈,师长周逸群(黄埔二期)将仅有的一点预备队都拉上去了,师部、团部的参谋、勤务、警卫人员也投入了战斗。

    3、陈赓负伤,诈死脱险 

    8月30日早晨,攻打会昌城的战斗打响后,起义军第二十军三师六团二营营长陈赓率领全营担负主攻,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冲在最前头,相继攻下了三个山包。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他一面指挥二营撤退,一面和随行的营部副官卢冬生在后掩护。突然,陈赓栽倒在地,卢冬生慌忙跑过来:“营长,你负伤了!”陈赓的左腿两处中弹,伤势很重,血流如注。他强忍疼痛,对卢冬生说:“看来我走不了啦,你快点走吧。”“不,我背你走。”“别管我,快走!”陈赓要卢冬生撤退,而卢冬生执意要背营长。眼看敌人迫近,陈赓使尽力气将卢冬生推开,板着脸吼道:“我命令你,快撤!”卢冬生走后,陈赓躺在地上,站不起,爬不动。敌人喊叫着,就要冲过来了,他想:革命未竟,壮志未酬,我可不能轻易死去。于是,他机智地滚下长满茅草的水沟。为避免敌人搜身发现他活着,他赶忙脱了军装,把腿上的血抹到脸上和身上。前来搜索的敌人果然以为他死了,踢了他一腿便走开,随即,他昏了过去……

    3、铁军二十五师,攻坚发威  

    朱德率部在会昌城东北方向打响战斗后,叶挺指挥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在会昌城西北发起主攻,展开了几次强攻,占据了岚山岭敌主阵地的外围一些至高点并发起阵地攻坚战。由于敌军势众,又有工事依托,加上主攻部队二十五师未能及时按预定计划进入阵地,战斗呈僵持状态。周恩来、刘伯承、叶挺、聂荣臻等领导人一直在前线指挥所坚持指挥战斗,敌人的炮弹不时落在指挥所四周爆炸,大家都焦急地等待二十五师的到来。二十五师全师官兵头天夜晚在漆黑的夜色中踏上前往会昌的征程,由于没有向导,部队走错了路,绕了个大圈才转回洛口,中午时分,二十五师(第二十五师由叶挺独立团发展而来,是北伐战争中的铁军,官兵能征善战。)赶到指定地点,师长周士第和党代表李硕勋立即前往指挥部接受战斗任务,部队未来得及做午饭,战士们忍着饥渴立即投入了战斗。

    七十三团主攻岚山岭,七十五团进攻寨岽,七十四团接七十三团左翼进攻。七十三团团长黄浩声和指导员陈毅指挥部队向岚山岭发起猛攻,为了加快战斗进程,师部指挥所移至七十三团指挥所,采用迂回包围、两面夹击的战术,敌人在猛烈的攻击下开始溃退。东、西两个方向的起义军各参战部队紧密配合,不断向敌军发起阵地攻坚战,激战到下午4时,起义军终于攻下会昌山,并乘胜攻占县城,钱大钧率残部弃轿落荒南逃。在攻克会昌山的战斗中,七十三团二营七连连长林彪以全连无一阵亡的战绩缴获迫击炮2门、枪79支、弹药辎重一批。时年19岁的七十五团三营十一连排长许光达率全排为全连尖刀,克敌一高地,获团嘉奖。战后,许光达被任命为代理连长,人称“娃儿连长”。 9月2日,黄绍竑部先头部队黄旭初师2000余人,不知钱大钧部在会昌已被击败,糊里糊涂由白鹅方向开来,被起义军第十一军一举击溃。

    5、“娘子军”救了陈赓一命 

    起义军中不但有男兵,还活跃着一支30人的女兵队伍。这些女兵大部分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员(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少数是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创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汪精卫叛变之后,女学员纷纷离开学校,跟随叶挺、贺龙的部队来到南昌,并参加了随后的起义。这些女学员,算得上是人民军队的第一批女兵。起义军南下时,3人被分配到参谋团,其余27人分别被分配到叶挺的第十一军、贺龙的第二十军和朱德的第九军从事宣传或救护工作。在行军战斗中,女兵们表现得颇为英勇,部队首长对她们都刮目相看。周恩来曾表扬女兵:“女将们,你们这一路表现得很不错,又勇敢又有毅力。”

    女兵中,王鸣皋、杨庆兰、谭勤先、陈觉吾4人,因身体强壮、表现英勇被称为女兵“四大金刚”。因为会昌战斗激烈,伤亡很大,其中,17岁的杨庆兰原本负责宣传的被临时分配到前线当救护兵。在清理战场上的一个水田时,杨庆兰隐约看见长满茅草的田沟里躺着一个人,她走过去一看,一个身着背心、穿着短裤的人躺在草丛里昏迷不醒,左腿两处中弹,膝盖骨、脚腕骨被打折,如注的鲜血把田沟里的水染红了。杨庆兰来不及细想,一把背起这名重伤员,急忙往山下走去。汗水浸湿了杨庆兰的衣衫,可她咬紧牙关,竭尽全力,最终将重伤员送到了医护所。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位重伤病员竟是起义军第二十军三师六团二营营长陈赓。多年后,陈赓和杨庆兰再见面时,总要提起当年杨庆兰的救命之恩,他们之间也一直保持着深厚的革命友谊。

    二、信仰的星光 贺龙在瑞金入党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革命处在最低潮、中国的天空最黑暗的时候,却有理想信念坚定者,置生死于度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中,贺龙就是典型的代表。八一南昌起义时,贺龙虽然担任了起义军总指挥,但当时的他,还不是中共党员。会昌战役后,起义军撤出会昌折回瑞金进行休整,贺龙的入党问题被提上了日程。

    贺龙为了成为一个正式“共产党员”,却经历了70次的苦苦追求。1951年贺龙曾对一位同志说过:“有的材料写着我70次找党,算上历次的要求,我也记不清了,没有70次,恐怕也有几十次吧。”

    1927年8月26日,起义军进占瑞金城。中共前敌委员会和革命委员会参谋团连续召开会议,讨论政权、土地、劳动政策和行军路线等问题,并作出相应决定。前委因此正式任命贺龙为第二方面军(起义军)总指挥。部队官兵则分散到瑞金城乡各地,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在南征途中和瑞金期间,贺龙又向周逸群提出参加共产党的要求。周逸群觉得贺龙已够入党的条件了,及时把这个情况报告了前敌委书记周恩来。根据贺龙的多次要求和现实表现,周恩来向前委提议讨论贺龙入党的问题。周恩来说:“贺龙自南昌暴动到近几次战役都表现了与党真诚合作的精神,而且他本人已几十次提出入党的要求,党应当考虑接纳他了。”前敌委员会一致同意周恩来的提议,批准吸收贺龙入党。随后,由入党介绍人周逸群、谭平山找贺龙谈话。9月初,在瑞金县城河边的绵江中学(今瑞金四中)的一间教室(修建于1897年的赖氏宗祠)里,前委举行了贺龙入党仪式,跟他一起入党的还有郭沫若和彭泽民。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谭平山、周逸群等出席了仪式。周恩来还在仪式上发表了深情的讲话,他说:“贺龙同志是一个好同志,是一位坚强的同志,他的入党是我们共产党中的一大幸事。我们热烈地欢迎他加入!”汽灯将教室照得通亮,面对着写有“CP”字样的鲜红的党旗,作为南昌起义的总指挥,贺龙在最血雨腥风的时候“脱皮鞋穿草鞋”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贺龙激动不已,热泪盈眶郑重宣誓:“信仰共产主义,执行决议,服从纪律,努力做一个忠实党员!”並表示:“我指挥的军队是党的了,我的脑壳也是党的了,党就是我的生命,我把一切都交给党了”。值得后人感叹的是,仪式上,周恩来、恽代英都以亲切的口吻对贺龙入党表示祝贺,而自视甚高的李立三却以教训的口气,口口声声提醒贺龙要服从党纪。

    三、“赣南三整”:力挽狂澜于既倒

    1、刘伯承改变南行路线

    南行路上,因为种种原因,不少人都脱离了部队,其中贺龙的参谋长陈裕新及以下七百人投奔了唐生智。陈裕新为此还发了一份通电, 攻入会昌后,刘伯承对敌军遗留的文件和报纸进行了认真翻检。就在翻检过程中,看到了这份通电,在那上面,起义军南行的目的和进军路线已经完全暴露。刘伯承立即向周恩来建议召开参谋团会议。会上众人一致认为有改变南行路线的必要,遂决定在返回瑞金后,改经长汀、上杭入东江。 准备出发前,敌军突然进攻会昌,遭到起义军反击后又即行退去。刘伯承认为这是敌军在引诱起义军发动进攻,以延缓起义军到达东江的时间。在刘伯承的建议下,部队未与后面的敌人纠缠,继续向长汀进发。

    2、 三河坝分兵 

    9月19日,起义军进入汀州,参谋团开会讨论取东江的计划。一部分人主张全力进攻潮汕。正好这个时候起义军得到一份敌军电报,说广州方面来的敌军正向河源集中。一些人便主张以主力取兴宁、五华,从而在迎击河源敌军主力时赢得地形上的优势。参谋团由此分出了"攻兴宁派"和"攻潮汕派"。"攻兴宁派"建议仅以不超过两个团的兵力进攻潮汕,并且预计潮汕守军兵力空虚,小部分兵力即可让其弃城而逃。 "攻潮汕派"则不以为然。他们提出,情报显示兴宁方面并无敌情,以主力取兴宁根本没有必要,更重要的是,以小部分兵力攻潮汕,成功实无把握,万一遭受挫折,起义军的处境将变得进退维谷。 讨论到最后,多数人都倾向和赞同"攻潮汕"。于是起义军指挥部决定除留朱德率二十五师扼守三河坝外,其余主力都用于攻取潮汕,这就是"三河坝分兵"。起义军大兵压境,潮汕立即陷入混乱状态,加上汕头工农赤卫队的里应外合,潮州、汕头相继拿下。

    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起义军早已疲困不堪,多数人一停下来就想休息。按照原计划,起义军在攻取潮汕后,本应马不停蹄地开往揭阳,以迎击由河源来的敌军主力,结果这一计划并未得到坚决执行。 除了休整外,起义军还希望在潮汕补充到大量兵员或得到工农赤卫队的援助。可是当地农民并没能充分发动起来,后来刘伯承曾提到"农民其意重在本乡中寻得土地,愿意从军出征者少"。已经组成的工农赤卫队十分涣散,别说协同起义军主力作战了。

    在潮汕休整三日后,起义军进行了第二次分兵:由周逸群的第三师警备潮汕,贺、叶两军的主力则向揭阳进发。

    3、朱德挺身而出,保存革命火种

    不熄的火种"八一"南昌起义无疑是光辉的,然而历史绝非影视作品中那样浪漫,起义部队面临了巨大的困境。1927年9月19日,起义军在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作出了分兵决定:主力部队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奔赴潮汕作战;朱德率其余部队约4000人留守三河坝部留守阻敌,负责掩护主力部队进军潮汕。在朱德的指挥下,三河坝留守部队面对敌人重兵包围,毫不畏惧,英勇作战,历经三天三夜的奋战,有效阻挡了敌人的猛烈进攻。朱德率部撤出战斗后,赶到了广东省饶平县以北的茂芝村,准备与主力部队会合。然而,当起义军退至广东潮汕,蒋介石麾下干将薛岳率部协同粤军第11师陈济棠部阻击起义军。双方在汤坑展开了激战。千钧一发之时,起义军叶挺部的营长欧震叛变,率部在阵前倒戈。薛岳抓住机会,与赶来增援的粤军向叶挺的起义军发动猛烈反攻。汤坑之战的失利,使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重新北伐的设想被彻底击碎。

    10月3日的流沙会议,是南昌起义的最后一次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当时他正发高烧,郭沫若回忆说,当时周恩来"脸色显得碧青",将起义战败的原因作了简单的总结。叶挺说:"到了今天,只好当流寇,还有什么好说!"党史专家们解释,叶挺这里所谓的流寇,是指开展游击战。血性贺龙慨叹:"我心不甘!我要干到底!就让我回湘西,我要卷土重来!"正在大家表态时,哨兵发现敌人尖兵,于是会议草草收场,众人分头撤退。混乱中,抬周恩来的担架队员也乘机溜走,周恩来的身边只剩下了叶挺和聂荣臻,3人仅有的武器只是叶挺的一支小手枪。3人搭上一条小船,艰难地漂到了香港。起义失败了,但它留下的火种却并未熄灭。保留下火种的关键人物是朱德! 

    南昌起义爆发时,朱德的地位并不显赫。那时,朱德手下兵不过500,顶多算一个营,比起叶挺、贺龙来相差甚远。在三河坝完成阻击任务后,朱德的部队已损兵过半,这时又传来南下部队失败的消息,当时这支部队孤立无援处境十分困难,虽然摆脱了敌人的重兵尾随追赶,仍然受到地主和土匪武装的袭击;同上级党组织还未取得联系;官兵饥寒交迫,疾病流行;部队思想一片混乱,经不起考验的人甚至连师长、团长也会逃走;营长、连长带着一个排、一个连公开离队;有的公开散布失败情绪,要求解散部队。部队有顷刻瓦解之势,南昌起义留下的这点革命火种,面临立即熄灭的可能。

    在这样的紧急关头,面对如此严峻局面,朱德接过了这个几乎没有人再对它抱任何希望的摊子,通过他异乎寻常的执著,在部队四面受敌,孤立无援、前途未卜、人心涣散、将要瓦解的严峻时刻,朱德挺身而出,毅然决然地对大家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八一’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有决心担起革命重担,有信心把这支革命队伍带出敌人的包围圈,和同志们团结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在朱德的感召下,陈毅、王尔琢等积极响应。他们在继续寻找党组织的同时,率领部队离开茂芝,向赣南进军。其间为巩固这支热血部队,保存革命火种,采取多种措施适时进行了天心圩整顿、大庾(今大余)整编、上堡整训,,史称“赣南三整”。

    4、心有灵犀,异曲同工,铸造新军

    熟悉“三湾改编”的人很多,但清楚“赣南三整”的人却很少。赣南三整始于一九二七年十月下旬,三湾改编始于同年九月底。这两个重大事件时间相近,办法相似,内容相同,成果相通,直接导致了井冈山朱毛会师,两位伟人由此开始了近半个世纪合作共事的革命生涯。这充分说明他们采取的是切合革命失败后客观形势变化的正确措施,是事实求是的,对后来的整党整军产生了特别深远的影响。

    当时,由于两支部队所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就整顿进程而言,“三湾改编 ”是在三湾一次性集中完成的,而“赣南三整”是在行军作战过程中,即分别在天心圩、大庾、上堡,分三次一边行军作战,一边进行的整顿。“三湾改编”是毛泽东从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短短几日便完成,并提出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宣布三大纪律”等系列治军原则。而“赣南三整”则是从1927年10月中旬开始到11月下旬才结束,经历了三个阶段。且每次整顿的重心也不一样。天心圩整顿主要集中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大庾整编主要解决“组织上的问题”,而上堡整训则主要解决“军事训练的问题”。这三次环环相扣的整顿,朱德还注重把对军队的思想教育和组织上的整顿相结合,这几乎与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是的主导思想如出一辙,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朱毛会师,相见恨晚”,一起能够亲密合作大半生的原因所在。

    “赣南三整”不仅对保存革命火种有着重要作用,也为之后的井冈山会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朱德“红军之父”的崇高地位。据一些参加过南昌起义的老同志回忆,“朱德把思想教育、组织整顿、军事训练三者结合起来,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率先垂范,亲自编写上课用的教材,在上堡整训期间,每隔一两天就会上一次大课,小课则保持天天上。为了适应要求,当时已经提出了新战术问题,主要是怎样从打大仗转变为打小仗,也就是打游击的问题,以及把一线式战斗队形改为‘大’字战斗队形。”

    5、天心整顿、大庾整编、上堡整训。

    南昌起义军余部在朱德、陈毅等率领下,于1927年10月下旬进入赣南。此时,因形势恶劣、部队供给困难,抵达安远天心圩时,部队仅剩800多人。朱德在天心圩进行了初步整顿,召集军人大会,朱德在大会上激昂地说:“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军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要革命的。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他还引导大家看清中国革命的前途,不要为当前的失败而丧失信心。鼓励大家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指出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朱德胸中的信心与激情火焰一般传播给了剩下的干部战士。陈毅表态支持朱德的讲话,要大家坚信中国革命是会成功的。这次大会,使部队的混乱状态有所好转,士气开始高涨。会后,部队进行了精简,遣散了随军非战斗人员。

    在从信丰到达赣粤边境的大庾镇时,朱德所预料的有利形势出现了:国民党新军阀各派之间重新开战,爆发了粤系、桂系、湘系军阀的混战。他们忙于互相争夺,不得不暂时放松了对起义军的追击。朱德、陈毅便利用这个有利时机,领导部队适时地进行了一次整编。陈毅主持整顿共产党、共青团组织,重新登记党员、团员,成立党支部,把一部分党员、团员分配到连队中去,加强党在基层的工作;把部队编为一个纵队,共800人,下设三个支队;加强部队的军事训练和组织纪律。为了隐蔽,采用“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番号,司令员朱德(化名王楷),指导员陈毅,参谋长王尔琢。从此,起义军余部才真正稳定下来,南昌起义的火种由此不灭。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基础,战斗力核心,走出朱德元帅、陈毅元帅、粟裕大将等一大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流名将。

    11月初,起义军余部进入崇义上堡。这里农民运动非常高涨,又是一片连锦的山区,便于部队隐蔽活动。部队利用这一时机进行了20多天的整训。首先整顿纪律,规定募款和缴获要全部归公;其次进行军事训练,每隔一两天上一次大课,小课则天天上;提出新战术,还要求部队以连排为单位,在上堡、文英、古亭等山区村镇向群众宣传革命的重要性,并帮助群众生产劳动,收缴地主和土匪的武装,组织分粮、分田、分物。

    历史证明,“赣南三整”,是南昌起义军和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一样,在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赣南三整”把思想教育、组织整顿、军事训练三者结合起来,这是朱德同志的独创,为我们整党、整军积累了最早的经验,无论是思想教育、组织整顿,还是军事训练,都紧紧围绕着革命任务这一总目标,把整顿看作完成革命任务必不可少的手段,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大大提高,从而在两个月后,才能再举义旗,发动湘南暴动,创造出另一个崭新的局面。为井冈山胜利会师打下坚实基础。

    四、何长工与毛泽覃,两个“特使”,不辱使命

    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经艰苦转战, 来到湘赣边陲的罗霄山脉中殷, 会合袁文才、 王佐的两路部队, 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 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这时. 毛泽东十分关心南昌起义的部队。他经常打听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以及失散部队的下落 。10月 , 毛泽东派卫生队党代表何长工去长沙与湖南省委、 湘南特委取得联系, 打听南昌起义部队的情况并嘱其联络。

    当朱德率领的起义部队转战到崇义山区时,蔡协民巧遇长沙念书时的同学,时任秋收起义一支小分队领导人的武中豪。武中豪告诉他,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带领部队上了井冈山,并在那里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听了武中豪的介绍后,一个全新的设想立刻在蔡协民的大脑中形成———部队应该尽快结束这种到处奔波的生存状态,向井冈山靠拢。于是蔡协民把自己的想法迅速地向朱德、陈毅和王尔琢作了汇报,这一设想得到了王尔琢的极力支持,也得到了朱德、陈毅谨慎的认同。但朱德认为如果真的要实施这一举措,必须得先与毛泽东部取得联系。于是蔡协民举荐在司令部做政工干部的毛泽覃——毛泽东的胞弟作为特使先期上井冈山与其兄取得联系。毛泽覃领命着即启程。毛泽覃(化名“覃泽” )穿国民党衣服, 佩国民党徽号, 以十六军副官身分. 由祟义、 上犹经桂东至茶陵,在茶陵与宁冈交界的坑口, 终于找到袁文才的部队。 11月中旬, 在袁文才派人护送下, 毛泽覃终于在宁冈茅坪见到毛洋东. 详细介绍了朱德、 陈毅部队的情况。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赣南三整”后,朱德利用曾经是云南讲武堂的同班同学关系与范石生达成协议,将部队暂编为16军47师的140团,朱德化名为王楷任47师副师长兼140团团长,就驻扎在离韶关40里的犁铺头。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10月5日,何长工精心化装,身着一套破旧衣裳,背着两只猪娃子和一双旧草鞋,带着两腿泥巴,打扮成一个“逃兵”模样,从井冈山出发,在腥风血雨中,何长工冒死辗转到长沙、广州,,到处打听朱德的下落。好不容易在12月底到了韶关。由于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何长工于是匆忙住进旅馆,忙着去洗澡。。他在洗澡时,有几个16军的军官也在洗澡,只听到他们在边洗边谈,“王楷的队伍到犁铺头了,听说他原来叫朱德,是范军长的老同学。”何长工一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几个月奔波杳无音讯的朱德和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原来就在这里。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周恩来与新时代党的建设”学术座谈会在淮安召开(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周恩来与新时代党的建设”学
·特稿:解析“万万火急”西进电令 论“通道会议会址”在外寨(图)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放映“红色电影”,增强人们爱国情怀(图)
·特稿:“长征与麻城”实地调研活动系列报道之五:废寢忘追寻红军足迹(组图)
·特稿:莲花河社区委员会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活动(组图)
·贺家(组图)
·中红头条:阳国利:学习感悟毛泽东思想
·特稿:七绝-摘星颂
·特稿: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的故事之十六:在国共和谈中
·特稿:我国抗战时期的典当行业发展与贡献(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八一征程 赣南印记 有太多鲜为人知的事
钟东林:八一征程 赣南印记 有太多鲜为人知的事
特稿:八一征程 赣南印记 有太多鲜为人知的事
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
危春勇: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
特稿: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一次会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心中的明天”小学生手抄
周恩来纪念馆举办少儿特色夏令营活动(组图)
粟立章、吴能夫:解析“万万火急”西进电令 论“通道
特稿:解析“万万火急”西进电令 论“通道会议会址”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