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勇的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1月在山东临沂组建,历经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等震撼世人的大战,19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又经过渡江、郎广等战役,相继解放了南京、杭州等城市,兵临上海——这个国民党政府在华东的最后一个重要据点。
蒋介石:死守上海六个月
上海,当时是亚洲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远东第一都市”、“魔都”。上海工业产值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商业贸易量更占全国的六成以上。上海,还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蒋介石都不愿将这颗东方明珠拱手让给他的老对手---共产党。
1949年4月26日,蒋介石抵达上海。蒋介石守长江不积极,但守上海是不遗余力的。他错误地估计了国际形势,以为只要上海能坚守6个月,国际形势必然发生变化,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会爆发。到那时,只要美国派出1个军,就能帮助他反败为胜。
5月7日,蒋介石离开上海,把防守上海的任务交给了汤恩伯。
此时,集结在上海的国民党军队,共有8个军25个师、30余艘军舰、120余架飞机,共20余万人,统归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
为了守住上海,国民党早在1949年1月就着手修建工事。他们在上海的四周构筑了4000多个钢筋混凝土地堡,地堡与地堡之间用交通壕相连接,大地堡四周还设有许多小地堡,形成暴露与隐蔽相结合的子母堡式的交叉火力网。
蒋介石一面要求汤恩伯加强防御的同时,一面将大批的物资运往台湾。
汤恩伯按照蒋介石的密令,将中央银行所存11万两黄金,3亿多两白银,数百万银元以及精密仪器、贵重机器设备、车辆、纸张等物资运往台湾,将棉纱、布匹、绸料等,也大都运往台湾。
据估计,蒋介石从上海抢运了1500船的物资,还不算用飞机运走的。其数量之巨,令人难以想象。
蒋介石心中有数,偌大一个上海,搬是搬不完的。搬不完也不能留给共产党。国民党一位将军就曾杀气腾腾地说,上海是只玉瓶,在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打碎它、毁灭它。
毛泽东:要文打,不要武打
1949年4月2日晚,北平香山双清别墅。
毛泽东同军委其他领导聚在一起,毛泽东说:“想不到形势发展这样快,下一步要考虑解放上海了。”
周恩来说:“上海是我党的诞生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下可以回到人民的怀抱。”
刘少奇说:“上海也是蒋介石起家的地方,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要基地,是冒险家的乐园。那里情况很复杂,现在还有好几万外侨。”
“上海可是我国工业精华所在,千万不能打烂了。”任弼时担心地说,“现在看来,打下上海不算问题,难就难在要使这个大上海完整地回到人民的怀抱,并且管好它。”
朱德说:“总前委已经来电询问,何时可以对上海发起进攻。”
毛泽东说:“解放上海,主要不是军事问题。上海已成孤岛,解放军占有绝对优势。何时向上海发起进攻,主要是政治上、经济上,甚至是国际上的问题,要作充分准备!”
对于即将发起的上海战役,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不仅要军事进城,还要政治进城。首任上海市长陈毅则形象地比喻为“瓷器店里打老鼠”,既要捉住老鼠,又不至于把珍贵的瓷器打碎。
中央领导的殷切期待,为三野将士提出了明确的、更高的要求。
不惜代价,断敌退路
5月初,粟裕和张震率领第三野战军机关自常州东移苏州。
粟裕和张震积极从军事上进行准备,他们分析了打上海的3种战法:
第一、围困战法。上海有600多万居民,生活资料依靠外地运入,尤其是粮食和煤,所需量很大,长期围困,人民生活将陷入绝境。而敌军固有海上通道,我们围不死,而且我军渡江以后,应力争迅速解放全中国。所以,长期围困的战法不可取。
第二,选择敌人防御薄弱的苏州河以南实施突击。这一战法,虽避开了敌人设防的重点吴淞,伤亡也可能减小,但主战场将在市区,城市会被打烂。所以,这一战法也不可取。
第三,把攻击的重点放在吴淞,钳击吴淞口,暂不攻击市区。这样可以封锁敌人海上退路,并迅速切断敌人抢运上海物资的通道。如果敌人要坚守下去,必将为保护其唯一的海上退路而集中兵力在吴淞口周围与我军决战,如出现这一情况,就可避免在市区进行大规模的战斗,使城市少受破坏,达到完整接管的目的。吴淞周围是敌防御的强点,因此这种战法,将是硬碰硬的一场艰巨的攻坚战,一场激烈的反复争夺战,我军要付出较大的代价。但我们是人民军队,为了保存城市的完整,保护上海人民的生命财产,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必要的,值得的。
5月7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上报了钳击吴淞的作战方案,次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
5月10日,在江苏丹阳的一座大庙里的干部,端坐在背包上聆听陈毅作报告。
陈毅说:“进南京、上海是我们胜利的标志。在南京、上海搞一件坏事,全世界都知道。我们要把自己的行动与帝国主义、国民党、汪伪比较一下,谁是为人民的?我们要表示解放军是一支好军队,前线打仗是勇敢的,但进城要表现虚心谨慎,要小心,要表现这方面的勇敢。我们野战军是‘野’,但在城市是不能‘野’的。”
负责三野全军军事指挥的粟裕、张震两人反复研究,最后决定:叶飞和宋时轮两兵团兵分两路,采取钳形攻势,由太湖南北走廊出发,叶飞10兵团指挥第26、28、29、33军及特种兵纵队炮兵一部,由常熟、苏州向昆山、太仓、嘉定攻击前进;宋时轮9兵团指挥20、27、30、31军及特种兵纵队炮兵一部,向奉贤、南汇、川沙攻击前进,从浦东和浦西两翼迂回吴淞口,切断国民党军的海上逃路,吸引守军于江湾、大场等市郊地区,聚而歼之。尔后再回击市区,迫使守军投降。
钳击吴淞,多面进攻
5月10日,叶飞接到野战军作战命令。第10兵团第29军攻下嘉定,在刘行、月浦,国民党军依托钢骨水泥碉堡群,在飞机和舰炮的支援下连续实施反击。我军改取小分队行动,实施火力、爆破、突击紧密结合的攻坚战术,逐个夺取碉堡、地堡。经反复争夺,占领月浦。17日,28军肃清刘行残敌,19日攻下国际电台,向吴淞推进。
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政委郭化若受命从浦东向吴淞进攻。18日,攻占高行,直逼高桥,威胁汤恩伯黄浦江出口。31军在不利的情况下,与敌人激战5日5夜。23日,我特种兵纵队的远射程火炮对高桥东北海面的国民党舰艇进行炮击,击中7艘,其余逃走,至此封锁了高桥以东海面。
5月23日夜,解放军向上海发起总攻。
为加强进攻力量,三野增调7兵团23军和8兵团25军及特种兵炮兵全部,分别配属第9、10兵团多面作战。24日,20军攻占浦东市区,23、27军分别攻入虹桥、徐家汇、龙华等地,26军攻占大场、江湾,25、29军攻占吴淞、宝山,28、33军攻占杨行等地,31军攻占高桥,守军纷纷被歼。
在市区的一些主要街道上,敌人安置在路中心的坦克和装甲车,像一个个钢筋水泥筑成的地堡,不时地向外喷射着道道火舌。在另外一些街头、广场上,敌人又以麻包和铁丝网作障碍,妄图阻止解放军前进。整团整营的敌人,隐蔽在高大建筑里困兽犹斗。
聂凤智的27军进展神速,率先突入市区,但在向纵深发展的时候,被占据百老汇大厦的敌军挡住了去路。敌人将这座21层77米高的大厦改造成半永久型防御工事,子弹像雨点一样泼向我冲锋部队,不少战士负伤和牺牲。战前,聂凤智就下了极为严格的命令:“谁开炮就要谁脑袋”。各部队从拂晓一直攻击到中午,也没有攻过苏州河去。
24日上午10时,23军军长陶勇率领部队赶到苏州河南岸。25日拂晓,陶勇率部已把国民党苏州河防线拦腰斩断。北岸的国民党守军顿时军心动摇,无心恋战。陶勇率部穷追猛打,国民党军精心部署的苏州河防线全线崩溃,在一片混乱之中向吴淞口逃窜。
汤恩伯早于18日登舰,见势不妙逃往台湾。与此同时,敌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在我军的策动下,于5月25日率第21、第51、第123等3个军的残部4万人撤出防地,向江湾方向移动。次日清晨,刘昌义率领部队到江湾体育场南面,遭到北面国民党第54军和侧翼第37军的围攻,刘部给予还击。此时,解放军第26军从西南方向赶来,把国民党军击退。
5月27日上午9时,上海宣布解放。随后,第25军向崇明岛发起攻击,6月2日解放全岛。至此,上海战役胜利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