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的故事之一:走出塾塘乡
2022-04-19 10:05:21
作者:湖北省黎民红文化交流中心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盛夏,烈日灼烤着大地,水乡在蒸腾。黄泥小路蜿蜒向前,穿村过河伸向令人神往的省城。父亲怀着既紧张不安又激动企盼的心情告别了奶奶和姑姑,携带着简单的行囊,跟着爷爷徒步八九十华里,来到长沙城南门外妙高峰下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

    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历史悠久,初为“城南书院”,继为“中路师范学堂”,再名为“第一师范学校”。此时,全校分三部分:师范部、附属高小部、国民教育部(相当于初小)。该校是当时省内自初等教育至中等教育兼备的建制完善的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是三湘学子向往的学习园地。

    父亲考进附属高小部,时年11岁。

    进入湖南第一师范附小,是父亲学生时代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走出了塾塘乡,走出了湘阴,步入了社会。父亲在这里整整生活了三年,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这里学习生活的氛围,不但使他学识大增,更加快了他体魄心智的成长与成熟。

    当时,正值具有现代民主教育思想和爱国精神的孔昭绶二度出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他的爱国精神集中反映在教育事业中。针对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国家蒙受奇耻大辱,他把前任校长提出的以“诚”字为中心的“公诚勤俭”的校训,改为以“知耻”二字为校训的中心,贯穿着“公诚勤俭”诸义。1917 年5月7日,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召开的国耻纪念大会上,他作了长时间的演说,极力主张进行“军国民教育”,认为:我国历年外交失败,由无战斗实力以为折冲后盾,而世界唯有铁血可以购公理,唯有武装可以企和平。这一思想对父亲颇有影响,他在作文《言志》中写道:

    今之世界乃战争之世界,而强国之道莫贵工业。试观德国之强者日甚。昔德国亦弱国也,常与法战,累为法所挫……发明新式枪械,再与法战,大败法军。自是振兴工业,以至今日称雄世界无可不矣……故吾志习工业,以图工业振兴。

    孔昭绶治校非常开明,他主张学生参与校政,成立了学友会,课余时间自己管理自己。师范部学生以毛泽东为首开展了生龙活虎的学生自治活动。毛泽东任总干事,传播先进思想,在长沙学生界、知识界颇有影响。附小也于1916年10月21日成立了学生组织——学艺会。并陆续组织了讲演、美术、音乐、竞球、竞技、拳术等课外文体活动小组。

    父亲从小随爷爷住读校中,因而很快地适应了附小的寄宿生活。面对校中丰富的课余活动,他如鱼得水。一年内,先加入了“以练习语言增加知识”为目的的讲演部,又加入了美术、竞球、竞技、拳术等小组活动。此外,他利用星期天走出学校,或去城内观市景,或到郊外赏自然。

    秋春之际是出游的好季节。一秋日,他与学友们游长沙,初至天心阁,“面对岳麓湘江而长株铁路绕其侧,舟车草木均可指数”,认为这是“本省第一最胜之地也”;继而于街市听“演说会”,见“男女杂遝而至,有童而龀者,有老而齿豁者,有短褐不完者,约而纪之,不下数千人”;又去画店赏画,一幅画深深吸引了父亲,“淡墨数笔,写侧势远山半角,具有凌虚缥渺之态”,善喜丹青的父亲,爱不释手,“展玩久之,本甚羡慕,或问价,曰百金,予为哑然”。真为父亲惋惜!

    春日,他邀学友岳麓踏青,并模仿《小石潭记》、《岳阳楼记》等写作文:

    环省多山,其西北之山,林整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岳麓也。……春季,百花争茂,而桃花之一片胭脂,染成红装满树,尤为可观。上行一二里,渐闻水声潺潺,及达山巅。巅有亭,即望湘亭也。……远望乡间,草衔长带,柳垂细乳,田间菜花,大地金黄。登斯亭也,则有去国怀乡,心旷神怡者矣……
读父亲十二三岁时写的这些作文,我仿佛看到少年时代的父亲登岳麓、游市井的活泼身影,既为他极尽学习模仿名人之作的幼稚笔触而暗笑,也能体会到当时他对喜爱之物而无钱换取时的那份心痒与无奈。

    父亲还有一种酷爱:读报。

    早在故乡读书时,他就常请在长沙谋生的叔叔寄报回家。唐家桥邮政代办所曾为父亲接送过一份份报纸。来到湖南第一师范附小后,读报,不知方便了多少!

    湖南第一师范附小教室就在师范部的紧邻,离师范部阅览室不远。只要一有空闲,父亲就钻进去大饱眼福。从书报窗口,他看到了多彩多姿的学生生活以外的国家大事。求知若渴的父亲开始“论政”了,尽管许多观点很可能是报人的观点,他并不一定很理解,甚至于不可避免地接受了地方主义思想的影响,但对内乱外患的忧虑却跃然纸上。《近日闻见录》中他这样写道:

    吾于某日课毕往阅览室阅报。见报载吴光新“以岳州、湘阴化为戒严区域,不胜骇异。吴光新阴蓄其志,欲一逞于湖南省久矣。今逢此时内乱纷纷乃乘机作乱,如政府不能先事预防之,或发生意外之变化,此则非独湘人之不幸,抑西南主义之大障碍也。继有中日银行与湖南之关系。日本在我国湖南开设银行以为吸收我国银钱之用。一省之财政完全寄托于银行,今湖南银行之纸币低落一至如是,若均为日中很行所极收。则全省之财政完全操纵于日人之手。物价之贵贱,汇水之涨落皆可以操纵之,而他日若迫我兑现,则尤为国存者之一端也。可悲也哉!

    1916年,是父亲少年时代经历的一个多事之年,客现地说,也是父亲迅速成长的一年。

    这年暑假一到,父亲便兴致勃勃地返回故乡。整理好一学期未曾居住过的居室,临窗放置一个小书案,把所学过的课本、书籍一一码放整齐。本欲“每日同妹温习片时外,或击球或踢毽或奉父母之命至附近游观”,过一个轻轻松松的假期。不料,却经历了一次被汤芗铭败兵洗劫的灾难。

    这年元旦,在中国近代史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了一场复辟丑剧。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的袁世凯,登基做了“洪宪”皇帝。但“好景”不长,83天后下台,并于6月6日在众叛亲离和国人唾骂声中死去。不久,袁世凯任命的湖南都督汤芗铭听说程潜率湘军大败北军,驻省湘军又将联合桂军进攻督军公署,大为惶恐。7月4日晚仓皇逃跑。所率败兵沿途到处抢掠,唐家桥亦未幸免。

    一日清晨,父亲听到隐约炮声,以为是乡间神庙活动所为,后才知是汤芗铭率兵北逃。第二天,败兵行至唐家桥,幸亏祖父携全家躲向颖珠山,家人未遭殃。然而当疲惫不堪的一家人返回新屋时,见到的是满目狼藉,衣物、器具抛撒在地……

    12岁的父亲第一次见到家遭败兵洗动后凌乱不堪的样子,很受刺激,心中充满气愤与无奈。开学后的第一篇自由命题的作文《暑假纪事》,父亲就记述了此事,文末叹道:“鸣呼!数十年来吾家之不幸,莫此为甚也!”

    此事过不久,又发生一件令父亲扼腕叹息之事——蔡锷病逝。

    蔡锷,是湖南人引以为骄傲的英雄人物。辛亥革命时在云南昆明发动起义,被推为总指挥,起义胜利后,任云南军政府都督。1915年12月在云南起兵讨伐袁世凯,任护国军第一总司令。1916 年护国战争胜利,任四川督军兼省长,同年9月患喉癌赴日本就医,于11月8日病逝于日本福冈大学医院。清息传到国内、长沙教育会举行追悼大会,父亲随学校一同参加。会后特作《追悼蔡公松坡感言》,文章赞道:

    蔡公松坡,吾国之人才也……袁世凯背叛共和厉行帝制,无有声言反抗者,公耻之,起义云南,独立支持,百折不回,卒能铲除帝制,恢复共和。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由此观之,而足以堪平乱御侮之任者,盖为公耳。今公已矣,吾人可不急起直追,继公之志乎?

    少年雄心,跃然纸上;一扫暑假面对败兵洗幼后的无奈!

    内乱,激发父亲戡平内乱之少年壮志;外患,引发父亲爱国御侮之心。

    近代中国历史,记载了许多失地的屈辱。国土被列强蚕食、分割,这对于每一个具有爱国之心的人,都会深感切肤之痛!

    1917 年,父亲正读高小二年级,地理课本既将父亲的视野扩大至世界,更将近代我国割让地之状况形象化了。

    一天夜晚,父亲于灯下打开地理书,日里所学的知识集于图集,一目了然。东西南北四方国土被瓜分之地,被觊觎之所,赫然在目,“小小丧失不可胜数”,“诚可为痛哭流涕也哉!”他痛言:

    夫吾一国之中,寸土尺地,皆我祖宗披荆斩棘,沐雨栉风,以积德而累功,以保世而滋大,不知若何艰难也。而今每任强国鲸吞鼓颐,蚕食张吻,掠我土毛,腥我天地,金瓯之国家遂成破碎之山河……

    对此,他感到“如烈火之烧心,众镝之丛体,芒刺之负背”,他大声疾呼:我辈“若能时存卧薪尝胆之念,励精图治,何患收回割让地之不能乎!”

    何以解除内忧外患?父亲当时毕竟才十二三岁,正是人生崇尚英雄的阶段,很自然地,他希望如古今中外历史豪杰般的人物再现。

    他崇拜明太祖朱元璋,称其为“古之圣贤豪杰其功最大者”。钦佩朱元璋由一僧人从郭子兴起兵,“后子兴死,诸将拥立乃将其兵,灭群雄,定都金陵……统一中国。”

    他读《俾斯麦传》,对这位世界闻名的德国铁血宰相,赞其少年之时即“阴以统一日耳曼为已任”,“深叹其坚忍之力,创造之功”,认为他是“强国之模范”。

    他自己也在思考,在探索救国济民之策,这在他的作文中多有反映。面对“人民之生计艰难困苦”之状,他写道:

    “救国之策如何?非特以米与之、以衣济之也。其最善者在多设工厂工艺别类。如机织缝纫令女子习之,木竹金工等令男子习之。其他如艺徒学校、采矿等均为救济之善法也。”

    “整顿金融即可安民,停止战争便利输运,商务自旺。”

    显然上述这些“策”,绝非他个人创造,而是吸收了当时社会上各种有识之士的思想,这些思想引起了他的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南第一师范附小,父亲与萧三的相识与相交。

    1917年第二学期,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在湘潭附近的“黄氏族学”任教的萧三到上海、苏州、无锡等地学校办童子军归来。经介绍,湖南第一师范校长孔昭绶即聘其为附小教员,教英语、音乐两科并兼办童子军。父亲那年正上高小三年级,马上就要毕业了。萧三成了他的老师。尽管萧三长父亲8岁,他们之间却有一种忘年之感。

    萧三读书时就曾以自己的方式抵制封建主义的教育方式,不甘作考试的奴隶,当了教师就更推崇民主主义教育,不用考试逼人,不搞突然袭击,不出怪题,多靠平时成绩。学生轻轻松松地就学会了,考完了。萧三又是长沙城里童子军第七团团长,办童子军,以“为社会服务”为口号,他教学生练习生存本领,如目测、游泳、两根火柴点燃一堆火等。更注重平时做好事,教学生认清人群及社会对自己的帮助和为社会服务是责任和义务,尤其主张要为劳苦人做好事。这位年轻教师颇受学生欢迎。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海南省澄迈县民办幼儿园联合党支部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活动(组图)
·下一篇:特稿:安源精神: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精神坐标
·中红头条:李殿仁 | 劳动最光荣
·中红头条:建团100周年 | 观红色博物馆展出的青年奋斗见证(组图)
·林炎志:继续做好铺路石(组图)
·中红头条: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举办
·王忠新​:如何应对外部“和平演变”新抛出的“杀手锏”?
·特稿:左鸠戛中学:缅怀英烈,厚植爱国情怀(组图)
·特稿:寻找父亲当年的入党介绍人(图)
·特稿: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的故事之二:五四前后
·特稿:沅陵县教师进修学校以红色教育推进党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组图)
·特稿:大关县:青春百年心向党 砥砺奋进创未来(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传承书法艺术,让孩子快乐地写字(组图)
劳动最光荣
中红头条:李殿仁 | 劳动最光荣
中红头条:建团100周年 | 观红色博物馆展出的青年奋
吕志斌:我的春节
吕志斌:我热爱家乡的公园
临西县文明城市创建“红黑榜”,吕玉兰纪念馆荣登红
林炎志:继续做好铺路石(组图)
中红头条: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
中红头条:中宣部:用好各类红色资源 开展红色基因传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