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6月16日,蒋介石治下的黄埔军校成立,陈诚通过军校教练部副主任邓演达入校。一日清晨,陈诚拿本《三民主义》到操场研读,恰巧被巡视路过的蒋校长,无意关注到陈的书上圈圈点点与眉批。蒋顿时说了一句:“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你努力吧!”
1926年2月,国民政府东征叛变的陈炯明,蒋校长任陈诚为黄埔军校学生队长,率黄埔学员兵出征,指挥炮击淡水城门,东征军攻入淡水城。按常规,陈诚资历尚浅,是不够资格担任这个职务,总教官何应钦坚决反对。可是对蒋校长的任命也无可奈何。次年1月棉湖之战,陈炯明军进攻蒋介石,陈诚拉火开炮,蒋发起反攻击退陈军。同年9月,陈炯明残部在惠州展开激战,陈诚率兵,三炮轰开惠州城墙,顺利攻进。蒋给陈连升三级,任少将副师长,人称“三炮起家”。
1927年,四一二政变,陈诚的恩师邓演达,对蒋不满,与蒋决裂,陈诚站在了蒋的一边。蒋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时,湘军唐生智等起兵讨伐,差点把蒋赶下台。由于,湘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之女谭祥,曾在美国留学与宋美龄相识,还做了宋的干女儿。回国后已25岁曾未婚配,由干妈干爸作媒与主婚嫁给陈诚。陈作了湖南女婿,蒋对陈寄予厚望。1928年7月,蒋介石任陈诚第11师副师长,湖南军界宛如一杆大旗竖起,唐生智等湘军逐渐归为陈诚“土木系”,其中十多个将领都是湖南人,由此成为陈诚政坛上的支持者。
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才29岁的陈诚升为十八军军长兼十一师师长。陈与蒋不仅是浙江同乡,黄埔学员及干女婿几层关系,更重要的是陈诚对蒋绝对忠诚。陈诚是不仅有了夫人,还有了干爸干妈,就算无有军功,日后的仕途也有所不俗。但陈诚很不争气,与早期极弱红军交战就留下指挥低劣的名声。乃陈诚指挥第11师三路纵队发起进攻,前半阵疲于奔命,后半阵处处被打,溃不成军,其结果是数万之众遭歼不说,而两个师长当了俘虏。陈初次败北,蒋隐忍不语。
又于1931年,蒋介石成立南昌行营别动总队,任康泽少将总队长。在江西剿共时康泽特别活跃,在红军长征之际,追剿红军进入川、康、贵、滇地区,每个县却都有康泽别动总队,监视地方共产党与左派分子。同年3月,老蒋亲赴南昌对中央苏区第三次“围剿”。陈诚此战暴露出致命弱点,不懂随机应变,五战五败,死伤三万余人。而这次失败,却伴随了他整个军事生涯。又于1933年2月间,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由朱德指挥,陈遭黄陂、东陂两次惨败,三个精锐之师被歼,其中被生俘者就达万人之余,其枪支被缴去上万余支不说,又损新式机关枪300挺、大炮40门。尤其是他赖以起家的第11师,竟也未能逃脱被歼之运,丧魂失魄。蒋得此消息,昏厥倒地。乃军内哗然,却对陈表示愤慨。蒋也对他丧失信心,拒绝面见,就这样俩人关系成了僵局。可多亏夫人外交,总在干爸干妈面前求情,终在数月后才打开僵局。
1934年2月,中央军事委员会整饬军政,将全国军队重新编制,这才把王缵绪部,以名义归为刘湘旗下任命四川“剿匪”军第五路副总指挥兼第一纵队司令,以阻截红军为作战主旨。
1935年10月1日,民国行政院召开第232次会议,老蒋发现了文武天才,却亲任王缵绪为第四十四军军长兼四川第六路“剿匪”总指挥。辖三师、十六团,又十一独立营,军部设在绵竹。10月8日,王缵绪率军接守松潘至威州防线,在水口场、夹门关、名山、清江堰一线与红军对峙。11月6日,王缵绪当选国大代表赴南京出席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当中央未入川前,蒋具体举动是让南昌行营参谋团柏良和史伯英便拉王瓒绪加入“复兴社”。该社是以黄埔系精英军官为核心组成,蒋介石任社长,其目的是作为蒋介石嫡系,对军官思想控制,其体工作:1、抗日备战;2、对地方军阀割据势力的削藩情报工作;3、对各军事集团进行团结或瓦解工作;4、反共反苏宣传。
1935年,虽然蒋介石北伐军事告一段落,但四川仍处于军阀割据的各自为政状态,新成立的国民政府对四川仍然鞭长莫及,加之四川长达20年军阀内争激烈混战局面,是谁都不敢轻易涉足。当时,四川军阀在形式上响应革命的刘湘、刘成勋、刘文辉、邓锡侯等虽先后改挂青天白日旗帜,但各自独霸一方的心态仍未转变。从1928年易帜到中央入川前,仍是固守各自防区,还是各军阀划定的势力范围。各军阀在各自地盘不但有自己军队,还各自发行区域通行货币,并有自己的兵工厂等,可随心所欲任意征税,刮地皮,各军阀完全享受着独立王国。
这时,老蒋所伸向军阀争斗20年的四川,首先遭到刘湘带头强烈的反抗。经蒋指派军统渗入了解川内局势后,认识到王缵绪其自身价值,不仅是拉入到复兴社,还将其部队列入到中央军正规系。并打造中央正规的特种部队。由此老蒋和身边陈诚与王缵绪交往甚密,且听取王的建意,退而求其次任了刘湘省主席,又帮刘湘整治军阀各区制,让他终于实现一把“四川王”的梦想。老蒋却以整顿川军,创办峨嵋军官训练团,蒋任团长,王缵绪长子王泽濬曾任队长,陈诚任教育长。专门教育云贵川地方军事干部及行政官员,目的是打破历年军阀之间樊篱分明的防区制,以大肆整顿军队。但让老将气愤的是,命刘湘省主席反倒其行,仍坚持实行及阻挠中央入川行动,虽表面归顺,却暗地串联各个派首脑反蒋不说,甚至以省主席之名勾结省外军阀,反蒋势力共同倒蒋,使蒋欲想入川受到严重打击。于是,陈诚这个教育长,乃三番五次向川军军官训话,让他们服从中央政府。并羞辱刘湘说:“有些人狗屁不懂,从国外买了两架破飞机,就自称空军,这种空军连封信都送不了,能打什么仗?”可刘湘也不示弱,以省主席名号召集军阀围攻军校,并打出“川人治川”的口号!强烈反抗中央进川。
为抵御外侵,必国内统一。这时王缵绪却站在刘湘的对立面,凭借他曾统一四川声望,即努力作通各川系首脑不以刘湘狭隘之举,从而转为支持与接受中央入川。这完全是在王缵绪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其后老蒋才顺利地成功实现入川目标。
1936年6月,两广军阀陈济棠、李宗仁反蒋,陈诚出任第三路总司令率部南下,对付两广。9月陈诚晋升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任中央军校广州分校主任兼广州行营参谋长。11月调任武汉行营副主任兼参谋长。12月任军政部常务次长兼武汉行营副主任,并随蒋介石前往西安。而西安事变陈诚也被扣留,他说:“如果蒋公遇害,请早一点送我上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王缵绪顷刻通电张学良称:“介公被羁,内争将作,覆亡可惧,自误误国,敢最诚挚之忠告,惟有速恢复领袖之自由,俾得主持中枢,内争得以消弭,然后对外可以抗战,国家安危,惟在两先生一念间”。又于12月12日当天,王缵绪对西安事变公开致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内容如下:
(衔留)均鉴: 西安事变,纪纲扫地,强敌频临危急迫近,凡属国人,同深痛愤,吾等曾以删铋等电奉达,谅获垂鉴。国府成立以来,十年努力,统一初告成功,方冀群策群力完成国内建设,抵抗强邻侵略,俾达国家民族光荣生存之目的。 此乃西安事变,统一已被其破坏,国力且因而消蚀,十年之功,废于一旦,弱己强敌,殊可悲痛。窃以为欲于国难严重之今日而求生存,国力不可不保,国体不可不顾,国家整个机构不可不备,领导军民之领袖,尤不可不共同拥戴。吾等忝率偏师,以拥护中央卫国御侮为职志。以拥护中枢,抗御外侮,弥息内争,营救领袖四端,吾等以为实系救国要图。誓与全国军政同仁共同奋斗,以完成救国大计。 除电复刘主席并电张杨促其速自觉悟,恢复领袖自由,俾得完成救国未竞之志,以求国人谅解外,特电奉达,尚祉照鉴。 军长:王缵绪等叩。(寻自:1936年12月24日《济川公报》)
该突发事件后,让老蒋认清陈诚与何应钦有天壤之别。便任陈诚军政部长兼参谋总长,有称“小委员长”。自中央入川之后,不外乎要仰仗王缵绪三分,由此老蒋与陈诚和王缵绪交往密切。如下是陈诚经西安事变大难后与王缵绪俩人之作。
于1937年,王缵绪任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委员兼第七绥靖区司令官,乃奉命整顿军阀部队。7月抗战爆发,王缵绪带动川军将领请缨出战。在整个抗战时期,王缵绪上将称作川军领军人物,而非是与蒋介石始终对抗的刘湘。相反,自老蒋南昌行营驻川参谋团入川起,刘湘就曾派周从化等数十人监视王缵绪与蒋介石的来往行动,但尽管如此,多年来刘湘始终对王缵绪忌惮不已,又畏惧三分。之所以刘湘能把杨森赶出川,收拾掉唐式遵、范绍增等,但想要除掉王缵绪还不可能,但要没有抗战爆发,刘湘打王缵绪也是迟早的事,因刘湘连刘文辉都不放过,且能会放过谁?
为加防备,王缵绪随身携带勃朗宁枪,护卫装备全是中央军配置,阵仗很大,其身边护卫都是战区顶级装备,无论走到哪却有一车人拿着冲锋枪护卫。可在老蒋未能入川前的局势相当紧张,蒋来川都以带替身,真假交替出现。蒋在川时,由王缵绪儿子王泽浚专门负责保证安全,当蒋见王缵绪时,冲锋枪护卫队都要跟去,走一层是他侄儿带队挡起来,再走一层是他儿子带队被挡起,最后王缵绪一个人进去与蒋相见。后来,王缵绪越向中央靠拢,却很多事都是大公子王泽浚代劳。其父子护卫队所配制最先进的进口枪支。当时王泽浚送老婆的手枪都是花大价钱在欧洲购买现量版仅二支出品。其长子王复加才小学毕业,曾拿母亲枪往天空打了一发子弹,还被关了紧闭。
虽说川军所有的将领都早已归顺为中央,但除王缵绪列入中央系身着黄色军官服外,其它将领都着蓝色军服,属下是短裤、绑腿、草鞋等,区比很大。对于王缵绪部队装备而言,与中央军丝毫不差。王缵绪第二十九集团军重型榴弹炮属于战区配置,少数配置是几十毫米山炮,轻武器居多,多为中正式步枪,川造汉阳造为付。
从军职而论,王缵绪是唯一一个以集团军司令身份进入到中央四川籍将领,乃是老蒋曾给予职务最高的川军将领。因王缵绪的部队本身实力颇强,后又是接受过中央政府编练部队,却完完全全是以中央军的名义出川抗战八年。
当王缵绪承但起抗战初期的四川省主席兼四川军管区总司令时,其军政集权到达了顶峰。虽然他是全川军民所推举出抗战初期的四川省政府主席,却掌控着全川将领与军队,可他的日子并不好过,总是在中央与地方各种派系中周旋支持抗战伟业。为积极配合中央政府对四川军政采取全面改革,并立即把全川军的事力量推向了战场。
当时,四川省全部兵源由他签字说了算。如许绍宗、许国璋、李家钰、潘文华等就直接兼并在他的部下。因其能文能武的过人之处,他对老蒋而言有巨大诱惑力,否则断然不会在诸多将中选择正式收编王缵绪,没有本事与实力,老蒋是绝对看不起的。而特别说明,杨森曾是作为军阀代表参加全国性军阀内战出川,一仗打垮,全军败落。其后,杨森起家部队为云南省,所有官兵为云南省人,作为抗战来说不可代表四川省。况且,杨森和王缵绪有很大差别,王缵绪出川打日战发扬了拼命精神,凭能力当官,凭抗战战功提升,他所率的川军曾打下了无数大仗胜利,直到抗战结束返川。这在四川抗战历史上,也仅是他的部队是从武汉会战撑到最后,是全国任何各地方军队都不可及的事实。
实则,刘湘出川未战,其军队就被中央分化,而一病呜呼;而杨森、王陵基都一仗败北;李家钰一仗被收编;邓锡侯与潘文华仅一仗回川;唐式遵却一仗被架空;仅孙震还多抗了几下,但几乎是防御。也正因王缵绪省主席身份,加之其部队为中央军,却有大量军人都踊跃追随他出川抗战,该军官兵占全川比例为半数以上。可以肯定的说,王缵绪的部队,是敢死敢拼的勇士,绝不愧川军抗战称作的王牌军队,为抗战是做出了巨大贡献。当年,所有将士们听从省主席教导,为打“国仗”独步征战于大江南北,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敢用手榴弹和坦克拼,并用刺刀和大炮拼,这支川军部队作战始终是所向披靡。
正因该军纪律严,上下官兵是找不出一个敢抽鸦片的,这就是王缵绪治军与其他军队不同之处。可刘湘最大败因,源于连连军阀混战,使整个四川民不聊生;加之刘氏一族靠鸦片起家,在四川实行鸦片垄断,强制种植、强制贩卖,强制购买;到头来终以鸦片泛滥有关,部队被鸦片吞蚀,严重削弱战斗力不说,而刘湘和刘文辉又联手与中央政府对抗,最终被蒋取消刘湘兵权,彻底分化掉军队而宣告结束。
1938年1月陈诚升任武汉卫戍总司令;2月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10月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其“土木系”后扩展到7个军5位一级上将、4位二级上将、4位参谋总长、2位海军总司令、1位空军总司令、1位勤联总司令,堪称中央军最大派系。1940年6月陈改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7月三民主义青年团成立,蒋介石任团长,陈诚任书记长负责处理日常事务。此时,陈诚军力充实,身兼党、政、军、团多项要职,直逼何应钦。
但因陈诚军事才能平庸,被何应钦挤兑,调任军政厅副厅长,但陈诚更乐此不疲围在蒋的身边处理政务。可战争年代是以战场武将为上,陈诚作为老蒋干女婿怎么也给挂个战区长官职才好。当时,第六战区并无开战便任其司令长官。但以陈诚能力是不足以胜任,例如:陈诚曾指挥的淞沪会战,却付出30多万人的代价,可换敌不到2万余人,被称是“血肉磨坊”之战。
当日军进攻目标从第五战区转向第六战区时,陈诚尽管大权在握,却懂分寸、知进退,他很知趣地向蒋报告说:“以兼职过多,不仅招致物议,抑且有误事公。请畀以专职,或可无大遗误。”则大战来临时,蒋和他同时想到一个人,却立刻从第五战区调派王缵绪上将担任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即授命王指挥全局作战。这时蒋令陈诚组建10万远征军准备入缅。如下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任内资料虽保存年久破损,但完全能看出授予副司令长官王缵绪(治易)任战区指挥。
1943年2月,陈诚任远征军司令长官率军入缅。几月后,陈诚吐血昏迷不醒,空运重庆进行抢救,经手术后长时期住院医治,也根本无法到前线作战。
可就在他离开第六战区后,日本大军集中调往第六战区。自5月1日开始,日军先后进攻鄂西、石牌、常德、上高会战等,该胜仗为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王缵绪指挥,曾史称鄂西大捷!。
直到1944年5月,陈诚病还未愈派去指挥远征军西渡怒江,反攻滇西。7月,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总司令,执掌国民党在豫、陕、冀、察、鲁及苏北的党政军一切事宜,所统辖部队达9个集团军。12月,接替何应钦出任中枢权责最重要的军政部部长。这时何应钦不服气地大肆宣扬称:“陈诚在抗战八年以来根本没有战功可论”。但政治这个东西终究是残酷的,它不仅是对陈诚,而对蒋介石也同样如此。虽国民党经历抗战艰难奋斗后,老蒋任康泽第15绥靖区中将司令官,1948年襄樊战役中康泽被俘。蒋在军事会议上加以肯定的说:“康泽是不会被俘的,很可能壮烈成仁。”为此还开了两次追悼会。但康泽已在西柏坡认罪,并痛骂老蒋。同年,陈诚被蒋派往东北地区总揽军政大权。陈抵达后提出“整顿内部,安定民生,培养战力”十二字方针展开反腐败斗争,搞得人心惶惶,对其将领撤职查办,这无异帮了解放军大忙,直接造成东北战败。
陈诚又调集新五军在沈阳西北辽河交汇处向林彪发起进攻,该军被歼,军长陈林达被俘,这失败消息震撼南京政府。军政一致声讨陈诚,蒋派卫立煌接任陈诚,可换将又能如何?众多元老向陈诚展开口诛笔伐,可蒋袒护说:“东北失利与辞修无关,责任在我。”为平息此风波,蒋不得不免除他一切职务。
但有所不知,蒋为何把陈派上战场?这可不是老蒋用错地方,而是战争年代要靠战场上的战功方可服人。尽管陈诚多次战败,可老蒋低估共军弱与日军,想让陈获点战绩衬托高的职位罢了。可不幸的是,陈反被撤职,上海是住不起了,想回青田老家。最后还是蒋给钱叫他先到台湾,说白了就是蒋在危难时,再授以重用陈诚。于是,陈诚从上海租界接家人前往台湾,让他深切体会政治的残酷,该送行者都未超十人。
1948年12月27日,蒋将大陆文物共计3348箱运往台湾。29日,陈诚被任命台湾省主席,没有国府正式文件,只有蒋一封电报:“决任陈诚为台省主席,望速准备。”陈意识自己受命机会到了,经过磨难的他滋生政治野心,此举相当彪悍。一是宣布入台管制,凡是逃台官兵一律先缴枪,再上岸,无形中下了逃台骄兵悍将枪,如此军中再无人与其叫板;二是他在湖北曾效仿王缵绪主川政策,曾推行“二五减租”,却在台湾又公布实施“三七五减租”保证农民生活,以此发展岛内经济。但早在1947年蒋曾在台湾派驻警备旅入驻台湾。陈诚明知这是老蒋一支铁军,但他有了撤该军团长念头。哪知被撤换人告蒋,蒋回答说:“通知下去,此时要忍耐。”又于1949年美国派驻华参事莫成德飞台湾游说陈诚主政,以弗吉尼亚军校毕业的孙立人为其副手,主管国防军事,美国每年援助台湾两千五百万美元,美国可会同其它等国共同防御台湾,召开政权转移会议,美国负责空防,通知蒋介石海外政治避难。可当时面对美国构建阴谋,陈顾虑有三,一是孙立人新军比他精锐,并有留美背景,怕借美力量取而代之;二是怕成为出卖台湾历史罪人;三是认为蒋来台让位他,将是迟早的事;四是蒋在台派驻警备军,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1949年,蒋从奉化溪口、上海、舟山,一路辗转。迫于败局压力,不断致电陈诚,却始终得不到回应。这对蒋来说是他一生都无法宣扬的政治心酸时刻。蒋此行台湾不敢从基隆上岸,乘船南下也不敢从高雄登陆,最后到澎湖住了十天,以观风向。蒋在澎湖的日子是在等陈诚,可等来的是孙立人向总裁说:“高雄有我保护请放心!”
蒋派人经调查得知孙立人与唐守治八十军未有特别行动,蒋才放心先到了高雄。不日,陈诚终于现身,与蒋见面对撤换警备旅军官一事闭口不提,只说事务繁忙迟来晋见。实则蒋尚未抵台,陈诚已有政治目的,全力接嫡系胡琏、戴朴部抵台。些举陈诚再不是昔日那个死忠副手,可陈诚政治博弈根本不是老蒋对手,此后蒋以明升暗控将陈推入文官体系,夺取兵权叫他当行政院长,与他搭档便是蒋大公子蒋经国。不久又把他推上副总统宝座,在外界看陈诚无疑又走上仕途巅峰,实则是政治错觉,也只陈自己体会到如履薄冰,而压迫感很强。陈作副总统任上闲得发慌,央求张群秘书长请示蒋,有些不太重要公事是否可让他过目处理。蒋板起面孔回张群说:“你告诉辞修,等我死了,公事统统给他看。”受到这话刺激后,只能等蒋总统两年期满,陈诚终于坐不住了。陈在南部秘密招兵买马,准备上演一出黄袍加身。此举全部录音让蒋经国搜证齐全摆在蒋的面前。该政治博弈,就是蒋经国的水准都在陈诚之上,他不仅抓住证实陈诚不义,而在许多场合向陈示弱,表示不想接任总统。
直到1958年陈诚六十大寿做出政治高调之事,陈诚与胡适、蒋梦麟、梅贻琦、王世杰结伴南下旅行庆祝。台湾民众将五人结伴南行比喻成“汉惠帝和商山四皓”。蒋应对陈说:“你跟这些人搅合一起,我很不放心,否则我不会想着连任。”陈听后更加产生长期郁闷,后在1965年3月5日陈诚因病去世,蒋介石亲临悼祭送上挽联:
光复志气已至最后奋斗关头,那堪吊此国殇,果有数耶? 革命事业尚在共同完成阶段,竟忍夺我元辅,岂有天乎?
这两句,两问,极可看出蒋介石政治操守,今还与你明争暗斗,明若死,大办丧庆或加官晋爵。今可给你胸前挂上青天白日章,明就让你手上拿到撤职令;这是老蒋通常手段,可有人还当喜事吹!
不言而喻,北阀之后的蒋介石,在对待各地军阀形势很不乐观,其刘湘一族与西北军却都是被他剪除异己。其中,蒋以张自忠为汗奸出卖天津撤职,张以功赎罪,该无兵之将绝然是死;还有当刘湘出川同时被罢免军职,接着分化其军队,让他一病呜呼的死在汉口医院。可到头来似乎都是搞得风光无限的事件很多,这绝对是蒋在为自己庆贺,给敌手晋升乃抬高自己是无比伟大。像这样的政治表彰及仪式,在众人看来都是心照不宣之事,今不必将此拿来无限放大。
要知蒋介石的政治操守却非同一般,其明知刘湘与刘文辉早已通共。则在刘湘死后,又加以防范刘文辉,以施行怀柔假态之举实行控制。则蒋对冯玉祥的西北军更是同样如此。就拿西北军曾向共军投掷巨大惊喜来说:“1931年,蒋命孙连仲第26路军和红军作战,但部下不愿为蒋当炮灰。无奈,孙连仲选择到上海治牙病,其属下参谋长赵博率部1.7万人及两万件武器投了红军,犹如雪中送炭,缓解了红军破灭之势。原孙连仲部下被改编为红五军成为和林彪、彭德怀并列主力军,其意义深远。此举称是宁都起义,以挽救红军生存之命。”
但事发后,蒋介石为何没处罚孙连仲?因孙原是冯玉祥部下,当冯玉祥倒蒋失败孙连仲选择投蒋,被蒋任命第26路军总指挥兼甘肃、青海等地省主席。在第三次围剿红军时,像孙连仲这样容易弃主求荣之人是根本得不到信任。蒋也根本没把孙连仲(地方杂牌)第26路军当回事,因孙请假治牙,而赵博生发动了宁都起义。蒋当作裁军,并对地方军态度始终抱着:“打死敌军除外患,打死地方军作为除内乱。”。所以不追究,孙连仲虽没了兵,还给予保留第26路军番号及职务,但孙已然觉察蒋对他始终是貌合神离。直到1944年后,抗战即将结束,蒋看孙无兵无军,一直还算老实。这才任孙连仲上将衔,派他到第六战区接任王缵绪副司令长官,该战区诸多战役也刚打完。
此时,日军进攻目标又转到第九战区,因薛岳抗命失守长沙,蒋却立即再把王缵绪调到第九战区担任副司令长官,并授命指挥长衡会战等,一直打到抗战结束。
可未料国共内战,孙连仲第27师师长高树勋发动起义,这让老蒋勃然大怒。又因形势所迫,蒋仅派他南京挂个虚名悠闲不已。这时孙已不在意了,因无论如何都是得不到蒋的信任,孙虽逃台湾,可并不怎样,多年后他时常与大陆曾经拥有的部下探讨,若他当初留在大陆该是如何?但根据大陆数次运动情况,其部下无法回复,只是对其抗战超乎实际宣扬罢了。因我党至今坚持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
当年曾遭到过蒋介石处罚的人,可大有人在。如:刘湘、张学良、杨成虎、冯玉祥、张自忠、薛岳等人,现都成为国民党“特殊人物”重点宣传。其中,薛岳对老蒋是对抗与服从参半,早在1930年中原大战,薛岳就参加李宗仁反蒋战争。因薛岳负伤到香港休养,可这一休养就是三年被弃用,直到1933年5月蒋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蒋才让薛岳一介布衣成为军长。又于1937年5月任薛岳为滇黔绥署主任兼贵州省主席。此举并不等于俩人没有龃龉,因薛过于自负,曾在淞沪会战,薛在撤退途中遭日军追击,其部牺牲较重,他每天都进行悼念活动,形成个团体叫“精忠报国团”。可蒋是不允许出现另有团体,并下令彻查该组织,经薛再三认错没有深究与处罚。
1944年1月第四次长沙之战前,老蒋为让薛岳俯首帖耳,却给他胸前挂上了青天白日勋章。可薛岳不明其理仍不服从命令,仅不出两日长沙失守。这下让老蒋佩授勋章没起到任何作用,便气急败坏的割去薛岳军权,即冷落一边,命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王缵绪收拾败局。该长衡会战及第四次长沙战役,经王缵绪指挥各军奋力反击,终给日军造成6.8万死伤代价。此战役结束,蒋为出气,以震慑薛岳立即下令,判决薛的心腹第4军军长张德能死刑。可老蒋与美国派来的高参是一直不和,而被冷落弃用的薛岳正好与老美交往甚欢。
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由于薛岳向美军示好,对老蒋来说,薛却有美方资本。蒋只好于9月14日任他南浔线受降司令官,薛在南昌举行受降仪式。10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为什么在整个中日大战后仅给薛岳一人颁发自由勋章,难道是薛岳领导这场抗战吗?这其中的奥秘不由分说。
1946年内战爆发,蒋为得到美国支持,曾任薛岳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进攻苏北、安徽、山东各解放区,可薛岳在莱芜战役大败后,于1947年元旦后薛岳师离开峄县百余里,被新四军诱入卞庄、向城等地。随后又在向城被新四军从苏北、鲁中迂回的八个师包围。这时薛岳立即从徐州调兵前往支援,不料刚进抵古林村就受到新四军围攻;5日,薛师困于向城的马励武部突围,伤亡惨重,其旅长蒋修仁被击毙;10日,峄县城被新四军攻破,马励武及其参谋长被生俘,整编第二十六师覆没。这时,薛岳任国民党徐州“绥署”主任还不到半年,连战连败引起军内众多非议。蒋见他指挥无力将绥署主任立即撤销。
据《短史记》称:把薛岳封为“战神”与抗战有夸大之嫌,因薛反蒋的政治立场成分居多。另介绍白崇禧、孙立人、薛岳三人去台湾均没重用,关于白崇禧不被重用之因是反蒋一派,在解放战争期间与“中共”联系密切;至于孙立人一方面“通共”,另一方面“亲美”;可介绍薛岳与孙立人相差无几,甚至还要推翻蒋介石。故此他三次“长沙会战”报告中谎话连篇,被徐永昌评论是军人的耻辱。但薛在1944年第四次长沙战中丢掉长沙被蒋弃权冷落后,薛岳曾与李济深密谋合作实施倒蒋行动,并且想在史迪威的协助之下建立新政府。这在当时薛倒蒋之举人尽皆知,据大陆档案记载:“1949年5月期间,薛岳多次联系我党,并且承诺适时举事反蒋”。由此薛头上有顶“通共”帽子不说,又于1948年薛岳与张发奎等人扶植孙科上位,薛曾效仿死去的刘湘,又打出“粤人治粤”口号。此时,薛为达目的又与中共建立非常密切关系,薛在粤建立工农组织。于1948年4月国大在南京召开。薛岳与张发奎等人成立竞选小组,为孙科竞选副总统筹集经费拉选票。非正式内定孙科内阁,张发奎为国防部部长,薛岳为参谋总长,余汉谋为军政部长,陈策为海军部长,李汉魂为内政部长,钟天心为教育部长。5月以粤人为孙科拉票丑态被南京“救国日报”披露。薛岳感到难堪率百余人前往该报社问罪。上海报纸以“三帅夺大炮,表演全武打”之显著标题登载新闻。
此后,薛岳闲居上海常与张发奎等粤籍人议论出路。在淮海战役败落时,薛反宋子文主粤。蒋迫于无奈撤了宋子文,任薛岳广东省府主席。于1949年2月薛前往广州上任,打出“广东人民大团结”旗号,大力收集广东军政人员。5月薛岳老部下吴奇伟却在粤东起义。同年12月薛岳任海南防卫总司令在沿海地带设三道防线,自称“伯陵防线”。可不到10天,薛岳本人便随蒋从海南退到台湾。
但老蒋对薛岳是加以防范,经长期考验至1952年任其上将衔,兼“总统府”战略顾问、“行政院”政务委员、“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但不出几月,因薛曾与中共密切关系背景,同年蒋氏父子怀疑薛岳为潜伏者,以破坏台湾局势下令搜查薛的住所。
所以说,当今以薛岳代表国民党之战神是无可厚非!但薛的政治立场并不坚定,终以倒蒋行动未能成功,却又与老蒋前往台湾。直到蒋父子亡后,李登辉当政裁撤薛职,取消他在台北房舍编列经费,自付租金。台湾银行索高额房租薛岳不交,于1993年把薛岳告上法院,该案延续到薛岳逝世,其下场凄惨是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蒋介石一生陪伴在身边的文武干将非常之多,依蒋不服输的格性,认为自己在军政指挥方面都非常出色,能够让他佩服及信任的人真没几个。要论蒋的左膀右臂是谁?可得出结论是,蒋在政务处理所信之人,也正是向他所称:“中正一日不可没有辞修”;但在军事及战场上,蒋可依仗是王缵绪上将,因王不看重名利,做人做事低调,即便这位主将被调任过三大主要战区指挥,可始终是战功卓著,被老蒋称其“厥功甚伟的文武双星!”
可作为蒋某抗战始末而言,他却是逃兵,就是去趟西安都往山缝里逃。自上海失守后,从南京逃至武汉,则在无处可逃时,而是王缵绪站在刘湘反蒋的对立面,为抵御外侵向蒋伸出援救之手,迎取蒋中央入川重庆陪都。而王缵绪携子孙三代率第二十九集团军驻守四川屏障数多年,却以惨重的牺牲换得老蒋稳坐重庆八年之久,当取得抗战胜利时,从而使蒋的政治地位及声誉达到了顶峰。可转瞬间,蒋刚返迁南京不久,却又要被迫逃台,在逃台计划中,蒋最先让大公子蒋经国和俞济时到王缵绪家中传达他,要特派两架飞机让王缵绪带上家眷和他全部文物到台湾。但王缵绪上将却很自信地表示说:“有川者兴,无川者亡!”,也就是这句话震惊老蒋。
经召开重要军事会议,蒋得知王的态度后决定,最后将所有大权交给王缵绪上将,让他手持八千份国民政府的委任状,立即组织国共战场退至四川上百万军队以坚守阵地。并命王缵绪上将与蓉、渝两大城市共存亡!蒋在军事会决定后,他还特别交待蒋经国去府上邀请王缵绪来私下会面,并一再当面称赞:“治易兄是抗日英雄,坚守四川非你莫属!其后之言,强大的日军都能抵御入川,又何在乎“共匪”!王很自信说:“请总裁放心,就是倒下二个半野战军,也未必攻下我川蜀之地!”
此事绝非虚有,今根据历史拍摄《解放大西南》影视剧中,也特意证实此事。在国民党败退时,第五战区李宗仁和王缵绪自武汉会战开始,俩人始终就是作战搭档。在某种意义上讲,李却敬王三分。当李宗仁慌忙逃台之际,也曾专门去王缵绪府上拜别,并把自己高级轿车却送给王的家人使用。这不难看出王缵绪曾与三位坐过总统共事,且都对他认可,从军政上下级关系论,王的地位更非同小可。以王派任作战经历来看,谁可能比?今作为蒋介石的右臂乃始于前线战场,最为重要人物之一,所以要特别对其评判如下:
王缵绪不仅接收中央入川,在抗战初期是由他推出系列法规政策扭转颓局,并一直延用到国民政府退至台湾。他曾经是战时陪都当地军政第一把手,在当时的背景下就连蒋介石都要依赖三分的人,具获川军将领实权最高的,也不过就是王缵绪上将唯一一个,其后的省主席却都不具备军政并存的双重权力。当年,是以王缵绪为川军领军人代表抗战后方作出巨大贡献,以及他的川军部队归为中央正规系列出川征战,乃穿越三大主要战区作战八年;王缵绪上将曾是军事委员会,唯一授予川军将领拥有三大主要战区的指挥权。
在那场中日战争,王缵绪上将总司令率第二十九集团军驰骋沙场,曾先后参加武汉会战外围作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冬季攻势、大洪山反扫荡阻击大战、湖滨战役、鄂西会战、石碑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等诸多的重大战役(大小作战共计2300多次。共打死打伤日本官兵6万余人。所辖44军和67军共6万6千余官兵,首次补充壮丁4万5千余人,后陆续补充9万多,总共达20多万官兵,在抗战胜利返川时仅存2万多官兵,伤亡与失散不计其数)。
可这支川军是凭借一腔爱国热血,同日本侵略者坚持长达八年战斗历程,为中华民族独立做出了卓越贡献。
作为四川人民不可忽略,真正为抗战所付出的巨大代价,以及本该属于四川民众的历史贡献!王缵绪上将对得起国家与民族,无论是军政两方面的巨大贡献,都代表着整个四川军民之贡献。
倘若认刘湘为川军领军人物,那么随着他过早离世,仅留几句苍白口号与誓言,是绝不可能战胜与完成八年抗战之艰苦卓绝的抗战任务。今以干巴巴贡献数据,来结束八年抗战,缺少史实,是难已让人信服。所以导致严重后果是,所有抗战话课总在蒋介石与个别将领身上,却无人提及支撑八年抗战后方的民众作用,这都始于坚守抗战初期省主席所推出的四十多项新政,由全川军民共同努力达到完成抗战胜利之壮举;尤以王缵绪的川军部队参加诸多重大战役,该具体牺牲与作战贡献已无人所提不说,甚至全部被他人与他军所占有。
作为四川军民,呼于回归抗战历史,但绝不许自我标榜,川军将领如何?作战如何?可要严格根据某将领率多少兵?率军参加什么重大战役?所取得什么作用,有无具体战功?歼敌与过伤多少?要以作战作报历史为依据,而非是把当时所有下达过的军令,都当作已完成作战历史讲述,其多数军令都未执行,甚至敌人未到就已撤兵!今让人窒息与感叹与史相佐占据多数,则回归中日战史,较任重道远!
总之,王缵绪自清末持政开始就搞革新运动,力图改变积贫积弱顽疾。可自古以来改革都不是轻松之事,对推行者有着生命危险乃无畏牺牲。王缵绪从事军政40多年,其改革者多是敢于任天下兴亡于一肩的圣贤之士,但王缵绪算其中之一。
自刘湘去世,他接过的四川已是积弊日久颓废现状,急于抗日战火,强兵护国,惩治官吏,使其一切都要迅速并入战时轨道。作为抗战初期的四川省主席是与历任大不相同,况且战时陪都的大后方,乃是全国民众遭遇败退之省,它更是意味着中华民族反败为胜的最后希望。时任川省主席的王缵绪与历任不同是具备军政双重担子,另兼有四川军管区总司令与四川保安总司令等诸多职责。王缵绪之所以有这样无所畏惧的气魄推行新政改革,缘于他清廉无欲的精神品格,亦有自身刚正廉洁,才敢于不畏政敌。所以,在国处危亡时,由他推出于延用四十多项改革方略,却对挽救一场中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这其中不外乎对当地官绅形成巨大阻碍,对既得利益者触动颇大。原以刘湘、刘文辉为首欲罢王缵绪死地而后快,直至发动七个师长诉王“五大罪状”。今可看清这类人是从不顾国民安危,在国处抗战内外压力下,恰遇王缵绪不惜名利,他为抵抗强敌入川,以辞主席之职再次出川抗敌,亦终止乱举,则延稳川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