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客家世界首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被誉为“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在诸多方面为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根据笔者掌握的现有文献史料,就该命题从几个方面作一初浅探讨。
本文所指长汀苏区,包括1930年5月成立的长汀县、1930年10月成立的汀连县、1931年10月成立的汀州市、1931年12月成立的新汀县、1932年3月成立的汀东县、1933年9月成立的兆征县、1934年成立的汀西县共7个县(市)。[刘根发:男,三明市宁化县委原党史室主任,中国管理科研院特约研究员/三明市社科专家。参见李敏、孔令华主编《中央革命根据地词典》,档案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92—193页。]
一、作为中央苏区经济中心,为中央苏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
长汀历为汀州(郡、路、府、道、专署)次行政区域治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是中央苏区核心区21个县城中,唯一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次行政区域治所,其他20个县城皆为县级政府治所。历史上,长汀因汀江航运之便,成为闽、粤、赣边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工商业相对发达。因此先天条件和历史地位,长汀县城较之其他20个县城,很自然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长汀苏区为中央苏区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从目前掌握的文献史料研判,在福建各苏区县中,长汀苏区是提供制式被装、战争军费和军需给养最多的一个,无愧于“中央苏区红色小上海”的光荣称号。
㈠提供了大量制式被装
部队统一制式被装,既是不同类型军队的标志,也是作战时便于识别的需要。中国工农红军建军之初,部队没有统一的制式被装,可谓五花八门,给部队训练、行军、作战带来诸多不便。红四军攻占长汀继而发展成为巩固的苏区后,这一问题才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首次入闽,14日在长岭寨消灭国民党军阀福建混成旅郭凤鸣部2000余人,乘势攻占长汀县城,缴获郭凤鸣设在城中的被服厂,遂改为红军被服厂,赶制4000套红军制式军装(含军帽、军衣、军裤、军鞋),为灰色列宁装、红领章、红五星军帽。红四军统一换上制式军装,全军上下军容整齐,部队面貌焕然一新。该厂后来成为中央被服厂的第二分厂,由红军总供给部直接管理,工人300余人,设裁剪、手工、车工、产品检验四个车间,主要生产红军制式军装、棉衣、绑腿、被单、干粮袋、子弹袋等被装。
1930年夏,长汀苏区在原有9家私营纺织厂的基础上创办中华织布厂,工人300余人,拥有手摇纺纱机、织布机100多台,主要生产灰斜布、白布、格子布、柳条布、雪花布、蚊帐布以及医用纱布等,月产各色棉布18000多匹。除供给红军被服厂生产制式被装的布料、红军医院的医用纱布,还供给民用。
1931年冬,长汀苏区创办红军斗笠厂,工人108人,月产斗笠6000顶。1932年毛泽东视察该厂,提出改进意见,统一斗笠直径为16寸、用36张竹蔑编成,外面印“工农红军”四个大字,桐油刷面,经久耐用,功用多样,深受广大红军指战员喜爱。1933年秋,新招工人100多人,月产斗笠增加到22500顶,满足了红军行军、作战需要。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前夕,该厂生产斗笠超过20万顶,保证每个红军指战员都有一顶斗笠。
㈡提供了大量战争军费
军费是部队生存、壮大以及进行训练、作战的前提条件。在党尚未执政前,中国工农红军的军费只能自行解决。红四军攻占长汀继而发展成为巩固的苏区后,主要通过打土豪没收财产、推销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公债、乡绅和工商业主募捐等方式筹集军费。
1929年3月红四军攻占长汀县城后,通过对长汀社会阶级状况调查,正确制定了打土豪筹款的对象、办法和政策,在较短的时间筹款5万银元,不仅解决了红四军军费紧缺的燃眉之急,而且上交给党中央(当时驻上海)一笔活动经费,还赔偿在大柏地战斗中群众损失500银元。这也是人民军队第一次进行战争赔偿。
1932年,中央政府先后发行两次革命战争短期公债180万元;长汀苏区推销革命战争公债共筹集军费19.9万元,[参见1932年6月23日和11月1日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 ]占总筹集军费的百分之11.06。1933年,中央政府先后两次发行经济建设公债653.65万元;长汀苏区推销经济建设公债共筹集军费80万元,[、③参见1933年7月5日和8月19日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④参见1933年8月19日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占总筹集军费的百分之百分之12.24。1933年,长汀苏区通过查田运动和经济建设竞赛活动,主要动员乡绅、工商业主募捐,两次共筹集军费38万元。③仅以上有据可查的文献史料记截,长汀苏区就筹集军费140多万元,实际情况肯定还更多。此外,发展手工业、纸业、粮食、消费合作社以及其它生产生活资料购买、贩卖合作社,仅纸业、粮食和消费合作社共募集股金37万元。④
㈢提供了大量军需给养
军需给养是部队保持、恢复体力和战斗力的物资基础。这里的军需给养主要指粮食、副食品、食盐、药品、棉布以及其它必须日用品(制式被装已在前面探讨)。红四军攻占长汀继而发展成为巩固的苏区后,国民党反动当局对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红军军需给养及群众生活面临很大困难。为打破经济封锁,中央、省、县(市)苏维埃政府通过设立公营商业企业、粮食调剂局、对外贸易局、开展支前突击运动,多渠道解决红军军需给养及群众生活困难。
1932春至1934年初,在长汀县城先后设立粮食调剂局、中华纸业公司、中华贸易公司、对外贸易局、中华商业公司汀州分公司以及小小商店等商业管理机构、公营商业企业,从上杭、连城、宁化以及瑞金、石城、宁都、会昌等苏区收购诸如粮食、烟叶、土纸、竹木等大宗农付土特产品销往白区。如中华纸业公司从汀东县长宁区(今宁化县治平畲族乡)累计收购玉扣纸36000多担,部分供苏区使用,部分销往白区。从白区购回苏区不能自给的食盐、棉布、药品以及其它必须日用品,既保障了红军军需给养,又解决了群众生活困难。
1933年3月,1934年2月、4月、6月、7月,中央政府先后决定在中央苏区开展借谷、收集谷子、节省三升米、秋收借谷等支前突击运动。长汀苏区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广泛开展以上支前突击运动,广大苏区干部进村入户做好动员工作,广大群众节省口粮、竭尽所能,在短时间筹集了大量军粮,保障了红军所需。(由于缺乏准确的统计数/在此以举例方式加以说明)如在1934年7月开展的秋收借谷支前突击运动中,仅“长汀、汀东、兆征等县完成借谷任务67716担,比原计划的59000担超额8717担。”[卢德明、林旭主编《福建中央苏区纵横·长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12页。 ]这次秋收借谷,面临很大困难(因年内数次筹粮),许多苏区县都未完成任务,而长汀苏区却超额完成,实属不易。
二、作为中央苏区战略后方,为中央红军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长汀苏区地处中央苏区东线,西邻中央苏区首府瑞金,是拱卫中央苏区首府的东方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一至四次反“围剿”期间和第五次反“围剿”前期,长汀苏区境内未进行大的战役战斗,是一块巩固的根据地,可以视为中央苏区的战略后方。在党尚未执政前,战略后方对于中央红军的发展壮大以及拱卫首脑机关的安全,起到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㈠动员了大量优秀儿女参军参战
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早日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长汀苏区积极响应党的扩红号召,广泛开展扩红突击运动,组织宣传队、文艺队、鼓动队、劝异队进村入户,层层发动,广大赤少队、党团员热情高涨,踊跃报名参军,先后动员17200余名长汀优秀儿女参加红军,是福建苏区参加红军最多的县之一,成为福建苏区扩红重点县,诞生红军的故乡。
在扩红突击运动中,长汀苏区地方武装整排、连、营、团成建制加入红军,上演了“父(母)送子、妻送郎、兄弟争相当红军”的感人场面。在多次扩红突击运动中,长汀苏区走在福建苏区前列,涌现出中坊扩红模范乡、红坊扩红模范区、长汀扩红模范县,多次受到福建省苏和省军区、中革军委的褒奖,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也多次刊登新闻给予高度赞扬。1933年11月,福建军区授予河田区中坊乡“为保卫苏区而战”奖旗;1933年6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授予红坊区扩红“光荣牌”;1934年6月,中革军委授予长汀县“红色‘五一’扩大红军的模范长汀县”奖旗。
㈡组织了大量民工负责战地支前
为将大量军需给养和弹药及时运往前线、将前线战利品和伤员运(抬)回苏区、协助护理伤员,长汀苏区人民以高昂的革命热情,积极投入战地支前工作。
长汀苏区各县(市)、区、乡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组织青壮劳力成立运输队、担架队、慰问队、看护队、洗衣队,做好战地支前工作。(由于缺乏准确统计数/在此以举例方式加以说明)如1932年4月,红军东路军发起漳州战斗,周恩来、罗明等中央和省委领导亲自作战前动员,按排部署战地支前工作。长汀苏区组织2000余人的运输队、担架队随军行动,将大量军需给养和弹药运到龙岩、漳州。漳州战斗取得胜利,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军需给养、军械器材以及数百万银元,长汀苏区与其他苏区县运输队将大量战利品运回长汀、瑞金苏区。
㈢设立了多家红军医院救护伤员
为及时救治在对敌作战中负伤的红军指战员,长汀苏区依托福音医院以及福建军区设在长汀的后方医院、主力红军设在长汀的野战医院,救治了大量红军伤员。长汀苏区赤少队协助各红军医院警卫部队站岗放哨,看护队帮助看护红军伤员,洗衣队帮助浣洗绷带、被装,为保卫各红军医院安全、红军伤员早日康复重返前线杀敌,同样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要提及的是长汀福音医院。这是一所教会医院兼教学医院,是当时闽西医疗条件最好、医护水平最高的医院,时任院长傅连暲。自1927年9月起,就开始收治红军伤病员,郭沫若、徐特立、陈赓、毛泽东等,曾先后在该院住院治疗。1933年1月,根据毛泽东意见,该院搬迁至瑞金洋岗下,更名为“中央红色医院”。可以说,福音医院归属红军,使红军的整体医护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三、作为福建苏区革命中心,为福建苏区的发展壮大发挥了有力的领导作用
长汀历为闽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较好的城市基础设施。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中央苏区进入全盛发展时期。1932年2月成立中共福建省委和福建军区,3月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驻地长汀县城,成为福建苏区革命中心,工作指令从长汀下达,省领导下基层指导工作从长汀出发,为福建苏区的发展壮大发挥了有力的领导作用。
㈠指导建党建政建立地方武装
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在长汀县城成立后,指导各地加快建党、建政和建立地方革命武装工作,使各红色区域成为巩固的苏区,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崭新局面。在福建苏区开展红色执政预演,为将来建立新中国先行探索执政经验。
在福建苏区成立各级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府。1932年2月,分别成立中共上杭中心县委、中共宁化中心县委;1933年1月,成立中共建宁中心县委。至1933年8月,福建苏区相继成立28个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以及区、乡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沙县成立革命委员会。其中长汀县域划成7个苏区县(市)、宁化县域划成3个苏区县,是福建苏区的两个全红县。在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各苏区县(市)、区、乡广泛开展扩红和支前突击运动、筹粮等款、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兴办事业、拥军拥属,有力地支援了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
在福建苏区成立军事机关和组建地方革命武装。1932年3月,相继成立杭永岩、汀清连、宁清归3个军分区,各苏区县委成立军事部。1932年8—12月,先后在宁化组建红军独立第七师、在龙岩组建第八师、在长汀组建第九师、在武平组建第十师。1933年3月,在宁化又组建红军新编独立第七师。各苏区县(市)还组建了数量不等的独立团、独立营、警卫连以及游击队和支队等。以上地方革命武装在打击地方反动刀团匪、配合中央主力红军作战、捍卫新生革命政权、保护革命胜利果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