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
前言
吴旭君曾是毛主席的保健护士长,自1953年开始,一直到1974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21年。
期间,吴旭君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大,同时,也得到了毛主席的关怀以及教育,对毛主席有很深的感情。
毛主席去世后,吴旭君在回忆起1972年,毛主席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所发生的不为人知的幕后事情时,一度哽咽落泪。
毛主席突然提出,立即接见尼克松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左右,尼克松的副机在北京天竺机场降落。随后,尼克松乘坐的“76年精神号”专机,于北京时间11点半,也降落在机场。
随着舱门打开,尼克松与夫人的身影,出现在舷梯上。紧接着,所有记者的镜头,全部对准他们,想要记录下这影响世界的一刻。
尼克松还没有走下舷梯,就主动伸出一只手,朝着前来迎接的周总理走去。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飞机前,尼克松曾先后6次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下飞机时你们不要跟着我,我和周恩来握手的镜头,要让全世界都看的更清楚!”
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
周总理也伸出手,说道:“总统先生,你的手跨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握我的手!”
随后,周恩来在机场为尼克松举行了检阅仪式。按照国家惯例,总统来访,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规格是150人,而此次欢迎尼克松的仪仗队,多达371人,规模非常宏大。
对此,尼克松感到非常高兴。他对中方人员动情地说道:“中国的仪仗队是我见过的最出色的仪仗队!”
欢迎仪式过后,周总理与尼克松乘坐一辆红旗轿车,一起来到国家宾馆。尼克松被安排住进国宾馆的18号总统楼。
当天中午,钓鱼台为远道而来的尼克松等人,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宴。
为了表示对尼克松的欢迎,毛主席亲自下达两个指示,第一,为尼克松他们加三道菜——烧滑水、鱼翅仔鸡、牛排。
第二,由中南海的厨师程汝明做好后,送到钓鱼台。
尼克松访华
尼克松得知毛主席的安排后,非常高兴,席间吃得很多。
吃完午饭后,尼克松被送回房间休息。由于毛主席身体欠佳,此前一直没有定下具体会见时间。
下午时分,毛主席突然将吴旭君叫到自己的床头,对她说道:“我想要立刻见到尼克松。”
听到这个消息,了解毛主席身体情况的吴旭君,没有丝毫犹豫。她立即服侍毛主席起床,随后把毛主席扶到卧室的沙发上坐好。
紧接着,吴旭君几乎是小跑着走出了毛主席的房间,前去通知张玉凤。
因为自从1972年2月初,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会见外宾开始,基本都是由张玉凤负责搀扶毛主席,接见客人的。所以,张玉凤也需要有所准备。
随后,吴旭君又找到毛主席的理发师周福明,让他给毛主席理发。同时通知毛主席的贴身警卫员李连成,让李连成去报告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等人。还通知了秘书徐业夫。
照顾毛主席身体多年,吴旭君非常细心,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她还通知了毛主席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细心地为毛主席准备食物,以防毛主席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吴连登
做好这些事情以后,吴旭君又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通知毛主席的医疗组做好准备,随时待命。
周总理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着急。因为此时客人正在休息,四点多还有全体会谈,七点还有欢迎会。
于是,周总理立即安排马海蓉,找来礼宾司代司长韩叙,并对韩叙连说两遍:“快做准备!快做准备!”
一向聪明的韩叙,被总理这突然的两句话说蒙了,还是马海蓉及时向他作了解释,他才明白过来。
尼克松等人得知毛主席即将会见他们后,立即做好准备,乘坐汽车前往毛主席那里。
当尼克松与基辛格来到中南海游泳池门口时,周总理已经等候在此,迎接他们。随后,在周总理的带领下,他们一行人向毛主席的书房走去。
虽然尼克松与基辛格早已听闻毛主席酷爱读书,但在亲眼见到毛主席的书房后,还是吃了一惊。基辛格感叹称:
“那个房间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学者的隐居处,而不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全能领导人的会客室。”
毛主席在中南海住过的地方
毛主席的书房里,四周墙边的书架上、桌子上,全都摆满了古书,沙发中间的V字形茶几上,也总是堆着书,只剩下一个摆放茉莉花茶杯的位置。
周总理带着尼克松等人进入房间后,毛主席从沙发上站起来,热情地与尼克松握手,并幽默地说道:“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介石,可不高兴这样啊”!
听到毛主席这句话,房间里的人都笑了,现场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毛主席与尼克松的这次会见,原定时间是十五分钟,但最终两人却谈了一个多小时。
虽然毛主席身体不好,但在会见尼克松前,他也做了准备。
就在吴旭君忙着通知各个工作人员,做准备工作时,毛主席看了《参考资料》于2月21日上午,刊登的两篇报道。
其中一篇是尼克松到达中国之前,在临时落脚地对记者发表的讲话。尼克松说:“希望同毛泽东与周恩来的谈话,从哲学的角度进行,而非集中讨论眼前的问题。”
毛主席与尼克松握手
另一篇是蒋介石在“国民大会”第五次会议开会典礼中的讲话。
这两篇报道,毛主席在会见尼克松时,都借题做了非常精彩的发挥。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谈期间,美国方面还发生了一个尴尬的插曲。
就在毛主席与尼克松等人谈笑风生时,现场一位美方人员的口袋里,突然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
随后,美方人员赶紧将手伸进口袋,摆弄了几下。但那种奇怪的声音并没有停止。
无奈之下,那名人员只能将发出怪声的东西,从口袋里掏出来。原来,那是一个微型录音机。
之所以突然发出怪音,可能因为带子到头了,或者是出现了什么故障。
对于这种偷偷摸摸录音的行为,毛主席一直都比较反感。但这一次,由于双方谈话内容都是哲学泛论,没有机密的事情,毛主席并没有追究,非常大度地继续被打断的话题。
毛主席与尼克松交谈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毛主席看似轻松地与美方人员交谈时,旁边一个房间里的工作人员,却始终紧绷着一根弦,丝毫不敢放松。
毛主席去世后,吴旭君回忆称,当时,医疗小组就在毛主席隔壁的房间里,将所有的抢救药品全都打开,医务人员进入“一级临战状态”,甚至将强心剂,提前吸到吸管里面。
虽然吴旭君表示,他们医务人员已经做好最坏的准备,无论出现什么问题,他们都有信心挽救毛主席。
但在说到强心剂的时候,吴旭君还是忍不住哽咽流泪。随后低下头,用手捂住鼻子,说不出话来……
此时的吴旭君,心头浮现出过去与毛主席在一起的一幕幕。在毛主席接见尼克松前,吴旭君就因为毛主席一句话,忍不住落泪。
这位年近八十岁的老人,为新中国、为中国人民,做了太多事情……
吴旭君回忆哽咽落泪
毛主席一席话让吴旭君落泪
1971年底,毛主席得了重症肺炎,心脏情况也不好,但他依旧想着如何恢复中美两国的关系。
为了尽快让毛主席恢复健康,顺利完成1972年初对尼克松等人的会见,医疗小组进行了大力的抢救工作。
毛主席病情好转后,曾风趣地对吴旭君说:
“前些时候,我到马克思、列宁那里走了一趟,他们对我说:你们那个国家,钢、粮食都太少了。再说,你不是还要过黄河吗,你就不用这么早来啦!先回去吧……所以我又回来了。看来,是我的一片真诚,感动了马克思与列宁,去黄河还是有希望的……”
这已经不是毛主席第一次对吴旭君提起黄河了。此前,毛主席曾多次说到想去黄河,并感叹:“我还没有驯服黄河,让它造福人民,我欠了黄河的情!”
1964年的夏天,吴旭君陪同毛主席去北戴河度假。当时,毛主席心情非常好,为了让毛主席多锻炼,吴旭君经常在毛主席起床后,笑着在嘴里给毛主席打着锣鼓点:“锵、锵、锵……”
毛主席
毛主席一听到这个声音,便迈着台步,在屋子里转圈、小跑。
吴旭君还会故意变调,毛主席也会跟着声音改变动作,常常逗得身边的工作人员哈哈大笑。
在大家开心大笑的时候,毛主席会一本正经地用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道:“严肃点。”但话音刚落,毛主席也大笑起来。
一次游泳回来后,毛主席突然又对吴旭君说:“我想去黄河,你做点准备。”
吴旭君不理解毛主席为何想去黄河,便问他:“为什么?”
毛主席说道:“我现在事情不是那么忙了,想要搞点科学研究,再不搞就来不及了。”
毛主席表示,他想要带一个智囊团去黄河,找寻黄河的源头,搞清楚以后,让它更好造福我们的民族……还想去黄河里游泳。
遗憾的是,就在一切都准备好时,突发的北部湾事件,让毛主席的黄河之行被取消。
此后,毛主席总是说:“黄河,以后还是要去的”。一直到1972年,毛主席依旧想着这件事情。
毛主席与工作人员在一起
所以,在听到毛主席这样说以后,吴旭君既感动又难过,当场落泪。
作为一个近80岁的老人,毛主席依旧那样无所畏惧,不顾自己的身体情况,坚持追求一个令他日思夜想,为中国人民造福的目标,这是多么伟大的人啊。
看到吴旭君哭了,毛主席安慰她:“你这个人呀,我不是挺好的吗?”
吴旭君说道:“是的,你的真诚感动了他们,也感动了我。只要有机会,我们一定跟你再去黄河,怎么样?”
毛主席激动地用手拍了一下腿说道:“去就去!”
此次会见尼克松,与吴旭君等人极度紧张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的,无疑是毛主席。
吴旭君曾叮嘱毛主席:“有事情给我打铃,我就在门外坐着,医疗组的专家,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
毛主席却笑着说道:“不要搞得这么紧张。”
可以看出,毛主席对于生死的问题,看得很开。晚年时期,毛主席曾多次谈到这个问题。不仅对访华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说过,也在军队干部会议上说过,也对吴旭君说过。
吴旭君
1963年,罗荣桓去世后,毛主席到北京医院进行遗体告别后,一直很少讲话,连续几天心事重重,睡不好、吃不好。
一天,睡不着的毛主席跟吴旭君聊天,回忆往事。毛主席一边抽烟,一边说。吴旭君就坐在毛主席的床脚下,静静的听着。
期间,毛主席谈到自己的母亲文七妹。
毛主席对母亲感情很深,同时也有很多歉疚。他深情地对吴旭君说道:“我的母亲很善良,待人诚恳。他虽然不懂群众关系,但受人尊敬。死的时候,有好多人为她送葬……”
吴旭君问道:“你对你母亲,怎么个好法?”
毛主席摇摇头说道:“作为儿子,我不够格啊……生不能尽忠,死不能尽孝……”
吴旭君宽慰道:“这不能怪你,你那么早投身革命,为解放新中国做出大贡献,也算尽孝了……”
两人聊了一会儿之后,毛主席抽着烟,沉思片刻后,突然对吴旭君说道:“我死的时候,你不要在我跟前。”
吴旭君不解:“我是给您治疗护理的,假如真有那么一天,我怎么会不在您身边?”
毛主席与母亲合影
毛主席却坚持自己的想法。原来,毛主席不想让吴旭君看到自己痛苦的样子,想给吴旭君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此后,毛主席又多次与吴旭君谈论有关生死的问题。
吴旭君每每听到这样的话,心情都很沉重,当毛主席笑着对她说出自己的五种死法时,吴旭君一点也笑不出来。她实在无法将“死”,与毛主席联系起来。
所以,吴旭君沉重地对毛主席说:“咱们能不能不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毛主席对她说:“你这个人呀,还有点迷信。”
在毛主席看来,人由生到死,是自然规律。自己生前爱吃鱼,去世后,将骨灰撒进长江,让鱼儿吃掉,这是物质不灭定律。
因此,毛主席曾带头在火葬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他说:“留下我的遗体,会增加人民的负担啊!”
但是,毛主席这样的想法,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显然不会接受。
毛主席水晶棺
所以,毛主席去世后,他的遗体被保存了下来,以便人民更好地缅怀、纪念。
1974年,吴旭君因为长期高度精神紧张,以及繁忙的工作病倒了,毛主席得知后,关切地叮嘱吴旭君:“你先回去好好看病,好好养身体。”
于是,吴旭君就此离开了毛主席。
不在毛主席身边的这段时间,吴旭君依旧记挂着毛主席,记挂着那件没有与毛主席一起完成的事情——去黄河。这也成为她的一个心病。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后,吴旭君随同305的医务人员,一起住进了临时搭建的地震棚里。
此时的吴旭君,由于身体原因,每天都需要服用大量的心脏病药物。另外,看着进进出出的医务人员,她的心里始终牵挂着一个人,那就是许久未见的毛主席。
吴旭君在棚里,每天东张西望,想要看到点什么。她想知道,毛主席的身体怎么样了。
唐山大地震
但是,她很清楚,大家都要遵守保密规定。所以,吴旭君曾无数次,将嘴里的话咽了下去。
后来,当吴旭君看到毛主席身边的医务人员,回医院的次数越来越少,她就更加担心毛主席的身体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