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小瓦,整齐院落。川派风格,古朴典雅。安徽省人民政府授予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牌赫然在目,提醒着来参观的人们,这里曾经有过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近日,我再次来到安徽省金寨县沙河乡,走进修缮如昔的刘邓大军前线指挥部旧址,曾经破旧的房舍焕然一新,各项展览展示初现成效。睹物思人,感慨万千。
刘邓大军前线指挥部,原为周氏老宅,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南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为了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攻,刘邓大军司令部组成两个指挥部,刘伯承率后方指挥部和一纵队转外线,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率前方指挥部及二、三、六纵队留在大别山坚持内线作战。1947年12月30日,邓小平率领前方指挥部进驻沙河乡楼房村周氏老宅,在此运筹帷幄56天,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路线、方针与政策,对指挥刘邓大军内线作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多年前,我有幸陪同金寨解放后首任县委书记张延积同志来这里访问。那是2001年“七一”前夕,曾担任金寨解放后首任县委书记、在河南省委副秘书长任上离休的张延积,在阔别半个多世纪后又回到金寨重访故地,在金寨县沙河乡、斑竹园镇、南溪镇、汤家汇镇等曾经长期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探访旧时战友、回顾革命斗争历程,畅谈今天幸福生活。
年过八旬的张老仍身板硬朗、思维敏捷,十分健谈。在沙河乡楼房村,张老来到周氏老宅门口,又转过身来环视四周:“对!就是这里,这里就是当年的指挥部!首长就是在这里接见我们的。老人的声音和神态异常激动。”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进入安徽,于9月2日解放了金寨县城。几天后,我率冀南干部800余人与先期到达的太行干部汇合,所属的鄂豫一地委调整组建了解放后第一届中共金寨县委,我任书记,原县委书记白涛任副书记、县长。我们率领地方革命武装,会同刘邓大军队伍投入到整军安民、肃匪惩霸等向和平时期过渡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去。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的足迹踏遍金寨大部分地区,就连现在沙河乡与湖北、河南交界的康王寨、界岭、良田寺等关隘山口地区也经常涉足,取得了鄂豫皖边区歼灭反动势力和恢复生产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谈到这里,张老禁不住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那天真的神态如同孩子一般。
“为了适应新的斗争形势的需要,1948 年春节前夕,刘邓大军前线指挥部紧急召见鄂豫皖边区十余个市县主要负责人,听取和部署中原地区的对敌斗争。接令后,我当即率领两名战士,连夜骑马踏着积雪赶往指挥部。因山险路滑,第二天傍晚才赶到指挥部所在的下楼房村。但见沿途群众家满是驻扎的部队,户户炊烟缭绕,军民们正在紧张地准备着晚餐。路上每隔300米左右设有一道岗哨,快速而不失仔细地盘查着过往的路人。我们一行3人只好下马牵着坐骑步行。在过了三四处哨卡后,一名警卫人员玩笑似地说,首长都一向勤俭朴素,你们真是好奢侈。我们方才察觉自己路途中得以御寒的半旧的皮大衣,这些战场缴获的战利品与战士们的土布军装确实有些不相协调,便都脱下来,捆成小包袱,绑在马肚子下面。
“过了半个小时,我们就到了指挥部门前,一面高高飘扬的红旗,在冬日的寒风中猎猎作响,被积雪映得更加耀眼。门口岗哨威武庄严,战土们穿梭进出。我们拴好马,进入指挥部,这是一处一进几重的大宅院。在两边的厢房里,战士们正在用晚餐,里面不时传来谈笑声,充满了活跃的空气,与外面紧张严肃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警卫员介绍说,邓小平首长正在最后一重正房居中的房屋里用晚餐。
“稍等片刻,我们就得以与首长相见。只见屋里围着火塘坐着两圈战土,跟大院两侧厢房里一样,在两处用砖头砌成的火塘上各放置一口铁锅,里面有小半锅混和着少量豆腐丁的咸菜。大家都穿着差不多的土布军装,我们一时很难分清谁是首长。房屋正中靠墙壁处有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一些书本和文件、一只擦得很亮的马灯、两个半旧的搪瓷缸,唯一让人觉得稀罕的物件是一台约一尺宽、四寸高的收音机,正在播放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有的战土因听得专注而忘了吃饭。经介绍,那位个头不高、谈吐风趣的就是邓小平首长。看见我们冻得瑟瑟发发抖,邓小平同志笑着说:‘哎呀,看来你们为些地方官也同我们战士一样寒酸啊,革命斗争的路很长、任务很艰巨,你们可要注意身体啊。’说着弹了弹土布军衣上的灰尘,并把我们让到火塘边,叫警卫员盛来热腾腾的稀粥,我们边吃边聊。
“我汇报了金寨解放后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就对敌斗争、组织建设等方面作了重点介绍。邓小平同志肯定了我们所做的各项工作,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并着重指出:一要尽快巩固基层政权,人民军队的干部既要善于打江山,又要学会守江山,让饱经战乱的群众尽快过上好日子。二要正确估计敌我形势,时时保持高度警惕,有效提防和遏止敌人的反扑。这些指示,为我们后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次次粉碎了国民党反共武装的疯狂反扑。但不幸的是,我们金寨解放后的首任县长,也是我的老朋友、好兄弟白涛同志,却不幸于当年5月在与敌作战中被俘,7月英勇就义... ...”说到这里,张老感慨不已,满眼饱含着悲伤的神情。
“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永远不能忘记过去那段艰苦斗争的历史。这个指挥部是邓小平、李先念、李达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皖西从事革命活动的唯一遗址, 刘邓大军在这里驻扎修整、补充给养后,开赴淮海战役主战场,从而取得了中国革命决定性的胜利。这几天,看到金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明亚提高,我感到很欣慰。但看到当年的指挥部历经风雨,逐渐破旧、损毁,我也深感痛心啊!”张老指着大院北边墙体已经开裂的一座小楼,很惋惜地说:“你们看,这里的一楼就是邓小平同志当年的起居室,二楼是指挥部架设电台、保存机密文件的重地,许多重大的作战命令就是在这里发出的,它的历史意义可不小啊!”停了停,张老满怀期望地说:“等你们经济条件好了,一定要把当年的指挥部进行整理修复,作为培养下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可是我们党和国家不可多得的宝贝啊!
听说当年的老县委书记来了,许多群众都自发地围了上来。张老亲切地同他们打招呼,熟识的、不熟识的都如同老朋友相见似的分外亲热。提起刘邓大军和当年的解放战争,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这里的老人们,个个都能说出邓小平同志当年的一段小故事,个个都与刘邓大军有那么一段深情交往或是一面之缘。
由于邓小平同志素来风趣幽默、乐于跟群众打成一片,加之后来他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功绩,大家关于他的故事就特别多。我们无法考证那些故事的真伪,但有一点是始终让我们坚信的,那就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和人格魅力在人民群众中扎下了根。他们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革命战争之外,在做人做事中,那种甘做平凡小人物、乐与群众交朋友、多为百姓办实事的作风,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