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开国大将黄克诚的故事之十三:调任湖南
2022-12-23 16:22:51
作者:黄克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中央于1949年夏初决定让我去湖南任省委书记。准备先我南下的湖南省委副书记王首道、金明和高文华等先到天津集中,我们一起考虑并讨论了湖南工作的大政方针。

    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党执政后,工作重心要转移到城市。这当然是完全正确的。但从湖南的具体情况来看,我认为在开头一段时期内,工作重点还应放在农村。因为有下列情况必须考虑:

    第一,湖南刚解放,人口近百分之九十在农村,城市人口比例很少。

    第二,我方上百万大军要经过湖南去解放华南的广东广西和大西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湖南必须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大力支援前线,解决大军的粮食供应、运输和人力补充等问题。

    第三,湖南山区土匪多,湘西是历史上著名的从来没有被肃清过的匪区。还有国民党残余势力与土匪合流勾结。我们急需进行清匪、反霸斗争,必须依靠农民支持。

    第四,要发动农民,就必须做好减租、退押和土地改革工作。这需要花大力量才能完成。农村搞不好,农民积极性起不来,清匪、支前工作都会发生困难。

    这些任务都是紧迫的,繁重的。所以我认为进入湖南后,开始一个阶段还应把领导重心放在农村。我在东北时,就发现一些干部有留恋城市倾向,不愿到农村做艰苦工作,省委必须明确方针,才好统一干部认识、思想,以利工作。会不会因此而放松了城市工作,违背了中央的总方针呢?我认为不会。因为省委、省府、省的各个领导机关都设在长沙,下面地、县领导机关都设在地、县的中心城市。党既成为执政党,城市就必然是贯彻方针政策、行使政府权威的中心。省委提倡重视农村工作,必然形成一种城乡并举、互相促进的局面,不致偏废。

    这时,我见到中南局书记林彪,他问起我对新区工作的意见,我就把我的上述意见说了。林彪是奉令率大军南下的统帅之一,又是中南局书记,是湖南等省的直接上级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他有发言权。他到湖南后,就以中南局的名义发指示给中南各省。其中说到:中南各省当前工作重点,还应放在农村。

    这一下,我如释重负。省委和省里工作干部的思想都容易统一了,工作起来也会比较顺利。后来在 1962 年,邓子恢同志还为此受了批评。到“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叛国身死,中央批判林彪,这件事又被提到,邓子恢又再次受批评。因为邓子恢当时是中南局副书记,分工管地方工作,所以就要他承担责任。其实,这个观点如有错,首先应该批判我。可是我至今还认为这意见没有错,邓子恢同志没有错。我们当时老干部少,又不熟悉情况。大量新干部不懂政策又缺乏经验。把重点放在农村,老干部大力抓农村工作,尚且免不了有很多毛病,使群众有意见。不着重地抓,问题就会更多。1949年10月1日,我在北京参加了开国大典后,1949年10月中旬动身前去长沙。

    那时,大军纷纷过境。刘邓大军从江西过来,两个兵团,一个由陈赓、谢富治率领去广东,路过湖南;一个由陈锡联、宋任穷、杨勇、苏振华等率领经湖南人四川、贵州。湖南省委发动沿途群众,欢迎大军,组织支前。当时,林彪在衡阳指挥作战,我曾陪程潜去看过他。衡、宝庆(邵阳)战役打垮了桂系,林彪将率大军入广西。

    毛主席高瞻远瞩,决定对两广和西南各敌,均取大迁回动作,迅速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再回头歼灭之。四野遵照中央指示精神,不沿铁路线进攻,部队从湘西插下去,绕过桂林、南宁,直插友谊关封口。友谊关原名镇南关,解放后改名睦南关,后又改为友谊关。

    二野刘邓大军在广东的部队,一步不停地占领了雷州半岛,封锁敌军退占海南岛的道路。这一路的敌军,全部被陈赓的部队吃掉了。陈赓部又是一步不停地从广西、越南边界插到云南的河口,使敌在云南的军队也不能越境逃往越南。

    两路大军封锁了广西、云南的国境线和广东的海上通路,实现了中央军委、毛主席对敌大包围,切断其退路的计划。这样,我军很快地歼灭了全部敌人。零散逃向国境外的残军为数极少。

    这时杨勇率军进入贵州,陈锡联率军进入重庆。贺龙亲自率领我十八兵团,经宝鸡进人四川成都。我军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毛主席诗曰:“宜将剩勇追穷寇”,实际上,简直是“大”勇追穷寇,其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

    这一时期内长沙和平解放,干部群众都正在忙于支前。我在“辽沈战役”时期,曾作过这方面的工作,对此比较有经验了。湖南支前的工作比那时条件好得多,因为形势已大大不同了;军队又都是过境的,本地打仗不多。但由于湖南是新解放区,过境军队数量又大;我们动员各地群众,接待各路大军,组织各种运输工具,运送粮食军需,组织补给工作,任务仍是极其繁忙紧张。

    我在湖南工作了三年左右。在三年中,除支前外,我们主要搞了:“清匪、反霸”、“土地改革”、“支援抗美援朝”“镇反”和“三反”、“五反”运动。经常工作则是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调整城乡关系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等。

    这里涉及一些重要的政策问题。

    (一)关于粮食控制

    我一到湖南就碰到了饥荒。那年湖南遭到水灾,讨饭的很多。再加上有些私商垄断粮食、囤积居奇,使得粮价飞涨,市场紊乱,人民生活困难,人心不稳。湖南基本是和平解放的新区,社会情况很复杂。我们忙支前,又要救灾,处处需要粮食。那些不法私商,就以粮食问题和我们作斗争。“民以食为天”,人民一天没有饭吃也不行。老百姓眼睁睁看我们能不能解决这个“民生”问题。而我们却不能用武力逼迫私商平价卖粮。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共产党解放军是土包子,只会打仗,不会治国。共产党能打天下,而不会治天下。我们必须迅速稳定粮价,才能安定人心。

    我们决定采取两个措施来限制私商。

    第一,省政府规定:湖南全省任何地方,凡采购粮食者,必须持有政府所发的许可证,否则就是违法私购。违犯者可酌情予以处理,甚至没收。这样就控制了不法私商的粮食来源。

    第二,我们控制了粮食加工业。一切粮食加工厂、米厂,只准给政府和政府控制的粮食加工,不准给不法私商加工,违者必究。我们还严禁不法私商经营粮食加工业,不准他们办米厂。

    我们知道,要保持粮价稳定,首先必须我们自己手里有粮食,能保证军需、民食的供应,否则还是解决不了问题。这方面我们早有估计,而且做了准备。

    当省委在天津集议南下时,即已考虑到“支前”要用大批粮食,湖南省人口众多,民食的供应自然需要量也大。省政府主席王首道、省委副书记金明等都懂得粮食的重要性。他们比我早到湖南几个月,政府一直抓紧征粮征税。金明亲率大批干部,下去进行征集、采购粮食。所以那时我们手中已握有相当数量的粮食,一时不至发生什么困难。这时我们将上述措施和办法报告中央。那时,陈云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他很快批准了我们的措施。我们就照这个办法实行,效果很显著。粮食被私商操纵、囤积的状况立即改变。党和人民政府在粮食的购、销两方面,都掌握了主动权。市场供应没有问题,粮价稳定,人心稳定。对于新解放区取得社会安定局面,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着。

    我们经受住了这个考验,证明共产党并不是只会打仗,而且能够治国安民。

    (二)关于工会工作

    当时全国工会主席是李立三同志。他在全国范围提出“工会代表工人,政府代表国家”的说法。

    这个观点传达到湖南,我即感到不妥。我认为“工会代表工人,政府代表国家”是一种可以导致“两个立场”的提法。尽管提者并无此意,是想说明分工,但表达得不清楚,不确切,容易导致偏差,甚至形成对立。

    我们的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也即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政府是共产党领导的政府,工会是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组织,政府和工会当然不会有两个立场。工会代表工人利益,难道工会就可以不管国家的利益么?政府代表国家,难道工人阶级先锋队所领导的国家会不顾工人的利益么?简单地把政府和工会分为双方,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即使在眼前和局部利益上,工人和政府出现矛盾,也应该在党的领导下,从长远和全局利益着眼,互相协商,取得一致意见,求得妥善解决。

    我认为,做任何工作都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才不会出大偏差。我于是找了湖南省工会的负责人谈话,针对他们传达的提法,提出我自己的意见。我说:工人和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政府和工会的立场也是一致的,相互间只有分工的不同。政府的任务是搞好生产,工会的主要任务也是搞好生产。工会要特别关心工人的福利,深入了解工人的意见、要求,解决一切可能解决的问题,这还是帮助工人安心和关心生产,搞好生产。只有搞好了生产,才能更好地为工人谋福利。如果工厂生产下降,甚至停止生产,首先吃亏的将是工人自己。

    我对这个问题如此重视,不仅因为省委有责任领导好工会工作,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保证工业生产的顺利发展。工农业的发展、上升,标志着社会的安定和繁荣。但实际工作中,我们对组织教育工人,救济失业等工作,仍然是抓得较晚,抓得不够。只交给专门机构来抓,是不够的,应动员全党来抓。不过当时实际情况做不到这样,也只得看到这些缺点的存在,逐渐改正了。

    (三)关于湘西剿匪

    湖南的剿匪工作,主要在于湘西。湘西多山,在历史上土匪从未被肃清过,是有名的匪患区。我军在湘西剿匪,开始由于摸不清情况,缺乏有效的对策,虽然部队用了很大力量,成效却不显著。

    省委副书记金明深入湘西,检查了剿匪的情况。他回来向省委报告说:我军兵力分散,没有重点。土匪到处跑,我军随后追。军队来,匪就走;军队走,匪又来。所以军队很疲劳而收效不大。于是省委专门研究了剿匪问题,决定了新的方针、对策;发指示给全省剿匪部队。省委要求:集中兵力打歼灭仗;先剿重点,围而后剿;断其逃路,彻底歼灭。对土匪实行一点点地吃,一块块地吃,吃一块就吃光,搞得干干净净,然后再吃另一块。这都是毛泽东的战争思想,用于剿匪也是战无不胜。我们要求湘西剿匪部队,由东到西,由南到北,照上述方针,认真执行。

    这以后,剿匪工作的收效日益显著。部队也越打越有经验,剿匪的效果越好,部队的情绪也越高。我们终于把湘西这个土匪窝打扫得干干净净,解决了这个历史上从来未曾解决的问题。

    (四)“镇反”和“三反”、“五反”运动

    对于新解放的地区来说,镇压反革命本是立即要做的工作。因为湖南基本是和平解放的地区,情况就又复杂一些,反革命潜伏势力很大,尤以湘西为甚。有和土匪合流的,有在地方称霸的,也有以合法身份掩护,待机而动的。建国之初、国家首先要安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政令尚于宽大,没有立即提出“镇反”问题。湖南当然也是如此。

    但反革命势力错会了意,以为我们被军事胜利陶醉了,不注意他们了。于是一有机会就活动起来,而且越来越猖狂,形势逼人,非镇压不可了。于是省委开始考虑镇压,要开杀戒。和一些有关领导同志商量时,许多同志已习惯于从宽大方面考虑问题,或许还有点轻视这些反动势力,以为他们是小残余,不足为大患。所以对镇压思想不通,认为开杀戒不符合中央精神。

    抗美援朝开始,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入朝参战,与美军正面为敌,打硬仗。这个形势,使所有潜伏的反动势力都大喜若狂。认为他们的时机到来,反攻有望;解放军怎么会打得过美国军队呢?他们活动得更肆无忌惮了。社会上谣言满天飞,什么“国民党马上要反攻大陆”啦,“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啦,等等,弄得社会上又有点人心不稳。许多群众都反映:共产党怎么这样宽大无边呢?连这样公开叫嚣的反革命言行都不管、不杀,不是要酿成大乱吗?基层干部也感到形势严重。赞成镇压反革命的人就多起来了。但一些中层负责同志仍然顾虑颇多,下不得手,怕犯错误。此刻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央下决心。

    这时全国的情况都是一样,反革命势力都在“抗美援朝”的形势下,蠢蠢欲动。中央早看到这点,于1950年10月作出决定,要开展“镇反”运动。但湖南有个别同志仍迟疑不决,不相信中央有这个决定。湘西的负责人周赤萍就是这样。我到湘西去督促他镇反,对他说:湖南反革命最多的地方就是湘西,开杀戒的命令是中央决定的;根据湘西情况,我估计总得杀掉相当数量的反革命,才能控制住局面。你下决心干吧!周赤萍听说要杀人,顾虑更大了。他亲自跑到武汉中南局,找到邓子恢问这事,经邓子恢证实以后,才相信确实是中央的决定。这才决心严厉打击反动势力,打开了湘西镇反的局面。真开了杀戒后,20天里就处死了不少人,这时我认为必须加以控制了,否则就会搞得扩大化。

    1951年3月下旬,我发电报给邓子恢并报中央,说:湖南执行中央决议以来,杀的反革命人数已不少;目前已个别出现了逮捕范围扩大,处理方式简单的情况;我们拟即收缩,停止大捕杀,转入经常工作;限制范围,更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斗争。中央很快同意了我们的意见。

    毛主席在1951年3月30日电中说:我认为黄克诚3月23日是正确的。镇反革命无论何时,都应是准确地、精细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并且完全应由上面控制。……各地如有“逮捕范围扩大,处理方式简单”的情况者,应立即加以收缩。……运动尚未开展者,则应当推动其开展。…..
在向中央发电的同时,我们已决定在省内加强控制,收缩范围。下令不许随便杀人,没有省委批准,一个人也不许杀。可是收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杀戒已开,又有点停不住了。惯性是客观规律;物质运动还能精确计算,群众运动则是很多人的运动,人又不同于物,各有各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领导者就更得认真、仔细地注意观察及掌握运动的发展、变化,及时地给予指导和控制。否则就会出现推不动、展不开,或展开后收缩不住、控制不了、造成扩大化的情况。湖南省委决定停杀,已严令下达,还是过了个把星期才完全停下来;那还是我们下力气狠抓的结果。我们化了很大力气,才刹住了车。

    停杀后,计算总数,已经超过我的估计。我原估计时,就倾向于保守一些,因为运动展开后必然会突破原来的估计。保守些可留点余地;但如估计过头,就一定会扩大化了。由于控制及时,湖南杀的反革命,绝大多数是该杀的,是人民赞成杀的;可杀、可不杀而杀了的,为数很少。“镇反”打下了敌人的气焰,鼓舞了群众的斗志,清醒了干部的头脑。

    中央决定“镇反”是完全正确的。湖南下决心这么一镇压,杀了一大批反革命,治安情况完全改观。肃清了土匪,镇压了反革命,湖南就太平了。连湘西这个历史上最不太平的地方,也从此平安无事;政府可正常工作,法令通行无阻,人民可以安居乐业了。

    总起来看,湖南“镇反”运动,起先是推不动;后来慢慢动了,以后越动就越快。真正动手开杀戒,不过二十天左右,杀的数字已超过估计甚多。我们密切注视着运动,一看有过头迹象,立即刹车,这才免于发生扩大化。这又一次教育了我们,对发动群众运动,决不可掉以轻心。领导一定要紧紧掌握对运动的控制权,始终保持主动。

    以后又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

    “五反”运动,清除了工商业者的五毒行为。由于湖南工商业不太发达,较易处理,这方面问题不多。问题较多的是“三反”运动。“三反”运动主要是整肃党和政府内部的贪污腐败分子。毛主席早在二中全会就警告过我们要警惕糖衣炮弹。自我党成为执政党后,他特别注意资本主义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在我国搞复辟,特别注意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思想上、生活上,影响、腐蚀我们的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所以他一个运动接一个运动地来打击他认为危险的倾向。防右、反右成为他的主导思想。

    反贪污运动被称为“打老虎”,大老虎即指大贪污犯。这个运动比“镇反”还要难于开展。镇反的对象是反革命,难在“开杀戒”这个政策问题上。中央下了决心就好办了。“三反”则是在内部清除贪污分子。一是难于找准对象;二是难于下手打击自己的同志。中央决心很大,为了避免下面走过场、敷衍了事,一方面惩治贪污从严,枪毙了两个地级党员领导干部刘青山、张子善以示范;另一方面下达了数字指标,以便督促各地,认真查找,进行斗争,把贪污分子挖出来。

    湖南试行几天以后,我就感到有问题。“镇反”是敌我矛盾,目标明确,根据情况可以估计一个大约数字。在国家和党的内部“打老虎”,目标和数字都不易搞清楚;采用限定数字的办法,会使一些单位,一些群众,为了完成任务,而硬找对象,为了完成任务,而搞变相的逼、供、信。这样就会搞得扩大化,搞出冤、假、错案。于是我召开省委会研究,决定县里不搞“三反”,以免控制不了,搞出许多错误来。我们报告中央,中央批准,我们就这样办了。县里和区、乡不搞运动,基层就稳定了。稳定基层,十分重要。基层稳定,大面上就不乱了。“三反”只在上层搞,省委比较容易控制。

    湖南省工业厅副厅长陈钧,是上海的工人出身。我一向认为,他为人正派,是个好同志。在“三反”运动中,他被告发为贪污分子,省里决定他离职审查。审查结果证明告发不实,完全是个冤案。本人虽在查清后宣告无罪,但一经离职审查,他就难于回原单位工作了。这给我们的教训是:对政府和党内干部被揭发时,应不忙于令其离职审查。要先进行调查,掌握一定的根据、证据后,再停职,进行审讯,否则就有可能伤害一些无辜的好同志。这对我们的事业是一种损失。

    我这时正奉命调离湖南,行前匆匆,未顾上向陈钧同志赔礼道歉。他不能回原职工作,完全由于我们失于慎重,行动轻率的过失。我是书记,首先负这责任;理当面见陈钧,认错、道歉。此事未办,心中颇有不安。到北京后,我曾就此事向中央组织部长安子文说及:过失在我,希望中组部在给陈钧分配工作时,照正常调动处理,将弄错了的所谓“贪污”问题,不存档案,不留痕迹,以免影响他的将来。

    许多年以后,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我被解除监护审查,又从山西回到北京治病时,才打听到:陈钧当时工作分配未受影响,仍在纺织部或轻工部任局长职务。后来他死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我最后也未能见到他一面,没有表示歉意的机会,至今思及,还感到遗憾。

    (五)土地改革

    在土地改革政策问题上,我和某些同志有过争论。1950年春,新区土改开始前,刘少奇曾召集华东的饶漱石、江西的陈正人和湖南的我,参加讨论“土改法”,准备写一个土地改革工作报告。会议上,为了如何处理富农的土地问题,我和饶漱石发生了争论。我主张湖南要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饶漱石反对,刘少奇当时未作结论。

    我认为,过去康生在土改问题上过“左”,得到一些同志支持,实行了“贫雇农”路线、“搬石头”等等错误作法。那时我在东北,我坚决反对这样做,跟他们争得很激烈。但现在我认为饶漱石右了,因为政策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像湖南这样的地方和那些土地非常集中的地方差别很大。这里大小地主一共也没有多少土地,而贫下中农人数却很多。只靠分地主的土地,解决不了问题,达不到土地改革的目的。所以我对饶漱石说:你主张土改法怎么写,我不管,但湖南必须征收富农的多余的土地,否则,贫雇农就分不到什么土地了。

    后来,“”,我们先点。试点结果,发现用“土地法”进行和平土改,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写报告给中央,经中央同意后,采取发动群众斗争的方式,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这样才把湖南的土地改革搞成了。

    但我们在土改前的减租、退押中,对中立富农的工作却做得很不够。富农在生产上是个重要力量,不但劳动力强,而且在特种作物的经营上,在城乡贸易的沟通上,都有重要作用。在减租退押时,中立富农对发展生产有好处。就是对待地主,开明的和反动的,大的和小的,也应有区别。这样才能尽量团结大多数。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应特别注意“多余”二字,掌握政策。更不得损害中农的利益,注意把富裕中农与富农界限划清。但我们的干部,在运动中常不免有点“左”的情绪,以致损害了党和群众的关系。不管有什么客观原因,领导者必须清醒地认识这方面的问题。

    (六)工业建设

    在上述种种紧张的工作中,稍有余力,我们就着力抓工业。原有的工业早已恢复。这时我们决定自筹资金扩建和新建一些工矿企业;提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的口号;动员各级都干,量力而行,半年后整顿;有利的继续,不利的就停办。这样,湖南各地多少建立了一点工业基础。

    那时,财政尚未完全统上去,省里的工业收入大部分上缴国家,剩下的一点就用来自主经营。省里对财政开支抓得很紧,不搞机关建房,不许任何浪费,把每个可以节省的钱都集中起来,用以投资办工业。

    长沙电厂原来只有1200千瓦电力,三年中增加到5000千瓦。又新建了一个机械厂,一个自来水厂。原来的裕湘纱厂只有一万二千纱锭,一年后扩建到四万纱锭。此外还筹建了湘潭纱厂。本来,按我们照原样兴建的办法,一两年即可建成。但这时提倡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要先做设计、预算,经上面审查批准。这办法当然是科学的,先进的;可是我们的干部都不懂得搞设计这一套,现在实行新法,就得请专家重做设计,湘潭纱厂的建设就推迟了,直到我调走时,仍未建成。此外,我们还自力筹办了资兴煤矿,并为这个矿修建了运输铁路,投资一百余万。在当时看来,就是不小的一笔钱。修建成功后,上交国家统管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为家乡传播红色文化的老人们(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为家乡传播红色文化的老人们(组图)
·特稿:怀念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纪念毛主席诞辰129周年——红色记忆:那年,采访毛小青女
·特稿:追寻两航父辈人生轨迹的亮点(组图)
·红旗漫卷的谢子长故居(组图)
·中红头条:中国式防疫战略一一化大疫于厨房(组图)
·特稿:第十二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学术研讨会线上+线下在京召开(组图)
·特稿:父子两代人的信仰(散文诗)
·特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来红安县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组图)
·特稿:红军的陕南王(一)一进陕南,创立根据地
·特稿:风雪白马尖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黄克诚:开国大将黄克诚的故事之十三:调任湖南
特稿:开国大将黄克诚的故事之十三:调任湖南
储贺军:晚年毛泽东的精神世界(图)
郭书文:为家乡传播红色文化的老人们(组图)
特稿:为家乡传播红色文化的老人们(组图)
郭书文:怀念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纪念毛主席诞辰129周
特稿:怀念毛主席的丰功伟绩 纪念毛主席诞辰129周年
沉痛悼念张富清同志
陈安琪:追寻两航父辈人生轨迹的亮点(组图)
陈安琪:追寻两航父辈人生轨迹的亮点(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