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白马尖海拔1777米,是大别山第一高峰,位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和安庆市岳西县交界处。
白马尖形似天马飞腾,一峰独秀,群山俯首。山间古木参天,婆娑多姿;清泉激流,交响成韵。
如今,这里成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基地之一。
这里的红,红得灿烂,红得壮烈,惊天地,泣鬼神!
1935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九,寒风呼啸,大雪纷飞。转战在安徽省霍山县红二十八军,与敌二十五路军三十二师九十四旅旅长时德学率领的一八八、一八九两个团近四千人在这里的黄泥榜遭遇,爆发了著名的“黄泥榜战斗”。
红军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但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刚刚当了八天八十二师师长的罗成云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此时,红军前有敌三十二师九十四旅两个团猛攻堵截,后有敌十一路军两个团紧追不舍,全军面临覆灭的危险。
仰望南边,千仞雪山,俯视北边,万丈深渊。红二十八军一千余名指战员被近万名敌军围困在小东河两岸一条狭长的山谷里。
大雪封山,红军没有粮食,啃树皮,扒雪底下的野果,很难找到可以果腹的东西,饿得前胸贴后胸。
为了摆脱敌军,原准备进入霍山县漫水河再转立煌县熊家河的大路不能走,唯一的生路就是迅速折回向后转,东向经金竹坪向北翻山,翻过白马尖,进入马家河一带,才能摆脱敌人,突出重围。
红军战士并不知道白马尖是大别山第一主峰,放眼望去,白马尖顶天立地,横断天际插入云霄,山势陡峭难以攀越。
攀登这样的山,困难可想而知。可是围追堵截的敌人逐渐合围,枪炮声愈加逼近,形势十分紧迫。
红二十八军现在忍饥挨饿,衣不蔽暖,可是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登山之路。
白马尖飞雪如絮,积雪没过膝盖,一踩就是一个坑,根本找不到道路。上山几百米后,山势更为险峻,攀登也越发艰难。
山高风寒,积雪成冰,悬崖如练,战士们攀登起来十分艰难。有的走一步滑一步,有的爬到半山腰又滑了下来。伸手去拉树枝,谁知树枝冻得又干又脆,“咔嚓”一声就断了,人往往滑出一两丈远。
后卫二四四团一营的指战员,依托山间的岩石和树林,阻击敌人,掩护部队突围。
风声、人声、枪炮声,汇成一片;白雪、红旗、人流,交织一起。敌人追击的火力,潮水般倾注到雪山上,山崩地裂,积雪飞溅。这是一场殊死的搏斗!
不少同志负了伤,在战友的搀扶下,忍受伤痛,继续登攀。很多牺牲的战士,永远留在这座白雪皑皑的山坡上。
战士们在雪山里趟着路,雪浅一点的地方没过膝盖,深处没过了腰部,大家互相搀扶,虽然艰难但却坚定地向山顶爬去。
比起这些土生土长的红二十八军战士,敌军爬山功夫显然要差了一大截。敌人喊着“捉活的!捉活的!”向山上追了一段,吃不了那个苦,终于妥协下来,退了回去,眼巴巴地瞅着红军翻山而去。
敌人估计红军要从北边大化坪方向下山,于是便下山顺着山下大道,迂回向大化坪方向而去,准备在那里伏击红军。
傍晚时分,红军部队全部攀上了白马尖。
紧接着,红军战士翻过白马尖,又爬上紧挨着白马尖的另一座山峰多云尖。
在山顶上,大家发现一座古庙,叫作多云寺。
战士们进入寺庙,迎面遇到方丈,他见红军冒着暴风雪,登上白马尖,表现出很大的惊异和钦佩,赶紧喊来几位小和尚生起几堆大火,给红军取暖。
经过一天的激战,加上粒米未进,当部队艰难地爬上山顶时,不少战士由于过度疲劳,再加上饥饿,倒在雪地里。
如果这时躺下去,就可能永远起不来了。
红军指战员大声喊道:“同志们,冲下山就是胜利!”
听到喊声,战士们赶紧爬起来,抓了几把雪放进嘴里,然后又充满了力量,往山下跑去。
通过全体将士的努力,拂晓时分,部队到达山下霍山县马家河地区,终于摆脱了敌人的包围。
红二十八军没有按照敌人的预想,从大化坪方向的道路下山,而是连夜从东南方向,在冰雪里疾行三十里,穿丛林、攀悬崖,终于化险为夷。
刚诞生的红二十八军从毁灭性遭遇中摆脱出来。大别山再次以她宽广的胸怀,护卫住英雄的子弟兵。
当年,一名红军战士倒在了这里的山坡上。他负伤了,肠子被打出来,是爬到那里牺牲的。脖子下还横挂着一支枪,帽子里面写个“王”字,帽子里还有一个小册子,写着不少人的名字,还有枪支弹药的分配情况。
这位王姓烈士由三位村民就地埋葬在山岗上。
|